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訪談:1949年以后上海人怎么看電影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新中國成立后,新政權全面改造上海大眾文化,滬上文化市場大戶??電影制片行業也從私營走向國有、從市場走向計劃。稱雄數十年的好萊塢電影迅速退出,香港電影掀起狂熱成為“奇觀”,國產電影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但反響平平,其他外國電影則隨著政策變動時松時緊地放映……
華東師范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張濟順教授在新著《遠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中考察了上海電影業的國有化改造與社會大眾的反應,并就相關問題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專訪。她認為1949年并不意味著上海都市現代性斷裂,對摩登的記憶和對西方的想象在封閉年代的社會基層不時顯現,“都市遠去,摩登猶在”是1950年代上海社會文化的主題。
在她看來,中共對上海的改造的確創造了一個奇跡,但遠不是輕而易舉,一蹴而就的。從電影行業和消費文化的窗口管窺全貌,可以看到斷裂、延續、轉型并存,革命、國家、社會交織;1950年代的上海有多種發展的可能,并非必然地走向集權。張濟順教授
新政權改造上海電影業:轉型并非一步到位
澎湃新聞:在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中,電影制片業有何特殊性?
張濟順:新政權對出版、報業、電影這些文化行業的改造目標很明確,就是把大眾文化的消費形態和市場形態,轉變成國家和執政黨能夠牢牢掌握的意識形態陣地。在此過程中,不同的消費和文化形式之間有所區別,原因一方面在于當時新政府的工作部署有先有后,另一方面在于大眾的需求有所不同,這是人民政府非?粗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39902.html

相關閱讀: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