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解密:國父孫中山不敵軍閥袁世凱竟只因為錢?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第二天,他就致電荷蘭海牙萬國和平會,表示之前所有滿清政府與各國締結的各項國際條約,“均由中華民國擔任實行條約上之效力”。袁氏這么說,各國都相信。

  同樣的話,孫中山也說過。民國肇始,孫就發表《對外宣言書》,宣布其對外政策:“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清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為有效;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清政府所借之外債及所承認之賠款,民國亦承擔償還之責,不變更其條件。 ”然而,各國都不信。

  對于各國來說,革命后最擔心的,莫過于賠款和還債,這方面,誰能讓他們放心,他們就支持誰。 《紐約太陽報》的說法,便反映了各國共識:“孫中山和他的朋友們非常缺乏管理國家的經驗,他們沒有維持中國領土完整和恢復和平的能力。 ”而袁氏就不同了,擁有了前朝的遺產,他跟銀行打交道,要抵押有抵押,要擔保有擔保,有的是真家伙,所以,銀行都追著他放貸,他還能選擇,有能力跟四國銀行團討個價。

  四國銀行團,由英匯豐、美花旗、德德華、法東方匯理四銀行組成。新政權更需要錢,孫、袁“光榮革命”,進行了一場漂亮的權錢交易,袁氏成了大買家。清室退位,他要買單,南京讓權,他也要贖買。

  袁氏派親信,其內閣度支部副大臣周自齊往四國銀行團游說,說南京政府善后需銀七百萬兩,其中二百萬兩為急需,應緊急放貸。善后首款,就是為了贖買南京政府,由匯豐銀行經手,很快付銀二百萬兩,作南京政府軍政維持費用。此乃四國銀行團為民國政府所做的第一筆墊款,為“善后大借款”之緣起。

  其時,孫主持南京臨時政府,可謂朝不保夕,時時面臨破產,革命軍來催餉,催得黃興吐血。所以,孫也向外,主要是向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地謀求貸款。孫曾放言,若能貸款,必不和談,告貸無門,才不得不談,此時,孫、袁交戰,實非兵戰,乃銀戰。袁氏因有四國銀行團做后盾,故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88188.html

相關閱讀: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