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1908年留學日本并加入同盟會,1924年回國后任黃埔軍校校長,后兼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1927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西安事變后接受抗日主張。1948年召開國民大會當選“總統”,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敗退臺灣后,歷任“總統”及國民黨總裁,1975年4月5日于臺北去世。
1937年抗戰爆發后,日本將主力投入華北戰場,企圖發揮其優勢裝備的威力,突破我防線,橫渡黃河,占領武漢,從而達到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夢想。這時,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侍從室副主任姚琮向蔣介石建議:在華中開辟對日作戰戰場,首先要利用上海大城市鋼筋水泥的建筑群與日軍進行巷戰,牽制住敵人。然后,將日軍引向江淮的水網地帶,使其現代化武器不能充分發揮其效率,從而達到消滅日軍的目的。蔣介石一直對這個足智多謀的小舅子(蔣的側室姚怡誠之兄)相當信任。于是,蔣介石立即在首都南京召開會議,討論開辟新戰場的可行性。
出席會議的都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一向消極抗日的汪精衛也被蔣介石拉來參加會議。坐在汪精衛旁邊的是他的主任秘書黃睿,50多歲,氣質文雅而高貴。經過一番討論,最后一致同意開辟新戰場,先發制人。京滬警備司令官張治中保證:他的所屬王牌師第八十七、八十八師已整裝待命,隨時可以投入戰斗,但是,他也擔心日軍艦隊的支持,如果在日軍水陸夾擊下,勝負難料。他希望先對長江里的日軍艦隊進行嚴密的封鎖?哲娭笓]官周至柔打起了包票:他請委員長放心,空軍第五大隊已準備就緒,第二十四、二十五中隊現在揚州機場;二十八中隊調往句容,第一大隊在河南周家口機場,隨時奉命出發。
萬事俱備,只等奉命一擊。不料第二天一早,緊急電報紛紛向蔣介石飛來:長江里的所有日艦匆匆駛向黃浦江。它們在國民黨部隊尚未來得及實施封鎖之前,就已逃脫了危險地帶。顯然,是有人泄密了。緊急應召而來的軍統特務頭子戴笠向蔣介石保證:無論如何也要挖出泄密者。當他向蔣介石要來參加會議的名單時,一看卻感難辦了。這些人都是些權貴要人,沒有一個好惹的。
就在戴笠不知所措之際,又一樁泄密案使他眼前豁然開朗……
8月13日,空前激烈的淞滬會戰開始了。蔣介石幾乎把手中能調動的嫡系部隊全部投入;日本也組成了以松井石根為司令的上海派遣軍從國內火速趕往上海,參加會戰。
蔣介石為了給他的嫡系部隊打氣,決定親自到上海的前沿陣地去視察。姚琮得知此情況后,勸誡蔣介石:現日軍憑藉空中優勢掌握了制空權,恐行車不安全。但蔣介石心意已決,不肯更改。身旁的白崇禧建議道:委員長可以乘英國的車子去上海。當時,日本還不敢公開得罪英國,因此日軍不會對英車開火。蔣介石未置可否地點了點頭。隨后,白崇禧吩咐站在一旁的黃睿去與英國大使聯系,以便安排。
京滬國道上,一輛滿身都是英國標志的黑色轎車在陽光下急駛。這時,一架日機從高空俯沖而下,彈雨從天瀉在黑色轎車上。片刻,轎車以及轎車里面的人通體傷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94548.html
相關閱讀: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