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后 蔣介石為何大喜若狂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蔣介石聽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他的態度如何?

  半世紀以來,不少西方人士認為,珍珠港事件發生必然使蔣介石大喜若狂。原因是在事件爆發之前,蔣介石和其他中國領袖早已喪失戰斗意志,因此美日開戰一直是蔣介石夢寐以求的事件。當它終于到來時,蔣介石自是難以抑制其內心的喜悅。這個說法的含義非常明確:珍珠港事件爆發給美國帶來災難,但它卻讓蔣介石的軍隊從此以后無需認真作戰,可以靜待盟國把勝利果實雙手奉上。一旦某些美國政府官員也接受了這個看法,他們便能更容易地把此后發生的許多歷史事件,作出言之成理的解釋,也同時在心理上建立了一種對中國政府反感和懷疑的先入為主印象。

  美國人關心其他國家和人民如何對待他們的災難,這本是極為自然的現象。因為他們可以從這些國家的反應中分辨出敵人和朋友。在美國新結交的盟邦之中,蘇聯領袖斯大林個人當時的態度不甚清楚。倒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坦然承認,珍珠港事件讓他舒了一口氣,甚至感到欣慰。

  有趣的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似乎并不在意斯大林或丘吉爾的反應,反而對中國的態度異常關注。早在日本尚未發動攻擊之前,他已經主動地向胡適大使提出警告,萬一美日戰爭爆發時,他希望中國領袖及人民群眾能夠自我克制,避免公然慶祝。

  但是本書作者在仔細閱讀過中國公私各方面資料之后,并不能找到任何跡象足以支持羅斯福的擔憂。這些資料顯示的是,中國領袖們似乎完全沒有想到美日之間會突然爆發戰爭。相反地,他們真正不斷期盼的是蘇聯和日本之間能夠發生大戰。事實上,中國領袖們并不曾仔細推想過,美日戰爭對中國前途到底會有何種影響。因此,羅斯福的這種顧慮,與其說是基于對中國的了解,不如說是對中國的偏見。

  半世紀以來,不少西方人士認為,珍珠港事件發生必然使蔣介石大喜若狂。原因是在事件爆發之前,蔣介石和其他中國領袖早已喪失戰斗意志,因此美日開戰一直是蔣介石夢寐以求的事件。當它終于到來時,蔣介石自是難以抑制其內心的喜悅。這個說法的含義非常明確:珍珠港事件爆發給美國帶來災難,但它卻讓蔣介石的軍隊從此以后無需認真作戰,可以靜待盟國把勝利果實雙手奉上。

  按照蔣介石的敘述,他對珍珠港事變的第一個反應是后悔,覺得自己早先不應該過度敦促美國對日本采取強硬態度,以致日本喪失談判耐心而決心展開攻擊。但是到了12月11日,他又從日本攻擊西方國家的速度之快和執行之徹底等跡象得到一個新的體會。他推測日本必定是早有預謀,而且經過長期準備,絕不會因為美國在談判桌上犧牲中國利益而改變其主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27205.html

相關閱讀: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