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蔣介石稱中國軍隊都像哪支部隊打敗日本不成問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九一八”事變后,面對日本蠶食中國的危局,三秦兒女同全國人民一起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盧溝橋畔的槍聲,更是激發了陜西軍民的抗日激情!捌咂摺笔伦兇稳眨兗畬㈩I趙壽山、孔從洲等就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請纓參戰,群眾更是自發組織了抗日義勇軍,要求奔赴前線?谷諔馉幤陂g,有近120萬三秦兒女入伍參戰。這百萬三秦兒女,分別追隨中共領導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陜軍三十八軍孫蔚如部、九十八軍武士敏部、二十二軍高雙成部、一二八師王勁哉部、新編二十七師王竣部及中央軍等各部,踏出潼關,征戰四方,血灑疆場,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可泣可歌的戰歌,用巨大的犧牲阻止了日軍的前進,成為抗日的中堅力量。

  一

  1933年5月,馮玉祥等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一大批陜西籍的共產黨員和愛國人士,如張慕陶、武止戈、許權中、王霖、謝子長、閻紅彥、周益三、楊曉初等先后參與抗日同盟軍的籌建及對日作戰,并收復失地,是“九一八”以來中國軍隊首次收復的失地。武止戈、強龍光等是犧牲在抗日戰場上較早的陜籍將領。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中共陜西省委號召38軍部隊的共產黨員站到第一線,在抗日戰爭中起模范作用。1937年8月,以共產黨員許權中任旅長的529旅開赴抗日前線,在南懷化陣地,浴血奮戰14晝夜,全旅3000多人,傷亡2000多人,其中共產黨員閻揆要團原有黨員200多名,戰后只剩下60余名。

  八路軍主力出陜抗日后,邊區成立八路軍留守兵團。留守兵團警備六團,是陜北紅軍時期的老部隊。從首任團長王兆相、政委張達志到各連排戰士,絕大多數都是陜西人?谷諔馉幤陂g,警備六團先在黃河西岸負責河防,后渡河入晉,先后創造了阻擊馬站堡、伏擊石板溝、兩打廠漢營、夜襲紅沙壩、王老溝奔襲戰等輝煌戰績,讓盤踞在晉北的日偽軍吃盡了苦頭。連當時的日偽報都對其中一些戰斗情況進行了報道,并哀嘆日軍的傷亡。

  同時,陜西籍的李達、張宗遜、包森等一些八路軍將領充分發揮游擊戰的特點,參與和指揮了一些著名戰役,成為抗戰史上的傳奇。如李達任太行軍區司令指揮了道清戰役、安陽戰役等,這些戰役靈活機動、聲東擊西,解放了大片國土,使太行根據地與新開辟的豫西根據地連成一片,連日本軍方也不得不承認“太行軍區的共軍一向被稱為該邊區軍區中的最精銳部隊”。張宗遜指揮的陳莊殲滅戰,設伏、阻援、誘敵、伏擊巧妙配合,斃傷俘日偽軍1200余人,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敵后的模范殲滅戰之一,至今還為軍事院校教員所稱贊。包森指揮的白草洼伏擊戰創造了冀東抗日戰場全殲整連日軍的首例,成為冀東的經典戰例。1942年2月,包森率部在遵化縣指揮作戰時,被子彈擊中頭部,光榮殉國。

  二

  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是一支地道的陜軍,在民族危亡時刻,毅然聯合東北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為國共兩黨聯合抗日奠定了基礎。西安事變后,十七路軍被縮編為三十八軍,下轄十七師和一七七師,趙壽山、李興中任師長。

  “七七事變”次日,正在廬山受訓的十七師師長趙壽山和陜西警備二旅旅長孔從周等陜籍將領紛紛請纓抗日。7月下旬、8月中上旬,十七師、一七七師五二九旅和教導團,先后開赴華北前線。在保定,十七師戰士們用集束手榴彈炸毀日軍坦克,用大刀和敵人搏斗。在娘子關,十七師與敵血戰九晝夜,從陜出征時的一萬多人,戰斗結束時只剩下幾千人,受到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來電嘉獎。教導團扼守舊關數晝夜,傷亡1800多人,受到戰區副司令長官贊揚,事跡被寫進劇本。五二九旅在忻口戰役正面防守14天,全旅傷亡達三分之二,指揮官衛立煌嘉獎道:“自許旅增援上去,忻口陣地轉危為安!

  1937年11月太原淪陷后,日軍兵臨黃河,剎時,西安城內人心惶惶,謠言四起。陜西省主席孫蔚如在西安各界集會上發表演說,表示自己決不生離西安,并發出“守土抗戰”的通令,派遣部隊在陜東河防地區,加強工事。

  1938年5月,一七七師主力東渡黃河,攻占張營鎮,乘勝收復晉南三角地帶的13個縣,使日軍驚呼一七七師“驍勇善戰,不可輕敵”。

  6月,三十八軍改編為三十一軍團,孫蔚如任軍團長。7月,孫蔚如辭去省政府主席職務,親率三十八、九十六兩軍東渡黃河,進入中條山對日作戰。11月,第三十一軍團又改編為第四集團軍。從1938年7月至1940年10月,陜軍在此先后與10余萬日軍血戰百余次,其中以“六六會戰”、望原會戰等最為激烈,先后粉碎了日軍對中條山的11次“掃蕩”,使日軍西窺關中、南伺河洛的計劃一再落空。第十七師師長耿志介也因“地處險境,接連收復數座縣城”而被授予青天白日勛章。日軍無奈地稱中條山是他們侵華的“盲腸”。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稱三十八軍為中條山的“鐵柱子”。1940年的《掃蕩報》曾這樣評論:“敵人進攻中條山有十多次,每一次都遭到了慘痛的失敗。這完全是我們堅守在中條山上的三十八軍的共榮功績。兩年來,這群三秦健兒擊退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進犯。就好比一根鐵柱子撐持著中條山,把我們當地陣地守衛得越加堅固而不可侵犯了!痹谥袟l山堅持抗戰近三年,陜西子弟兵有2.1萬人犧牲在了中條山下、黃河岸邊。

  1940年l0月,第四集團軍調離中條山,擔任黃河洛陽至鄭州間的河防任務。1944年4月中旬,日軍發動河南戰役,第4集團軍在鞏縣以東奮勇阻擊,530團堅守虎牢關據點7晝夜,斃傷日軍2500余名。在登汜陣地和韓城鎮兩次大戰中,均予日軍以重創。在駐守河南期間“水、旱、蝗、?”四害同時出現,餓殍遍野。孫蔚如、趙壽山號召部隊官兵節約軍糧賑災救民,并自籌經費,買糧廣設粥廠,活人無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42645.html

相關閱讀: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