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奴隸制社會主要的兵種是戰車部隊,到了戰國時期,步兵和騎兵成為了主要兵種,作戰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步兵的出現相對較早,大多是由農民組成的軍隊。騎兵的出現意味著我國古代軍隊的歷史性的變革。騎兵最早大約出現在春秋戰國之交的趙國,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正式引入了騎兵這一兵種。
春秋時代車兵交戰,雙方選在平坦的地方列陣,雙方一旦交戰,戰敗的一方隊伍亂掉很難重新排列,所以很快就能分出勝負。例如城濮之戰等著名戰役都是在一天內就分出了勝負。到了戰國時期以步兵和騎兵為主的軍隊不在適應于車陣戰,野戰和包圍戰成為主要的戰爭方式。戰爭的時間也大幅的延長,陣地也選在險要的地方,例如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12513.html
相關閱讀: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