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即使廉頗一直領兵,結局一樣,長平之戰還是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大秦帝國之崛起,長平之戰演完了,出現了很多為趙括洗白的文章,其實長平之戰不是趙括的責任,那是誰的責任呢?戰場上的將軍,打了敗仗,當然有責任,而且是首要責任,但歸根結底是趙王的責任。

即使廉頗一直領兵,依然會失敗

廉頗帶領20萬趙軍在長平與秦軍對峙,長達三年之久,期間大小陣仗打了無數次,也并不是堅守不出,根據史記記載,廉頗在這三年里,也一直在伺機出擊,只可惜沒有占到什么便宜。

廉頗還繼續對峙的話,趙國的國力拖不起。

兩國交戰,打的是國力,趙國明顯弱勢

雖然戰國末期,能與秦國抗衡的就只有趙國了,但相比之下趙國國力還是比較弱的。趙國長期和匈奴交戰,即使在趙武靈王改革后,國力大增,依然不是秦國的對手。

與匈奴交戰,不斷的消耗國力。與秦軍對峙三年,二十萬軍隊消耗不少。而秦國也是舉國之力在戰斗,秦國擁有巴蜀富饒之地,關中肥沃之地。又打了韓國得到了韓國的強弓勁孥,武裝了不少,比起趙國,無論人力物力財力都有優勢,能打得起消耗戰。

合縱已經不可能了,其他國家都被打怕了

當時的魏國已經被秦國打怕了,韓國被滅,楚國經過焉鶯之戰,也不敢與秦國交兵,齊國被五國伐齊后,對各國都恨之入骨,壓根不會來幫忙。至于燕國嗎?一直都是弱國,而且和秦國的關系比較好。

從這點來說,統一已經是趨勢了,至于很多人說的,廉頗堅守,趙王合眾五國伐秦,根本是不可能的。到戰國末期,各國之間欺詐連連,一點信任感都沒有了,打不起仗了。

更何況當時是因為上黨地區引發的長平之戰,秦國打下了韓國,韓國上黨地區的守將不服氣,不愿意投降秦國,把上黨獻給了趙國,趙國欣然允許,兩年后長平之戰開始,人家辛辛苦苦打下了韓國,你一毛力沒出,白白得一個上黨那么大的地方,理虧在先,各國也沒理由救。

趙王決策主動出擊要背罪名,完全是戰略布局失誤

讒言只是一部分,佞臣往往是把君王心理的話說出來了而已,但具體做法還是有問題的,問題不再于主動出擊,而在于戰場和主帥的選擇問題。

長平是個山區,趙軍經過胡服騎射之后,騎兵很強,作戰很勇猛,不亞于秦軍。尤其是常年好匈奴作戰,積累了很多長途奔襲的經驗,在平原開闊地帶所向無敵,而在山區優勢發揮不出來。這點在趙括主動出擊追擊秦軍的時候,就能看出來。

而秦軍以步兵為主,弓弩箭矢為輔,這些在山地作戰的時候非常有利,在長平,趙軍被束縛了手腳,秦軍卻能盡量施展。如果能將戰場后撤,也許還有機會。

而趙王卻命令死守長平,不是一寸土地,讓40萬大軍深陷險境。最后在弱勢的形式下,還命令主動出擊,戰略失誤,再加上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不知靈活應變布局。

這是一場戰役,不是一場仗,讓新人去鍛煉,結果自然失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75961.html

相關閱讀: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