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變前夕,一架名為“上海號”的DC-3運輸機在廣東神秘失蹤,曾讓日軍大本營驚惶失措,險些改變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
一1941年12月1日晚,珍珠港事變前的一個星期。
從東京的大本營陸軍部、海軍部,正在向珍珠港航行的聯合艦隊第一航空隊,到臺北的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到廣東前線的第23軍“波”部隊司令官酒井隆中將,整個日本指揮機關都被一個沉重的消息壓抑著???應該在當天下午到達廣州的“上海號”民航機,依然沒有到達。從時間推斷,該機的油料最多也只能維持到下午5點,此時,肯定已經迫降或者墜毀。日軍大本營嚴令在南京的“支那派遣軍總司令部”全力尋找。
這樣一架不大不小的民用飛機,怎么會讓整個日軍指揮機關一片忙亂呢?
這架飛機上有日本陸軍大本營(兼支那派遣軍)聯絡參謀杉坂共之少佐一行,杉坂的身上攜帶著大本營“極秘”的“あ號作戰”開戰命令!
“あ號作戰”,就是日軍打響太平洋戰爭的一連串軍事部署中,由廣東方面第23軍“波”部隊執行的攻占香港的作戰方案。更可怕的是杉坂所攜帶的文件,還提到了奇襲珍珠港的作戰計劃。因為“あ號作戰”的開戰命令中,要求“波”部隊必須等待珍珠港奇襲成功后,才可以發起對香港的攻擊。
假如杉坂手中的命令落入中國方面手中轉交英美,那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局面都可能逆轉???要知道這時離日軍奇襲珍珠港還有整整一周時間!
二
日軍駐廣東的第七航空聯隊雖然全體出動沿著航線尋找,卻一連兩天一無所獲。正在此時,南京日軍支那派遣軍總司令部,奉命嚴密監視中國方面各電臺信號的特高課譯電班,譯出一份重要的電文:
“1日14時,職部平山墟守軍狙擊大型日機一架,該機墜毀于稻田,有四名日兵進行頑抗,為我擊斃,并在機內發現墜毀時死亡三人,現正進一步調查核實戰果中。”
同時,“波”集團情報部門也截獲破譯了另一封發給重慶的電報,稱“已將敵機機體破壞,繳獲品及收繳的文件將上送處理”。
氣氛頓時轉為沉重,12月4日,極度不安的“支那派遣軍”總司令部一面派另外一名聯絡參謀高山信武少佐攜帶文件副本趕去廣東,一面上報參謀本部及南方總軍司令部???“杉坂少佐攜帶的文件,落入敵手的可能性極大,根據敵情,我軍奪回文件的機會不大,請立即按照文件已經泄漏的前提妥善處理開戰準備!
然而,具體指揮搜救任務的“波”集團參謀長栗林忠道將軍意識到事情可能還有轉機。首先,根據中國軍隊的電報,上海號上死亡人數和該航班的人數不符,很可能還有幸存者。其次,中國軍隊的電文密級不高,而且處理問題節奏較慢,似乎并未重視這一事件。
冷靜下來的日軍指揮機關,馬上做出了兩個決定。第一,命令廣州方面的陸軍航空隊冒著惡劣天氣出擊,猛烈轟炸上海號殘骸,務必“毀尸滅跡”;第二,命令駐扎淡水(惠陽市淡水鎮)的第66步兵聯隊三個大隊立即出發,前往上海號墜毀地域,尋找幸存人員。
12月5日下午2時,日軍到達上海號殘骸附近,看到殘骸已經被炸毀。意外的是,日軍士兵這時發現在飛機下方200米的草叢中,有人呼救!經過搶救,發現是多處負傷的日軍第十五通訊聯隊軍官宮原中尉。據他回憶,墜機后,有一個軍官帶著他的一個同伴迅速離去。
三
杉坂還活著!日軍的希望之火又點燃了。
正在這時,又一份破譯電文如同兜頭冷水澆了下來。
“……隨后對墜機現場周圍進行進一步搜查,在距離墜機地點1.2公里的地方發現一名日軍軍官。該軍官用手槍和戰刀進行抵抗,經喊話不從,將其擊斃……”
這時,日軍的整個情報系統都已經進入了高度警戒狀態,隱藏在第七戰區內部的日本間諜報告,獨立第九旅報告中擊斃的那名日軍軍官,身著少佐制服。
日軍內部的看法,杉坂的死,應該和日軍營救的倉促和部署不周有關。中國軍隊的再次出動,顯然是因為前一天日軍轟炸“上海號”殘骸引發的。一架已經墜毀的己方飛機,還要加以猛烈轟炸,顯然是要隱藏什么秘密。
6日拂曉,日軍大本營再次催問情況。這時,離開戰的時間只有兩天了。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鑒于文件的丟失很可能造成奇襲的失效,為了避免執行奇襲的部隊陷入對方預設伏擊,建議推遲作戰時間,至少改到12月10日。
這時,栗林忠道向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發出了自己的見解???可以確信中國人沒有得到文件,請準時開戰。栗林的結論是有他可靠的邏輯的。他知道杉坂這樣忠實的軍人,只要一息尚存,就不會放棄自己的職責。到12月5日杉坂才被擊斃,有三天的時間,足夠他處理掉這些文件了。
接到栗林的電報,加上推遲作戰開始時間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大本營決定一切開戰部署照計劃進行。
四
6日夜9時,日軍駐淡水守備部隊荒木支隊報告,在城北門接到了一名負傷的日軍幸存者。經過鑒別,他正是杉坂少佐的助手,日本陸軍25軍司令部副官久野虎平。
對久野的詢問立即開始。久野雖然負傷而且虛弱,神志卻十分清醒,他作了如下敘述???
“杉坂少佐焚毀文件不成,遂與我離開飛機,試圖尋找山下友軍。2日晨即將下山時,發現附近有中國軍隊在活動,于是折回高地隱蔽。兩天后因沒有食物,我二人決計向另一方向突出。走到中途,聽到飛機墜毀方向傳來槍聲,知有友軍來援,于是趕來會合。但因為道路險峻,無法接近,熬到下午,中國搜索兵出現,將我擊傷,杉坂少佐逃走,我二人分開。晚上不見中國兵蹤影,乃掙扎到此地……”
“我們離開飛機,隨即將所有機密文件撕成碎片,埋在了幾十處地點,無法復原了!
此時,距珍珠港打響,已經不到24個小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57253.html
相關閱讀: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