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初年那幾位“短命”總統們當中,因為“賄選”深遭罵名的曹錕,政績聲譽均為不佳,史家對其評價也多有微詞。然而,當這位民國第五位總統晚年寓居天津時,正值抗戰烽火蔓延到平津及華北大地,侵華日軍高官及其偽政府要員多次前去游說勸降為其充當漢奸傀儡要職,并當面許以高官厚祿和優厚待遇,但均遭到曹錕本人的嚴詞拒絕。曹錕對來訪的日偽要員們聲稱:“老子寧可喝稀粥也絕不去當漢奸!”也正是曹錕在晚年所保持的民族氣節,令人們對曹錕這位民國遜位總統的氣節和人格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曹錕,字仲珊,1862年12月出生在天津大沽口,幼年因家貧而失學,最初以販賣布匹為生,因生意虧本無奈投靠淮軍當了兵,后入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后在袁世凱創辦的北洋新軍任職。民國成立后,曹錕擔任北洋陸軍第三師師長,1916年擔任直隸督軍,1917年兼任直隸省長,1923年當上民國第五任“大總統”,后在馮玉祥發動的北京政變中被推翻下臺。曹錕在獲釋后辭去一切職務,躲進天津英租界當起了與世無爭的寓公。
據天津地方有關文史資料記載,下野后的曹錕一直寓居在天津,靠著過去多年當軍閥時的那些積蓄,過著城市平民的小康生活,雖然此時的曹錕衣食無憂,但卻早已沒有了往日當北洋軍閥和民國大總統時那樣的風光。
不過,曹錕的城市寓公生活似乎過得也很悠閑自在。據說,曹錕在當時每天的主要生活內容除了書畫、打拳、會友之外,再就是找熟人或街坊鄰居聊天。在聊天時,他對街坊鄰居非常友善,從不端著架子頤指氣使,非常平民化,那神情就像從農村剛搬進天津居住的鄉下老伯一個樣。
曹錕在飲食方面十分隨意,但他在每頓飯都要喝上一點白酒,主要喝天津地產的廉價直沽散裝白酒,偶爾來客也會買上一兩瓶洋酒,多加幾個鄉土清淡炒菜。曹錕晚年信佛,他經常到大悲禪院燒香念經。他請人畫了一幅表現孔孟等圣人功績的“圣跡圖”。每晚曹錕都要在“圣跡圖”前朝拜。晚年的曹錕特別愛聽河北梆子,有時來了興致,自己也哼上幾段。
曹錕平時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練書法和畫畫上。他每天早上先到院中練武術,然后回到屋里練氣功。吃過早飯,他便開始練字和畫畫,有時一進畫室就是好幾個小時,真正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曹錕最愛畫國畫,尤其擅畫梅花,他曾經問秘書,為什么古代人稱梅為“花魁”。秘書說:“每當春回大地之時,在群芳之中,首先發舒的便是色香并茂的梅花,所以人們不但贊它為‘花魁’,還習慣稱它為春梅。松竹梅被世人譽為歲寒三友。有人喜梅之清香,贊它‘香中別有韻’。有人好梅之風采,喻為‘月明林下美人來’。有人愛它‘冰肌玉骨’,有人稱它‘世外佳人’。但對它最高的贊頌則是‘凌厲冰霜節愈堅’!倍苠K最喜歡這最后一種說法,正是因為梅花“凌厲冰霜節愈堅”,他才分外喜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78020.html
相關閱讀: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