傳記閱讀
教學目標:
1.
了解傳記這一文體特征
2.
傳記閱讀考點分析與實際運用
3.
解題方法指導與掌握
教學重點、難點:解題方法指導與掌握
課時安排:
6
課時
【
考點闡述
】
一、學習內容
傳記部分需要掌握傳記的定義、類別以及不同類別傳記的特點和寫作要求,其中對不同類別傳記特別是傳、小傳、自傳、評傳等的特點和寫作要求的掌握和運用是學習重點。
二、復習備考
和新聞一樣,傳記復習也要圍繞檢測學生的三種能力進行:分析綜合能力方面,能確切掌握傳記的性質、含義和作用,了解各類傳記的基本特征和寫作要求,總結傳記作品中傳主的主要事跡、生活經歷、貢獻成就等內容,能體會各類傳記作品不同的結構形式和各具特色的語言特點。鑒賞評價能力方面,能夠對傳主的經歷、事跡、貢獻及其精神世界、人生追求進行思考與評價;能對傳記作者的觀點和傾向、作品的優劣高低進行鑒別與判斷。探究實踐能力方面,能掌握并運用傳記寫作的知識、技巧創作符合要求的傳記作品,主要是自傳和小傳的寫作。
三、考查方式
1.
把傳記當作一般的閱讀材料。如對重要詞語、句子和內容的理解、作品風格的分析、人物形象評價、感情的體驗和感悟等等。
2.
結合傳記的特點進行能力考查。一是結合作品考查對傳記理論知識的理解,如自傳的真實性、傳記作者與傳主的關系、傳記的真實性與文學虛構、傳記的選材與語言表達、傳記人物描寫與刻畫、勾勒與細節等。二是運用傳記知識分析作品。如分析傳記的結構、表現手法,總結傳主的事跡、貢獻或形象、性格特點,評價傳主的價值、影響或傳記作者的觀點、態度等。
【授課過程】
第
1-3
課時(見課件):分析高考傳記閱讀試題,全面把握傳記文本閱讀考查方向及解題指導。
第
4
課時:講評練習
理論:傳記所記敘的是某個人或某幾個人生活的整個過程,包括出身經歷,工作業績,思想品德,性格為人,興趣愛好等。而為了表現這些內容,需要重點關注細節與事件,缺少細節,人物就無法豐滿,缺少事件,人物便無法得到塑造。
因此,在閱讀傳記文本時,細節與事件是首先關注的重點,這也是考點一“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疾榈闹攸c位置,故在閱讀過程中,常常具備一種意識:這篇文章寫了傳主哪些事情?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一個細節,它為了表現出傳主的什么特征?
總而言之,傳記文本中的任何一個事例和細節都應該是典型的,有用處的,只要用心思考,題目所要求的信息就可以在閱讀中逐漸被發掘出來。
一、講評:《種花留與后來人》
1.
這篇文章記敘了陳寅恪先生哪些事情?這些事情又有哪些作用?
解題過程:
(
1
)標序號:全文一共有9個段落
(
2
)劃段落:第1
-5
段為第一部分,主要寫
6
7
8-9
段點出文題的來源,總括先生的一生精神。
(
3
)析作用:講備課講課及其作息時間安排,是為了表現其工作一絲不茍,有嚴謹的治學精神,可從第
3
、
4
、
5
段中找到相應的答案;講其會友一事,是為了表現其雖然學富五車,卻是謙虛謹慎,不輕易張揚跋扈;講其在解放前去向之選擇,是為了表現其處亂不亂,心態平靜,且又有些許的豁達與灑脫。
此題還可以這樣設計:
第3-4
段中,作者為什么要特別提到
第5
段中,作者為什么要突然插入一
2.
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陳寅恪先生的詩文,有何作用,并舉例說明。(6
分)
解題過程:
(
1
)審題:這個問一是問詩文的作用,二是要結合具體事例說明,因此在作答錯過程中,第一問為
2
分,第二問為
4
分。
(
2
)找詩文:作者共援引兩處詩文,特別重點的是“讀書不肯為人忙”和“種花留與后來人”。
(
3
)還原位置:“讀書不肯為人忙”是在探討
(
4
)解釋詩句之意:讀書不肯為人忙,是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50284.html
相關閱讀: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
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
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