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所林旭研究組,在開展亞洲人群多不飽和脂肪酸遺傳易感基因研究中獲新發現。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人類分子遺傳學》。該項研究不僅為今后研究多不飽和脂肪酸相關的基因結構、基因功能、相關機理和跨種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同時也為將來制定適合中國人群營養推薦和“精準營養”的開展提供了循證依據。
最新版《美國膳食指南科學報告》推薦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橄欖油和菜油等作為膳食脂肪的主要來源。然而,在東方人群中尚未開展過多不飽和脂肪酸全基因組相關研究。
林旭研究組通過整合1.2萬多例人群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數據,以及建立亞洲最大的脂肪酸譜數據庫信息,與西方人群聯盟CHARGE合作開展跨種族多不飽和脂肪酸薈萃分析研究。研究首次在中國人群中發現了與n-6多不飽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四烯酸水平顯著相關的兩個新的遺傳位點,并且這兩個位點在中西方人群間存在顯著的異質性;在中國人群中驗證了5個西方人群中曾報道過的位點,還發現中西方人群在脂肪酸去飽和酶1基因位點對相關多不飽和脂肪酸水平影響的效應方面存在差異。同時,還在脂肪酸延長酶2基因上發現了獨立于西方人群的位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899469.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少揭“傷疤”,多貼“膏藥”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