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奇人楊度是近現代史閱歷最復雜的人!他做過秀才,參與過公車上書,當過滿清四品官,和康有為、梁啟超、黃興是好友,跟汪精衛、蔡鍔、齊白石是同學,慫恿袁世凱稱帝,贊同孫中山共和,北伐時說毛澤東能得天下,營救過李大釗,是杜月笙的師爺,入過佛門和國民黨,最終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共。
1915年袁世凱要作洪憲皇帝的時候,天津《廣智報》發表了一幅諷刺洪憲帝制的漫畫??《走狗圖》。正中是袁世凱的漫畫像,頭戴冕旒,身披龍袞,垂拱而坐。四方是四條狗,畫的是為改變國體、恢復帝制作吹鼓手的籌安會中四大將?楊度、胡瑛、孫毓筠、嚴復。
位列四大將之首的楊度原名承瓚,字皙子,后改名度,別號虎公、虎禪,湖南湘潭姜畬石塘村人。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奇特的政治家,先后投身截然對立的政治派別。
楊度自幼聰穎過人,過目不忘,少小有大志,被人目為神童,青少年時就有才子之名。他十三四歲時從學于湖南名儒王?運。王?運早年曾為曾國藩幕僚,曾勸說曾國藩反清自立為帝,被曾視為“妄人”而斥退,后專心講學,學生達數千人。
王?運傳授的學問,有三項,即功名之學、詩文之學與帝王之學。功名之學就是科考之術,光緒二十四年榜眼夏壽田便是此學的佼佼者;詩文之學,不為科考,齊白石即出自王門。但是王?運認為,他最高深的學問???帝王之學卻只有聰明絕倫的楊度能繼承,因此視其為衣缽傳人,傾己所有盡心傳授楊度。王?運傳授給楊度的“帝王之學”,不外乎審時度勢,輔君王以管霍之道,或亂世之中效法諸葛孔明,成明主以成霸業。
楊度后又醉心于新學,上了湖南師范。清政府1903年新開“經濟特科”的進士考試,楊度成為第一批考生。這科的考題比較現代。“桓寬言外國之物外流,而利不外泄,則國用饒而民用給;今欲異物外流而利不外泄,其道何由策?”像這樣的題目,寫慣八股文章的士人大概無從下筆,而懂新學的楊度中一等第二名。后來成為北洋政府財長的梁士詒這次被取為一等一名。由于梁士詒這個名字被說成是“梁頭康尾”(梁啟超的“梁”字,康有為字祖詒的“詒”字),而“康梁”因為“戊戌變法”,正為西太后所痛恨,于是,梁士詒被除名。楊度受到這個案子的牽連,又是“湖南師范生”,疑為唐才常之同黨和革命黨,也被除名。到手的功名,轉瞬而失。而且,慈禧太后口諭要捉拿梁士詒、楊度。
要避禍、又對出路感到茫然的楊度跑到日本留學,入法政大學速成科,集中研究各國憲政。到日本留學是楊度成為活躍于清末民初的重要的政治人物一個重要的契機。他是留日學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05年7月,楊度與孫中山相會于東京,“聚議三日夜不歇,滿漢中外,靡不備論;革保利弊,暢言無隱!睌刀燃まq后,兩人握手言和并約定:“吾主張君主立憲,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1922年,楊度的君主立憲實踐失敗后,果履行承諾加入了孫中山的國民黨,為北伐出謀劃策。)
孫中山向楊度介紹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楊度則回以金鐵主義。1907年,楊度發表14萬字的《金鐵主義說》弘論,金代表經濟,鐵代表軍事,即富國強兵。在憲政問題上,楊度認為,只要清廷同意君主立憲,即可承認其合法性。楊度的君主立憲方案,與日本和德國在當日的成功不無關系,最為關鍵的是需要強人或者權威來領導國家走上“金鐵主義”。1902年,楊度在一次與日本學者的辯論中,日本人稱袁世凱為李鴻章之后中國最有耀眼的政治明星,楊度開始注意袁世凱。
1906年,楊度與梁啟超代五大臣撰寫考察各國憲政文,成為清廷的“憲政專家”。1908年,張之洞、袁世凱聯名保奏楊度“精通憲法、才堪大用”,清廷遂授楊度“四品京堂候補”。袁世凱還特意在頤和園外務部公所召集會議,討論開設國會利弊問題,由楊度給在京的達官貴人們講解立憲精義。
1908年,西太后、光緒相繼去世,掌權的是光緒的弟弟載灃。他將袁世凱開缺回籍。此時,楊度知道袁的羽翼已豐,決非一個攝政王所能對付了的。當袁世凱的許多朋友都不敢與他往來的時候,楊度卻奔走于北京與彰德(袁的隱居之地)之間。為袁世凱通消息、出主意,大燒袁世凱的“冷灶”,成為袁的重要謀士之一。
10月14日,楊度奉奕?之命,星夜前往彰德。不過,楊度著急前往彰德,卻與奕?的如意算盤相反。楊度勸袁世凱不受“湖廣總督兼辦剿撫事宜”一職,繼續韜光養晦,以待時變。楊度認定,事態會進一步惡化,清廷將不得不對袁世凱不斷加碼。袁世凱乃以“足疾未愈”為由謝絕出山。
事情果如楊度所料。清廷在革命形勢不斷加劇的情況下,不斷對袁世凱出山加碼,最終許諾袁世凱重新組閣,袁這才遲遲從彰德出來收拾殘局。
1911年12月,袁世凱組閣成功,南北和談進入正式議程。楊度聯合剛剛從獄中放出來的汪精衛共同策劃了國事共濟會,該會宗旨,是消除民主立憲黨(即革命黨及附議革命的立憲派)與君主立憲黨(贊同維持君主制的立憲派)之黨爭,主張南北和談,政體問題交由國民公決,消除不必要的流血。楊度的立場,隨著袁世凱的轉變,由君主立憲,轉向了“民主立憲”。
1911年12月9日,黃興電告汪精衛,請轉告楊度,若袁世凱能迅速推倒清廷,“中華民國大統領一位,斷推舉項城無疑”。楊度將此意轉陳袁世凱,袁世凱即派唐紹儀為代表,楊度秘密協從,南下上海議和。
楊度到上海,即向南方表示“革命軍的成敗關鍵,在于袁項城的向背如何。袁并不打算做曾國藩或李鴻章。但是,如果硬逼著他走上這條路,革命軍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暗示袁與清政府的利害并不一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32175.html
相關閱讀: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