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伙夫式的形象特征再一次幫助他逃脫了危難和火海。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朱德的平易近人,與士兵打成一片,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潛在的護身符,在危難時候大顯身手......
《軍事文摘》2002年09期封面圖
本文摘自:《軍事文摘》2002年09期,作者:田桂林,原題:貌似伙夫的元帥
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寫道:“在社交場合,朱將軍像一頭貓一樣,沉著、自在。他在任何時候都是個可以混雜在農民集市里的人,在那里,人們可以出售蔬菜,閑話家常。他渾身上下,從平凡的面貌到行動,都是個農民的樣子。”不僅老百姓和戰士常常誤認他為“老伙夫”,就是追蹤他的敵人也不止一次地把他當作“伙夫頭”。在國民黨圍剿紅軍期間,蔣介石在各個村子里貼出告示,告示說:“凡交來朱德首級者,賞大洋二萬五千元。”朱德看后,沒有撕掉,而是讓人取來一支筆,在告示上面用大字寫上:“凡交來蔣介石腦袋者,賞洋一元。”朱德的樂觀和無所畏懼固然因為他有智謀、有膽略,有人民大眾作堅強后盾,然而從客觀上講,他的伙夫裝扮也像一層保護色,一種迷彩服,多次使他虎口脫險,死里逃生。
1928年12月,朱德率領部隊在資興駐扎,敵人聞訊來抓朱德,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朱德見逃不脫敵人的包圍,便走進一家祠堂的廚房,隨手拉了一條圍裙系在腰上,敵人沖進來就問:“你們的總司令在哪?”朱德指指身后:“在后面。”敵人又問:“你是干什么的?”朱德干脆回答說:“我是伙夫。”但幾個敵人仍有些不放心,把這“伙夫”拉到燈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見他穿得破破爛爛,胡子老長,真是一副伙夫樣,于是信以為真,便急忙到后面搜索,朱德趁機打開窗子,逃之夭夭。
1929年2月,國民黨劉士毅部乘黑夜包圍了駐扎在項山的紅四軍軍部。此時,朱德的妻子伍若蘭要朱德先走,隨部隊突圍,自己掩護,朱德不肯扔下妻子不管。正在爭執中,房門“嘩啦”一聲被踢開,十幾個黃蜂似的敵人端著槍,氣勢洶洶沖了進來,伍若蘭迅速奪過朱德手中的槍,隨即故意對沖進來的敵兵呵斥道“你們不到前邊打仗,跑到我屋里來干什么?”說著,回頭對站在一邊的朱德大聲命令:“老伙夫,還不快去打一桶水來給軍長洗臉!”朱德唔了一聲,點頭答了個“是”,抽身欲走,一個瘦猴樣的家伙用槍攔住朱德,另一個敵兵用槍口對準伍若蘭,第三個敵人旋即奪下伍若蘭的駁殼槍。
“他是你們什么人?”敵人逼問。“他是我和朱德的伙夫!”伍若蘭異常鎮定的回答。敵兵見朱德滿臉胡須、身著普通士兵裝束,覺得不像當大官的樣子,也就將注意力轉向伍若蘭:“媽的!朱德睡在哪里?”此刻,朱德乘機提著一只小桶走出房門。“他在后邊那間屋里睡覺,”敵兵為搶頭功,爭相往里邊那間屋沖去,伍若蘭扭身飛出房門,飛也似的朝村外跑去。但由于她當時懷有身孕,加有一顆子彈射穿了她的腳踝,不幸被敵人抓獲。1929年2月8日,伍若蘭英勇就義,敵人還將其頭顱解送長沙示眾。
伍若蘭的死是朱德終身的一個遺憾和隱痛。然而,如若不是不起眼的普通相貌和裝束作護身符,即使有伍若蘭的機智勇敢,朱德也難以脫身。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伙夫式的形象特征再一次幫助他逃脫了危難和火海。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朱德的平易近人,與士兵打成一片,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潛在的護身符,在危難時候大顯身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34962.html
相關閱讀: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