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詩詞教學初探
仙游縣友誼學校
李建秋
近年來,盡管語文教學改革進行得紅紅火火,盡管新課程的口號喊得震天響,古詩詞教學這塊“
世襲領地”
上仍然是一派“
春風不度玉門關”
的荒涼
景象。鑒于古詩詞教學面臨的嚴峻現實,我試圖通過一番調查、研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進策略和建議,以期對高中古詩詞教學有所助益。
(一)
教學理念的更新
教師不再只是古詩詞知識的傳授者,不再只是擁有古詩詞作家作品知識、寫作背景、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這些權威結論的發布者,也不再是學生是否掌握知識的簡單評判者,而是要讓主體意識處于抑制狀態的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
行動”
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的主動學習成為可能。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
只有人們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
所以,要學好古詩詞,必須要激發出學生“
自愿做”
的熱情,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討論交流,多研究甚至是爭論,來理解文章,以此來增添課堂教學的活力,為古詩詞教學注入時代的活水。比如教《蜀道難》時,我精心設計了兩個步驟。第一步,要求學生聯系杜甫的生平和時代背景,結合詩句,在空缺處填上恰當的詞語,以把握諸葛亮的形象,體會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第二步,讓學生再細讀詩歌,說說這樣概括的理由。兩步探究,一放一收,讓學生在品析詩歌時掌握懷古詩的特點,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而且,學生能動性加強,你爭我論,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極好。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自己學習,更新古詩詞的教學理念。
(二)
教學方法的優化
1
.整合教材,激活知識
教科書編得再好,也會存在一些不足,如課程資源的有限性、教材內容的滯后性等。其實古詩詞教學內容的范圍遠遠大于教材本身。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進相關的課程資源,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并輔以一定的教學手段,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識。如上《聲聲慢》時,我做了這樣的教學安排:第一課時:了解李清照,主要是通過多媒體網絡搜尋一些影音文件,如《百家講壇:走進一代詞宗——
李清照[
視頻]
》等,讓學生在課前做好這方面材料的積累,全面地了解李清照。第二課時:演講“
我心中的李清照”
,在這位杰出的女詞人面前,幾乎沒有一個學生會無動于衷的,這也是李清照在高中語文作文中成為永恒的經典素材的緣由。第三課時:解讀《聲聲慢》,再次感受女詞人內心深處的痛,領悟婉約詞。這樣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整合,不僅在課內,而且在課外深化了學生對李清照詞的審美心境,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巧設導語,引人入勝
于漪老師說過:“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心靈上,激起學生思想的浪花;或者象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的確,導語富有情趣,引人入勝了,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情不自禁地進入教師設置的課文情景之中。例如,在講《醉花陰》時,我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讀李清照的《醉花陰》,看她將向我們講述人世間怎樣的情感故事。”
這些新穎靈動的導語不僅與課文內容相關,
更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謂事半功倍,
豈不妙哉。
3
.誦讀古詩,體會情感
自古云“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詩歌尤其貴讀,大聲讀,范讀,對讀,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配樂讀,表演讀,背誦等。學生從形式各異的閱讀中領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詞中的意境,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只有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情感表達,才能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達到對古詩的認知與審美效果。教育家布魯納也說:“
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發現的過程,要求學生主動地學習,強調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接受知識,要像數學家那樣去思考數學,像歷史學家那樣思考歷史,親自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成為一個發現者。”
因而,誦讀古詩對于學生學好古詩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4
.吟唱詩詞,富有韻律
打開詩歌發展史,我們發現音樂和詩歌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迄今,仍有許多詞曲被廣泛吟唱。況且,高中生尤其喜歡音樂,吟唱正迎合了學生的這種需求,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便于學生在吟唱中記誦。如柳永的《雨霖鈴》、李清照的《一剪梅》等都可以作如是處理。總之,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真正培養學生古詩詞賞析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為低迷沉悶的古詩詞教學吹來一陣清新的春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97636.html
相關閱讀: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
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
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