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上海叫申城,黃浦江源于黃歇浦,都是為紀念楚國名相春申君黃歇的。
網上趙震中先生有一篇文章,名曰《春申君黃歇與上海不搭界》。此前也看到過有人這么說,譬如曹竟成在《黃浦江究竟是誰開鑿的》一文中就說“上海市及更早時期的上海市與春申君黃歇是毫無關系的”。筆者以為,他們的話即使不錯,也比較片面。
不可否認,黃歇所處的時代,上海東面還在大海中,黃歇不可能在海中去開鑿黃浦江,黃浦江的形成是明朝夏原吉的功勞;申城在戰國時期也遠沒有影兒。雖如此,但筆者認為,仍不能說上海與戰國時的春申君黃歇“不搭界”“毫無關系”。為何這樣說?上海又叫申城,黃浦江原本叫黃歇浦、春申江,這都不是憑空來的,更不是簡單的誤傳,而是與春申君黃歇的功業相關。
眾所周知,春申君在吳地治水建立了蓋世奇功,被人們視為水神。太湖流域建了不少他的廟宇,并用他的名號命名了不少工程便是明證。任何一條江河、水利建得再好,若流域里連著下三天三夜的瓢潑大雨也會形成水災,百姓苦不堪言。古時的人們認為這是水怪作祟,于是寄希望于神靈來鎮水怪。上海東部海域淤積成陸地、黃浦江有雛形后,人們便抬出春申君這位水神,管他們的母親河叫黃歇浦、春申江,以鎮住水怪;有的人還嫌神力不夠,把此江浦說成是春申君黃歇親自開鑿的,以讓水怪害怕不敢攏身。如此說來,與其說春申君黃歇開鑿黃浦江是誤傳,不如說是前人有意附會更為恰當。上海建市之后,人們稱之申城,除了有紀念春申君的意思,也是請他出來作鎮市之神,圖個吉利。
那么,春申君黃歇是被上海人請來的外來神嗎?非也!他就是上海的本地神,因為上海就在其封地之內。
《史記春申君列傳》說春申君“請封于江東”,《史記楚世家十》則說考烈王給春申君“封以吳”。江東即蕪湖至南京那段長江以東的一方地域,吳則是指的具體地域??古吳國,其實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將這兩者連起來理解,便是江東方位的吳國,江東所指更寬泛。趙先生卻說“不是楚王許給了他‘江東’,又給他‘吳全部’”,而把江東說成是吳的一塊,這是倒置了。不錯,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有“江東子弟八千”和“縱江東父老憐我”之語,李清照也寫有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實際上他們的江東也是一種泛指,指的方位,只因為項羽老家在吳中(今蘇州一帶),他也起義于吳中,人們便容易與具體地點相聯系。
應該說,江東所指不僅比吳中,而且比吳國還要寬泛。三國時孫權被封為吳王,他占領的江東地域就比古吳國大得多。話說回來,縱使人們對江東有不同界定,但江東的東面邊界應該到黃海,上海在其內則是沒有疑問的。因此,不能因為上海不屬蘇州,就說“上海不屬于江東”。
讓我們撇開名詞的爭論回歸具體分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60242.html
相關閱讀: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