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名傳賢,字季陶。原籍浙江吳興人,生于四川廣漢。早年留學日本,參加過同盟會。辛亥革命后追隨孫中山,參加了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五四期間,思想激進,宣傳過馬克思主義。但不久又變為堅決反共者。曾先后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考試院院長等職。他反對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是國民黨右派的“理論家”,也是蔣介石的文膽和幕后參謀。蔣介石的治國策略有許多都是來自戴季陶那一套反共理論,因而戴有蔣介石的“國師”之稱。
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確定“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他集中一切力量圍剿工農紅軍。1932年4月間,戴季陶前往西北考察,到西安發表演說,為蔣介石的錯誤政策辯護。西安的愛國學生非常氣憤,當場把戴包圍起來,嚴厲斥責他的錯誤言論,抗議南京政府對日的妥協態度。他當時難以脫身,最后憤怒的學生們把他的座車燒了。
但后來,戴季陶對抗日態度有很大的轉變。他在一次會議上提出:“如國家已至非犧牲不可之時,自必決然犧牲,抱定最后犧牲之決心……”這些話表明戴季陶并不甘愿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他已開始逐步向抗日方面轉變,但在當時他對日仍想通過談判妥協換取和平。
西安事變發生后,國民黨中央召開緊急聯席會議。會上出現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以何應欽、戴季陶為代表的主戰派,他們力主以武力對西安進行討伐;另一種意見是以孔祥熙、馮玉祥為首的主和派,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很顯然,第一種意見是置蔣的生死于不顧,第二種意見是考慮到蔣的安全。兩派在會上爭論不休,到午夜2點還不能決定。這時,戴季陶站起來大聲說:“我警告大家,若是今晚我們中央不能決定討逆大計,明天全國就會立刻大亂,政府也會垮臺,大局無法收拾,我們何面目以對總理,何面目以對蔣先生!”在戴季陶等人的鼓噪和煽動下,討伐派占了上風。于是會議作出決定:調動各路兵馬,討伐西安。
但宋美齡從上;啬暇┖螅瑯O力反對討伐,她說:“戰爭開始之后,蔣介石不為其親自統帥的陸空軍轟炸所誤中而死,亦將被張、楊軍隊殺害!12月14日,應宋美齡等人的要求,孔祥熙召開高級會議,討論軍隊討伐前,如何采用和平方法營救蔣介石。在宋美齡的勸導下,會上大多數人都轉了向,主張和平營救,戴季陶最終也改變主意。在這次會議上,戴季陶向大家跪著磕響頭說:“我是信佛的,主張先進行和平營救,和平營救無效,再進行武力討伐!闭f完又叩了一個響頭,退了席。與會者都看見這一幕,特別是反對和平手段的人,知戴季陶轉了向,也不再提反對意見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79379.html
相關閱讀: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