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湘江戰役為何貽誤戰機至今仍是個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7月的桂北,潮濕多雨。

興安縣位于桂林市東北部,是湘桂走廊的咽喉要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桂北小城,因兩件事被寫入歷史。第一件,是秦始皇在這里修建了靈渠,"北有長城南有靈渠",這個大型水利工程連接起湘江和漓江,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至今仍在使用;第二件,就是湘江戰役。界首、光華鋪、腳山鋪、新圩這些普普通通的名字之所以被我們銘記,是因為它們記載著一段段紅軍的悲愴歷史。

五路圍剿

這是一場暗藏陰謀的軍事絕殺。

1930至1933年,蔣介石調集重兵,對中央蘇區發動圍剿。1934年10月,第5次反圍剿失敗,國民黨中央軍不斷向中央蘇區的核心地帶壓縮,紅軍被迫離開瑞金進行戰略大轉移。8.6萬人的部隊分成兩個軍委縱隊和五個作戰主力軍團,攜帶著大大小小的全部家當,開始了這次震撼世界的大轉移。

"從中央蘇區撤離出來后,為了打亂國民黨軍隊的部署,紅軍曾派出兩支先遣隊進行探路。一路是紅七軍團,他們作為抗日先遣隊北上,轉戰閩皖贛,調動和牽制敵人。另一路是作為西征先遣隊的紅六軍團,他們向湖南方向突圍。"在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戰役烈士紀念碑園的陳列館里,講解員趙佳麗向我們介紹道。

在這兩支先遣的隊伍中,只有紅六軍團突圍成功,到達湘西,與紅二軍團會師。1934年11月,從中央蘇區向西進行戰略轉移的中央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的三道封鎖線,準備向湘桂邊境前進。蔣介石想利用寬闊的湘江構成第四道封鎖線,將中央紅軍徹底消滅在湘江東岸。

在得知中央紅軍沿著紅六軍團的路線西進后,11月12日,蔣介石任命湖南軍閥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指揮中央軍薛岳、周渾元兩部共16個師,粵軍陳濟棠部4個師,桂軍李宗仁、白崇禧部5個師共25個師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紅軍。

根據蔣介石的安排,第一路,湘軍劉建緒率4個師開赴廣西東北部的全州,與桂軍聯手,依湘江東岸布防,組成攔截紅軍的正面防線。

第二路,中央軍薛岳的5個師,沿湘桂公路進行側擊,保持機動,防止紅軍北上與二、六軍團匯合。

第三路,中央軍周渾元部取道寧遠,搶占道縣,壓迫紅軍西進。其余兩路,由湘軍李云杰的第4縱隊和湘軍李韞珩的第5縱隊,從東面將中央紅軍壓向湘江防線。

暗潮洶涌

在任命何健為追剿軍最高總司令的問題上,史學家們認為,何健多次率領湘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可以說是紅軍的死對頭。第二,何健出于自己的利益,斷然不會讓紅軍在湖南境內建立革命根據地,站穩腳跟。第三,何健和桂系軍閥私交甚深,由何健率湘軍入桂,不會引起白崇禧的猜忌。所以,蔣介石苦心布防,讓粵軍、湘軍、桂軍在前,再由他的兩個親信部隊坐收漁翁之利。

于是,這個東西不足120公里、南北不足200公里的大包圍圈,就成為后來史學家口中的"鐵三角口袋陣"。這個大包圍圈內,地域狹窄,地勢平坦,紅軍一旦在這樣的地帶中陷入包圍,幾乎等同置于絕境。

按照蔣介石的想法,他與毛澤東之間的較量,就要在湘江邊結束了。

1934年11月18日下午4時30分,尚在湖南境內的中央軍委下達了紅軍向道縣、永明、江華地域轉移的命令。

11月19日,紅2師4團團長耿飚帶領先頭部隊來到了湖南道縣城郊,從一座現在被稱為"紅軍渡"的浮橋開始,拉開了湘江戰役的序幕。

錯失良機

就在耿飚率領部隊進占道縣的前3天,11月16日,在廣西全州,湘、桂軍閥已經達成堵截中央紅軍的"全州協議"。

位于湘桂邊界的黃沙河,是湘桂兩軍協議布防的分界線。桂軍擔任興安、全州、灌陽至黃沙河一線的防御;湘軍擔任衡陽、零陵、東安至黃沙河另一線的防御。

其實,"合作剿共"的幾方各有盤算。蔣介石派重兵尾隨中央紅軍,追而不打,就是想逼迫中央紅軍進入廣西,讓桂軍和紅軍在決戰中互相消耗實力。而對于白崇禧來說,當時的桂軍處在蔣桂戰爭后的休養階段,要動用桂軍主力去圍堵中央紅軍,不管結果是什么,最后的結局一定也是要被蔣介石消滅。所以,白崇禧在得知中央紅軍并不打算在廣西立足后,為了保存實力,他下令桂軍"讓路送客"。

如何能天衣無縫地撤走布防在全州、興安、灌陽三縣的桂軍主力?11月20日,白崇禧發電給何健,佯稱中央紅軍將進攻賀縣、富川,全州、興安,所以桂軍主力要南移至恭城。所遺防務,由湘軍填接。收到白崇禧這份電報后,何健叫苦不迭。因為他如果要接手桂軍留下的防線,勢必就要派自己的湘軍深入廣西境內協防。那么,他負責封鎖的湘江湖南段就會出現漏洞。關鍵時刻,何健也耍起了滑頭,11月22日接到白崇禧撤防的電報后,雖然在23日就電令劉建緒南移接防,但直到26日部隊才開始南移,且反復叮囑劉建緒,不要將防線越過全州。11月22日下午,白崇禧下令全州、興安和灌陽一線的部隊全部南撤。于是,從全州至興安長達60公里、被蔣介石視為天塹的湘江防線完全向紅軍敞開了。遺憾的是,我們對軍情并不了解,也舍不得丟掉輜重,于是,6萬多人的紅軍就這樣走進了國民黨30萬大軍早已布好的口袋陣。

貽誤戰機

當時的毛澤東,已經被"左傾"錯誤路線排除在黨和紅軍的領導核心之外,僅僅保留了一個蘇維埃中央政府主席的頭銜。雖然他兩次對中央紅軍的軍事轉移計劃提出了不同意見,但是,左右紅軍命運的卻是"三人團"。

桂軍南撤導致湘江防線大開。11月23日,何健命令劉建緒率湘軍南下全州,填補桂軍南移后出現的空缺。

在何健下令的頭一天傍晚,紅一軍團先頭部隊已經抵達全州城。他們驚訝地發現,歷史上有名的軍事要塞全州竟然是座空城,駐防的只有桂軍一個民團,且戰斗力很弱。

25日中午,偵查科長劉忠通過師參謀長向上逐級匯報,然而將近12個小時之后,紅一軍團才接到搶占全州的命令。但是,戰機被延誤了!

現存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內,中央軍委正式下達的搶渡湘江政治命令顯示,渡江令是1934年11月25日當天下午5時下達的,命令中雖句句都透露著敵強我弱、形勢嚴峻,但這份渡江令來得太晚了!因為在同一天,國民黨追剿軍總司令何鍵也發出了向零陵、黃沙河、全州間推進的命令。

湘軍劉建緒部已經進占全州,南撤的桂軍也在這個時候開始重新北上直撲湘江西岸,那條洞開了整整五天的"生命通道",自11月27日起在湘桂兩軍的合力圍堵下,開始一點點閉合。機會,在中央紅軍面前又一次消失了。

時至今日,11月23日到25日這關鍵的3天時間,軍委縱隊為什么仍在道縣停留,而沒有做出渡江部署,沒有史料可以解釋。但能夠確定的是,對于中央紅軍的全體官兵來說,這3天的停留幾乎是致命的。

此后的五個晝夜,在湘江兩岸,桂北大地,數萬紅軍將士以生命為代價,才打開了這條通向希望的通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73071.html

相關閱讀: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