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東北黑土地上的血城:四戰四平讓林彪苦不堪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東北黑土地上的血城:四戰四平讓林彪苦不堪言

一、注定的血城之劫

抗戰勝利,外侮既除,國共兩黨兄弟紛爭隨即開始。960萬平方公里的華夏大地,腥?血雨的最新版本"楚漢相爭"拉開了帷幕。其實早在日寇尚未投降之際,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就向黨的高級干部指出一條奪天下之玄機:"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和將來的前途看,如果我們現在把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在重慶談判前后,他命令解放軍從各解放區抽調十余萬主力部隊從海陸兩路急赴東北。同時,二十余名中共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率領二萬多名各級黨政干部,趕赴東北,指揮作戰和開辟建立政權的工作。

這樣,通過抗日戰爭強大的了中國共產黨在東北三省占了先機。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看到了東北的重要性,他派自己的得意學生(號稱天子第一門生)、國軍的常勝將軍杜聿明統帥大軍前往東北。爭奪中國版圖上的雞首。于是,一場逐鹿天下的具有戰略性質的大戰首先在東北展開。可是要奪取東北,必先掌握哪塊戰略要地呢?

翻開地圖,就可見四平的地位之重要,這座城市位于東北中部平原,當時是一座擁有十余萬人口的現代化中等城市。處在中長、四洮、四梅三條鐵路的交叉點上,是通向東西南北滿的咽喉要地,自然,也就成了軍事戰略要地。(今天,這座城市旁邊,還有一條高速公路)。

四平的興起源于三次機會。在日俄戰前,四平只有七千余人,小集鎮一座而已。由于俄人在此開商埠,市區向東移了九里,鐵路暢通后,洮南、洮安一帶的皮毛與遼河一帶的谷物,在這里集散物流。商業逐漸發達,人口增至三萬。日俄交戰,俄軍敗北,日本人占領四平,商業更為發達繁榮,人口由三萬增至六萬。"九一八"事變后,偽滿劃區設四平省,此地為省會,于是,人口增至十一萬。

而市區也隨著形勢及人口逐次擴張,在國共血戰之前,已有南至北長達九里,東至西長達八里的面積。如果換算成平方公里,應該有36平方公里(我這樣換算不知對否,請四平的戰友指出)。一條鐵道貫通全城,分城區為道東道西,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四平,這座東北的戰略要地,注定了難逃一劫-成為國共兩黨殊死血戰的戰場。

二、牛刀殺雞,初戰四平

林彪先下手為強,在1946年3月18日由道東攻占了四平。這就是所謂的一戰四平。

一戰四平實際上并不激烈,林彪派出了手下的虎將鐘偉率領十旅主攻。由于守敵太弱,只是一些地方部隊和偽軍,三千余人。僅十個小時,鐘偉便拿下了四平,這場仗,無論是從戰術角度還是激烈程度,都不值得多費筆墨。盡管如此,林彪在戰前既不愿攻而且戰后也不愿守四平。這讓我感到很有意思。他有幾個理由:

一、部隊疲憊,新兵甚多,無群眾基礎。

二、敵軍戰斗力強,調動快,一個師可作幾個師用。

三、為避免被敵各個擊破,應準備放棄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讓敵拉長分散后。再選弱點突擊。

但毛澤東卻不是這么認為,他告訴林彪,國民黨的美械師戰斗力不強,我劉鄧部已俘繳三個完全的美械師。東北國民黨軍孤軍深入,地理民情不熟,沒有民眾基礎,南方人怕冷,又多新兵,弱點甚多,我軍應集中最大兵力,分作幾個戰斗,每次殲敵兩三個師,最后全部殲滅進攻之敵,從戰略上解決問題......

為了近一步督促林彪作戰的決心,毛澤東在1946年4月6日給林彪發電一封,內容如下:

(一)集中六個旅在四平地區殲滅敵人,非常正確,黨內如有動搖情緒,那怕是微小的,均須堅決克服。希望你們在四平方面,能以多日反復肉搏戰斗,殲敵北進部分的全部或大部,我軍即使有數千傷亡,亦所不惜。去年邯鄲戰役,劉伯承、鄧小平所部歷時十日,傷亡八千,率獲大勝,可為借鑒。

(二)本溪方面亦望集中兵力,殲滅進攻之敵一個師。

(三)上述兩戰如能打勝,東北局面即可好轉,國軍現有之七個軍,包括九十四軍及姜鵬飛偽軍在內,此兩部或則不全,且包括云南龍云部及其他次等部隊,大有文章可做。如我能在三個月至半年內,組織多次得力戰斗,殲滅進攻之敵六至九個師,即可鍛煉自己,挫折敵人,開辟光明前途。為達此目的,必須準備數萬人傷亡,要有決心付出此代價,才能打得出新局面。而在當前數日內,爭取四平、本溪兩個勝仗,則是關鍵。

(四)各軍區后方剿匪與發動群眾斗爭,一刻不能松懈,望同時嚴督實行。

毫無疑問,毛澤東的這封來電迫使林彪無論如何-也必須在四平打到底了。

三、耀眼的將星

四平戰役或者說東北戰場的雙方統帥-杜聿明和林彪,是國共各自陣營的極為出色的軍人,都是抗日名將!號稱常勝將軍!(站長按語:這里有夸大之嫌)有意思的是,這兩人都出自黃埔軍校,杜是一期生,林是四期生,實際上兩人是同門師兄弟。

為了文章的完整,還是稍花點筆墨來談談這兩個人的軍人生涯-盡管戰友們對此已了如指掌。

杜聿明,(1904-1981)陜西米脂人,和明朝的闖王李自成出自同一塊黃土地。他從黃埔畢業后,從見習官兼軍需上士干起,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晉升至將軍。而1907年出生于湖北黃崗的林彪從黃埔四期畢業后,在葉挺的部下干見習排長,也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升至將軍--兩位都是從士兵到將軍的典范。榮譽稱號皆來自于槍林彈雨的戰場。不愧為中國軍人的楷模!只不過一位在國民黨陣營,一位在共產黨陣營。

兩人在抗日戰爭中都各有杰作-平型關戰役和昆侖關戰役。這兩場仗雖然打法和規模以及指揮特點不同,但都給了日本人沉重的打擊和羞辱,給國人以極大的振奮和鼓舞!同時,也體現了他們兩位身上不同凡響的軍事天才。

1941年2月,杜聿明作為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成員,赴緬甸、印度、馬來西亞作軍事考察。杜聿明在考察報告書中指出:日本截斷滇緬公路,是為了達到奪取英殖民地,又封鎖中國的目的,中英兩軍為確保仰光海港,應集結主力在緬甸邊境預先構筑陣地采取決戰防御。當時正在緬甸的英國駐新加坡總督波普漢中將看了這份報告書,不覺大吃一驚,問杜:"象你這樣富有理智而又剛強果斷的將領,中國有多少?"杜聿明自豪而又謙遜地回答:"俯拾皆是。"波普漢中將聽后,兩腳一并,給杜聿明行了個軍禮,說:"那末,勝利屬于你們!"蘇德戰爭爆發后,林彪致信斯大林,提出了一套如何打贏蘇德戰爭的系統構想。斯大林萬萬沒想到中共黨內還有這樣的軍事人才,立即接見了林彪。林彪向斯大林面談了自己對戰局的看法,斯大林聽后大為贊賞,稱林彪為天才戰將,并邀請他參加蘇軍總參謀部的工作。后來竟有謠傳說:斯大林欲以3個師向中共換取林彪。

四、國軍進攻,解放軍防守,二戰四平!

毛澤東對四平極為重視,根據他的一系列命令,東北民主聯軍在吉林梅河口專門召開會議研究四平保衛戰,會后從東南西滿調兵遣將到四平南部集結,準備大會戰,城內部隊則加緊構筑工事,囤積物資,并作戰前動員。為了統一指揮,林彪成立了四平衛戍司令部和城防指揮部,由保一旅旅長馬興仁任司令、總指揮;左葉、楊尚儒、鄧忠仁為副司令、副總指揮。中共四平市委書記劉瑞森任政委。為萬無一失,林彪和彭真還帶著司令部的人于四月初趕到四平,視察部隊和街道,檢查戰備狀況。戰前準備不可謂不認真矣!

1946年4月18日,二戰四平打響.進攻的國軍部隊主要是新一軍和71軍-國軍王牌。戰場指揮是鄭洞國。共軍首當其沖的是一縱和鄧華的部隊。戰役是在四平城外的郊區進行。林彪的指揮部就設在四平附近。

其實這場保衛戰與林彪的初衷不符,就在金山堡、大洼小勝之時,四平保衛戰開打前夕,他電告毛澤東:......在蔣介石繼續增兵東北的情況下,我固守四平和奪取長春的可能性和東北和平迅速實現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軍方針似應以消滅敵人為主,而不應保衛城市,以免被迫作戰其結果既不能保衛城市又損失了力量,而造成以后遇有利條件亦不能殲滅敵人......。

但毛澤東在戰斗進行了九天之后(四月廿七日)回電:林彪同志:一、四平守軍甚為英勇,望傳令獎勵。二、請考慮增加一部份守軍(例如一至二個團)化四平為馬德里。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保衛戰乃二次世界大仗中持續時間最長最慘烈的城市保衛戰之一。毛澤東的這份急電迫使林彪不得不放棄其他念頭,從而決心血戰四平,固守四平。

進攻四平的國軍一開始就用猛烈地炮火急襲。約十余架飛機也參與了轟炸。而林彪部隊的碉堡修得較高,有點類似日本人在華北平原上的炮樓。于是,成了新一軍炮火的犧牲品,幾乎一顆炮彈就摧毀一座碉堡。碉堡里的解放軍,傷亡可想而知了。

盡管地面工事被毀了。許多壕溝也幾乎轟平,但國軍步兵開始沖鋒突擊時,卻被廢墟中的猛烈火力所殺傷,無法前進。雙方傷亡嚴重。這樣持續了三天三夜,陣地狀況沒有變化。國軍71軍的91師和87師向北迂回,進攻四平側后,也遭到一、二師的頑強抵抗。雙方經常在陣地上肉搏。場面驚心動魄,國軍91師在向解放軍的兩個小陣地(海青窩棚和孤榆樹)進攻時竟以兩個團的兵力連續沖擊達十次之多。師長趙琳陣亡也不減攻勢?梢姸分竞蔚阮B強!部隊何等善戰,但對手亦是同樣的不凡之輩,國軍不能取勝。四平保衛戰解放軍初戰告捷。雙方傷亡慘重。

陳明仁如是說:"......當時解放軍進攻四平的第一天就突破了我的陣地,但其戰術似乎也只是根據對國民黨軍隊的傳統看法,始終從突破口出發,不去多突破些地方。而不知我們正希望這樣的做法,使我們能夠以少數兵力應付一個突破點。雖然以后再有地方被突破,可是始終只有兩個,仍然不能影響我們的全局......我們少數兵力守了四十多天,巷戰十九晝夜,結果堅守的目的達到了......"八、誰笑到最后笑得最好-解放軍笑到了最后!

1948年3月11日,十四萬解放軍向一萬四千守軍發動了最終的復仇攻勢。一縱七縱還是主力,還加了一個三縱。

這場戰役陳明仁沒有在指揮官的位置上,他已經離開四平,離開沈陽,離開東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剛因四平守衛戰有功升為中將,并獲得青天白日勛章,不久就被另一位陳姓將軍-陳誠以"利用大豆作護城工事,乘機貪污......"的罪名而撤職查辦,調回南京任有職無權的"國府參軍"。國軍在戰火熾烈之時,如此撤換大將,焉能不敗?

不過,就是陳明仁在四平,也無法抵擋解放軍的復仇攻勢,首先,戰術上沒有出奇制勝的招數,第二,士氣更加低落。第三,共軍更加強大,一句話,國民黨的氣數盡了!

第四次進攻四平解放軍完全用炮兵重捶,待國軍工事摧毀后再進行多路突破,整個戰役如摧枯拉朽,僅廿四小時,占領全城,全殲守軍。就像第一次戰四平一樣,不值得一述。

縱觀四平之四戰,真正精彩的是中間兩戰,國共雙方均一攻一防。時間都打了一個月以上,死傷極為慘重,據說戰后尸臭令人作嘔,國民黨中央社的記者團來了當天便返回,中午吃飯因為全城的尸臭而無人能下咽,倒是不少人在拼命干嘔。四平為此落下血城尸城之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2096.html

相關閱讀: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