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9月的一天,身在延安,時任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突然接到重慶董必武的一封加急密電,稱:“整風學習中梓木私自出走,一夜未歸……”。
周恩來看完電報即回電:“要不惜一切代價,務必促其回來。”
電報中的“梓木”是何許人也?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價的將他“尋回”?
隱藏在西北軍中的秘密共產黨員
王梓木,1895年生于木蘭縣吉興鄉劉家粉坊屯。他早年父母雙亡,由兄撫養。從1918年起,先后在齊齊哈爾黑龍江省立第一中學、沈陽高級師范學校、北京燕京大學就讀。1925年7月考入西北陸軍學校。1925年10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春,王梓木從西北陸軍學校畢業后參加了馮玉祥領導的西北軍,擔任過政治教官、參謀、機要處長等職。在這些公開身份掩護下,王梓木在西北軍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0年4月,發生了蔣、馮、閻中原大戰。這時,王梓木在馮玉祥部13路軍任參謀處長。在隴海鐵路北側指揮作戰時,他右腿負傷被鋸掉。1931年6月,王梓木傷勢未愈,接到命令返回13路軍。后13路軍潰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大革命又處于低潮,王梓木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
1932年春,王梓木在濟南開了遠東書局,與友人合開人文印務社。期間,他和黨組織恢復了聯系,繼續從事地下工作,并用書局所得利潤做黨的活動經費,利用開印務社的便利條件,為地下黨組織印刷大量宣傳材料,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因叛徒出賣,天津的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王梓木脫險后,趕到北京找到擔任過馮玉祥機要秘書的耿耀張。耿推薦王梓木到山東泰安找馮玉祥。王梓木見到馮玉祥,馮有意將其留在身邊,并親赴南京保薦他做少將參議,許諾月俸為400銀洋。王梓木謝絕了。
等風頭一后,王梓木又回到天津,與黨組織接上頭,恢復了組織關系,任中共北方局情報處長,繼續做馮玉祥、張學良、韓復榘等人的統戰工作。
1937年6月,王梓木到達延安。他先后在抗大和中央黨校任軍事教員。1937年11月,受黨組織委派去西北軍做鹿鐘麟的統戰工作。鹿鐘麟在西北軍地位是僅低于于馮玉祥的二號人物,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無論五原誓師,還是察北抗戰,都表現了積極態度。中共中央為了爭取鹿鐘麟,已派中共黨員申純伯和李新農到鹿鐘麟身邊工作,擔任了鹿鐘麟的幕僚。
王梓木第一次見鹿鐘麟是由張友漁陪同。鹿鐘麟專列停在河南新鄉時,張友漁和王梓木登上了列車,與鹿鐘麟長談后,他們留住在列車上。其間,王梓木向申純伯、李新農傳達了中共中央關于爭取鹿鐘麟抗戰的統戰策略,還送給李新農兩本中共中央印發的《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和《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的小冊子。通過這次談話及反復閱讀這兩份文件,李新農對抗戰的本質和前途有深刻的認識,結合學到的理論和當時的實際,寫了一本名為《抗戰必勝論》的小冊子。鹿鐘麟看了認為很好,當時就批印了3萬冊,發給了西北軍所屬部隊。這本小書為我黨做國民黨西北軍的統戰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礎。
這時蔣介石對鹿鐘麟有了戒備,怕鹿鐘麟在抗日前線再搞一個西北軍集團,1937年底將鹿鐘麟調回武漢,擔任軍委會軍法總監。鹿鐘麟把申伯純和李新農留在身邊當高參。在武漢,李新農找到王梓木,匯報了蔣介石與鹿鐘麟的情況。王梓木帶著李新農直接見周恩來。周恩來說:“已經聽梓木同志談過你了,你們在鹿鐘麟部的統戰工作是有成績的。你今后可以和梓木直接聯系,有重要大事就找他。”此后,每隔三五天,李新農就找王梓木匯報一下情況。
1938年2月的一天晚上,周恩來和王梓木到鹿鐘麟在武漢的住宅。和鹿鐘麟談了幾個小時,希望他能挺進華北敵后。1938年6月初,鹿鐘麟頂著冀察戰區總司令和河北省政府主席的桂冠,坐火車離開了武漢。申伯純繼續擔任鹿鐘麟的高級參謀,李新農被鹿鐘麟任命為河北省政府參議。仍作為王梓木隱藏在西北軍的一根暗線。1938年底李新農奉命回到八路軍系統。申伯純在鹿鐘麟部工作至1939年底才回到八路軍總部。申純伯和李新農后來成為八路軍情報工作的骨干。申伯純后來擔任了八路軍前指情報處長,1945年9月策劃了國民黨11戰區副司令長官高樹勛將軍起義,建國后任政務院秘書廳主任。李新農任太行軍區四分區情報處長,1939年9月策劃了國民黨冀察游擊2縱隊2師師長范子俠將軍率部起義,建國后任軍事醫學院第一副院長。
驚動周恩來的“王梓木事件”
1939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成立。周恩來任書記,董必武任副書記。考慮到王梓木在國民黨軍隊中的各種關系十分有利于做國民黨軍隊上層人物統戰工作,組織上便安排他到南方局軍事組工作,對外的名義是八路軍駐重慶的高級軍事參議,實際上是做國民黨軍的軍事統戰和情報工作,掌握著許多極其機密的軍政情報和幾十個中共在國民黨軍隊系統里潛伏人員的情況和線索。從1943年開始,他還兼任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的秘書,1943年6月28日,周恩來帶領南方局一部分干部返回延安參加中共七大的籌備工作,南方局副書記兼重慶工委書記董必武留在重慶主持南方局工作。
為了照顧王梓木行動不便的腿,南方局高級領導干部的整風學習就在南方局軍事組辦公地點的曾家巖底樓的會議室里進行。
1943年9月的一天下午,整風的主題是同志們相互間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當輪到大家對王梓木展開批評的時候,就有一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同志針對王梓木平時的工作作風和性格脾氣,提出了比較尖銳的批評意見,最后還說他是“西北軍的封建軍閥余孽”。王梓木一聽這話就火了,立即與這位年輕同志發生了爭執。
散會后,當董必武批評他不能正確對待同志們的意見時,一時怒氣未消的王梓木又與董必武發生口角;氐轿莺螅桨l想不通的王梓木一氣之下,竟然獨自走出周公館,叫了一輛黃包車徑直去到上清寺康莊2號樓,這是馮玉祥設在城內的辦事處。
馮玉祥聽完王梓木的陳述后,也十分氣憤。因為他平生最耿耿于懷的就是別人說他是軍閥,王梓木曾是他的得意學生和重要干部,竟被共產黨的同志說成是軍閥,這也就像是在指著他的鼻子說他是軍閥一樣。他立即打電話給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吳鐵城,讓他把王梓木八路軍高級軍事參議的名額和薪俸收回去。他要王梓木寫一份脫離八路軍重慶辦事處的聲明登報,就安心留在他那里工作。王梓木放心不下自己妻子和兒子。他的妻子鄭德芳在南方局外事組擔任英語翻譯。于是,他給曾家巖周公館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就在馮玉祥的康莊辦事處里,不準備回去了。
南方局負責外事工作的王炳南接到王梓木電話后,立即報了董必武。董必武立即派王冶秋和梁藹然前去康莊勸說并接王梓木回來,王冶秋也是南方局隱蔽戰線的成員,公開身份是馮玉祥的國文教員和秘書,梁藹然前面介紹過,是經周恩來批準,經王梓木安排在鹿鐘麟身邊的情報人員。同時,董必武也把王梓木出走的事電告遠在延安的周恩來。
周恩來回電給董必武,要不惜一切代價,務必促其回來。在《王冶秋傳》一書 “勸阻王梓木出走”章節中,詳細記述了事情經過——
王冶秋和梁藹然一起來到康莊,與王梓木地談了一下午,也沒有效果。二人到曾家巖向董必武作了匯報。焦急的董老要他們二人再想辦法,一定要把王梓木勸回辦事處。于是,王、梁二人又回到康莊繼續慢慢地做王梓木的思想工作,直到天亮,也沒有多大起色。 這時,突然樓下響起一男一女的吵嚷聲。王冶秋推開窗戶探頭望下去,只見王梓木的夫人鄭德芳懷里抱著剛滿一歲的孩子,嚷嚷著要進康莊大門,說是要找自己的丈夫王梓木。而馮玉祥的康莊辦事處處長戴樹勛卻攔住鄭德芳不讓她進來。王冶秋立即跑下樓來,向戴樹勛說明情況后把鄭德芳接進院里,并帶她到了三樓王梓木住的房間。鄭德芳一進到王梓木的房間,就把孩子往王梓木懷里一放,哭著說家里出了事,要王梓木馬上回去。這時,王冶秋也聲色俱厲地對王梓木說到:“老王,你這樣做,既對不起黨,也對不起你的夫人和孩子呀,就是看在你夫人和孩子的面子上,你也該回去呀!”經過一夜思想斗爭的王梓木這才把桌子一拍,站起來說到:“好吧!黨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回去。麻煩你們回辦事處一趟,讓他們派車來接我。”王冶秋立即跑到曾家巖告訴了董必武,辦事處派人開車去康莊把王梓木夫婦和孩子接回了曾家巖。
王梓木出走辦事處的事,當時在國共兩黨內部都曾引起不小的轟動。因為王梓木掌握著中共在重慶精心培植起來的高級軍政情報網,手里有幾十個直接與他單線聯系的我黨打入國民黨各方面的情報人員,尤其是在國民黨各軍隊上層里的中共秘密黨員。王梓木手里的情報網是我黨延安高層決策的一個重要情報來源,是我黨把握國民黨及國際動向的重要耳目,這方面一旦遭到破壞,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周恩來和董必武得知王梓木出走后,心里十分著急,指示要想盡一切辦法,無論如何也要把王梓木弄回辦事處,確保我黨情報系統萬無一失。其次,王梓木也是在國共兩黨軍界有一定影響的人物,他自己主動離開八路軍辦事處,給了國民黨策反他的機會,這也是周恩來和董必武最擔心的一點。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就在王梓木剛被接走后不久,就有兩位身著國民黨少將軍服的軍官來到康莊,自稱是王梓木的朋友,要見王梓木。結果他們來晚了一步,連王梓木的人影也沒見著,只好悻悻而去。這兩個人是戴笠手下的軍統特務。軍統沒有善罷甘休,他們派了一些小特務到曾家巖50號周公館門前和紅巖村聚眾鬧事,叫囂說共產黨把王梓木秘密處死了。八路軍辦事處為此還專門在曾家巖50 號周公館召開了一個記者招待會,讓王梓木公開與媒體見面。在勸說王梓木工作中出力最多的王冶秋后來也被國民黨特務列為暗殺名單,所幸為我黨上層統戰人士在無意中知道了這個絕密情報,派人給戴笠擔保王冶秋不是共產黨,王冶秋才躲過這一劫。建國后王冶秋擔任了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長、國家文物管理局局長。
王梓木回到辦事處后,主動向董必武作了深刻檢討?紤]到王梓木不適合再在國統區工作,1944年12月,中共中央安排他隨周恩來回到了延安,擔任八路軍總部高級參謀。回到延安后,王梓木還給毛主席寫了一份書面檢討。毛主席給他回了信說:“梓木同志:來信看到了,歡迎你回來。你過去做了許多有益于黨與人民的工作,今后望你繼續做下去,一時的錯誤你已改正了,了解了,也就過去了,不要時時記在心里。也許你經過這個挫折會要大進一步的,那末,錯誤也就轉變為有益了。”毛主席的話語十分親切,這讓王梓木心里感到十分寬慰。王梓木從此把毛主席的這封回信一直珍藏在身邊。
后來,王梓木先后任嫩江省政府副主席(1948年)、黑龍江省副省長(1949年)、鞍山市副市長(1954年)、遼寧省副省長(1958年)等職。1967年6月18日,王梓木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終年76歲。1978年2月,王梓木的冤案得到了平反。1978年3月18日,中共遼寧省委在沈陽舉行了王梓木骨灰安葬儀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33742.html
相關閱讀: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