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立中央
約克公爵在議會取得優勢后,不甘于僅僅取得攝政的位子。他很快按計劃進行自己的第二階段行動,對蘭開斯特家族的新一輪攻擊。由于亨利六世已經恢復了神志,約克人的目標就轉移到了2歲的王子--威爾士親王愛德華身上。約克公爵希望廢黜愛德華的繼承權,讓自己成為亨利六世死后的登基者。
于是,已經成為蘭開斯特家族領袖的王后瑪格麗特站出來,與之爭鋒相對。但由于約克和內維爾兩個家族的聯盟壓制,他們毫無還手之力。新的薩默塞特公爵亨利.貝德福德,繼承了父親的爵位與家族仇恨。并且擔任了王后的主要幕僚,亦如他父親過去二十年里一直做得那樣。
1456年,蘭開斯特家族開始反擊。在王后的鼓動下,舉棋不定的亨利六世決定出游英格蘭北方。雖然約克家族的大本營約克郡就位于英格蘭的東北部,但在北方的其他地方以及威爾士的部分地區,依然是蘭開斯特家族及其黨羽的主要地盤。亨利巡視當地,既可以安撫蘭英格蘭北方民心,又可以向自己的支持者宣布:國王依然值得效忠,遠非約克公爵手里的一個傀儡。
同時,薩默塞特公爵也幫王后出謀劃策。結果在強勢的瑪格麗特勸說下,唯唯諾諾的亨利六世又下令,解除約克公爵理查德的攝政位置。隨后,蘭開斯特家族索性將國王扣在了英格蘭北方,并在中部的考文垂設立了一個新的朝廷。這等于是在廣大北部和中部貴族的支持下,撇開首都倫敦的議會,發動了一次不流血的“政變”。
保存至今的一段中世紀考文垂城墻
約克公爵失去了國王控制權和攝政職務,只能以退為進。他選擇離開倫敦,逃往自己在愛爾蘭的領地。在當時的英國,國內政治或者軍事斗爭的失敗者往往選擇去兩個地方暫避風頭。一個是愛爾蘭沿海的英格蘭人殖民地,當地的軍事根據地有著“山高皇帝遠”的優越條件。蘭開斯特王朝的開國君主亨利四世,也是在愛爾蘭蟄伏后才回國奪權的。約克公爵現在的做法,頗有幾分效仿之意。
另一個地方就是海對岸的加萊港。當地作為英格蘭在歐洲大陸最后的據點,以及唯一的常備軍駐地,自然有他得天獨厚的便利。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內維爾依然控制著加萊,已經帶來了一小支援軍趕回增援。
分裂的國家
另立朝廷的做法,雖然短期內讓蘭開斯特扳回一局,但也給蘭開斯特家族之后的攻略留下了無盡的麻煩。
相比北方和中部的那些土地貴族,包括倫敦在內的英格蘭東南部地,是市民和商人階層占據優勢的地方。蘭開斯特王朝在考文垂常駐后,這些地方的商人和市民團體,就成為了國家的棄兒。雖然他們還能向亨利六世請愿,但已經難以得到國王的重視和保護。
兩個朝廷的對立,實際上也意味著蘭開斯特與約克兩大家族,遍布在全國各處的封地彼此對立。這些大大小小的封地,盤根交錯。很多為不同家族效力的大小貴族,彼此就是鄰居。這對于依靠貿易生財過活的商人來說,絕對不是個好消息。他們的商隊將會在沿途經過各個家族領地。隨時面臨被盤剝的情況。
國王的北逃也讓南部沿海失去控制,大量法國來的海盜橫行肆虐。偏偏這些沿海港口,又是英國商人們最主要的貿易中心。
所以沃里克伯爵抓住機會,出動手里的軍隊打擊海盜和各類匪徒。在他的努力下,英國南部同歐洲大陸,尤其是傳統貿易伙伴弗蘭德斯的生意逐步恢復。伯爵以及整個約克陣營,也因此開始得到東部和南部地方上的支持。相應的,蘭開斯特家族的國王與王后,就漸漸開始不受待見。這種全國性的分裂,進一步促使兩個陣營發起新一輪攻擊,戰場范圍也將遍及全國。
兩種布陣
1459年9月23日,約克公爵在英格蘭西北部登陸。同行的還有他的妻子和四個兒子,愛德華、喬治、理查德、埃德蒙德。全面對抗也正式打響。兩個陣營都動員了大量扈從,隨時準備開打。
同一天里,在約克一方的大本營約克郡,索爾茲伯里伯爵帶著5000部隊從米德勒姆城堡出發。全軍向西機動,準備與約克公爵的愛爾蘭部隊在盧德羅城堡會師。
蘭開斯特家族一邊的奧德利領主詹姆斯.塔切特和達德利領主約翰.索頓,率領10000軍隊阻擊。他們在約克軍隊必經的布羅爾荒原上設下埋伏。蘭開斯特軍隊沿著道路兩側修筑了堅固的防御工事,等著急行軍的約克人來強行闖關。他們不僅僅在長弓射手的數量上占據優勢,更有用更多的重步兵和騎士部隊。
然而這一切都被提前抵達的約克偵查兵發現。索爾茲伯里知道敵人的數量,遠遠多于自己。但急于趕去和約克會師的他,不得不硬著頭皮迎戰。于是雙方在300碼開外的距離內布陣。因為人數較少,約克的士兵們都覺得兇多吉少。很多人只能靠親吻腳下的土地,緩解緊張情緒。
蘭開斯特軍是典型的傳統英格蘭戰術布置。重裝部隊分布在全軍中路,兩翼是有陣地保護的弓箭手,身后還有一支騎士預備隊。在他們的陣列之前,還有一條湍急的小河保護著整個陣地。河流的兩岸都比較陡峭,不易攀爬。如果對手貿然攻擊,必將損失慘重。
約克軍隊的人數只有對方的一半,并且來不及構筑陣地。索爾茲伯里就將主要兵力集中在中路和左翼,弓箭手部署在陣線最前端。隨軍的輜重車隊,在軍隊的右翼建立了一個臨時的圓形車堡陣地。這在15世紀的歐洲軍隊中屢見不鮮。當年英軍在維爾納伊戰役中,就依靠這類陣地擋住了法軍一邊的意大利雇傭騎兵。
約克軍隊還攜帶了幾門大炮。但這些原始的早期火炮,并不能幫上大忙。雙方在最后時刻都派出使者進行談判努力,無奈誰都不肯讓步。于是布羅爾荒原戰役,就在約克人的大炮射擊聲中開始。
驚心動魄的操作
伴隨著約克軍隊的炮聲,弓箭手們集體上前,向著河對岸的蘭開斯特軍隊射擊。依靠陣地掩護的蘭開斯特人,馬上以手里的長弓予以回敬。在戰斗的第一階段中,雙方就隔著小河,互射箭矢。看上去聲勢很大,卻沒有多少實際效果。
眼看自己的部隊經不起這樣的消耗,索爾茲伯里決定給對手設下陷進。他下令前方正在射擊的部隊后撤。這一舉動讓塔切特誤以為人數較少的對手已經堅持不住。為了不放過約克軍隊,蘭開斯特的騎兵預備隊立即發動了沖鋒,想以此一舉奠定勝局。于是有一大波披著板甲、手持騎槍和利劍的騎士從陣線中殺出。他們策馬跳入湍急河流,奮力爬上陡峭的河岸。
看準時機的索爾茲伯里,馬上命令軍中的重裝部隊發起反沖鋒。結果約克一邊的重甲部隊,將剛剛跨過河流的蘭開斯特騎士打的措手不及。少數來不及渡河的騎士,掉頭逃向了己方陣地。約克軍隊也順勢沖下了河岸。
目睹此景的塔切特,親自率領余下的騎兵部隊,發起第二次沖鋒。這次,位于河岸的約克人被對手擊敗,全軍不得不再次后撤。蘭開斯特一邊也自然跟著主帥塔切特殺過了河。但破碎的地形與戰場的混亂,已經讓這次沖鋒失去了應有的秩序。
正當蘭開斯特人覺得自己勝利在望,塔切特被對方陣中一名叫羅杰的騎士殺死。約克軍人乘勢發起二次反沖鋒,一鼓作氣的沖過了河岸。蘭開斯特的另一位主帥索頓,急忙帶領4000步兵,也就是幾乎占全軍人數一半的力量,發起第三論進攻。但他們卻被迎面而來的己方潰兵干擾。氣勢如虹的約克人則跟隨潰逃者一起,沖入了蘭開斯特步兵的陣線。
重壓之下,有500名蘭開斯特一邊的士兵臨陣倒戈。他們加入約克一方,讓舊主的戰敗變得不可避免。
之后的一整天里,約克人都在追殺四散的蘭開斯特軍隊。一直到當天晚上,2000多蘭開斯特將士被消滅,約克人自己也損失了1000兵力。索爾茲伯里下令部隊停止追擊,繼續向西前進。為了不讓附近的蘭開斯特部隊發現自己開溜。伯爵收買了當地的修道士,并給了他們一門火炮。整個晚上,修道士們都在持續發射這門火炮。在隆隆炮聲威嚇下,散布在周圍的敵人都以為戰斗還在繼續。約克軍隊就在敵人的驚恐中悄悄溜走。
布洛爾荒原戰役,在規模上超過了此前的圣阿爾班斯之戰。戰場也由英格蘭東南部轉向了西北地區。雙方還都將之前在大陸上作戰的經驗,搬到了被認為是墨守成規的英格蘭本土。約克人也再次證明了,自己有更好的將領和士兵。但對于漫長的玫瑰戰爭而言,這一切也僅僅是一個開始......(未完待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51999.html
相關閱讀: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