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藺相如簡介 春秋戰國時期趙國政治家藺相如介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藺相如簡介: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上卿,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先為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家臣,后來官至上卿。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時勢造英雄。在紛繁變幻的戰國時代,涌現出大批文臣武將,他們各展其才,在那豐富多采的英雄畫廊里,位置顯赫,映照千古。

  藺相如原本是趙國宦官頭目繆賢家中的一名舍人,按正常升遷,很難位居國相地位,但秦趙之間的尖銳斗爭,為其提供了脫穎而出的機會。

  戰國后期,強秦加緊了東出兼并六國的攻勢,而三晉當其沖要。經過幾大戰役后,韓魏國力銳減,懾于秦威,逐漸不敢做正面相抗。趙國自武靈王(前325-前229年)胡服騎射、大興改革以來,奮發圖強,比之其他中原各國,實力強盛,成為秦向東發展的勁敵。到了趙惠文王(前307-前251年)后期,秦的攻勢加劇,秦、趙之間的外交、軍事斗爭日趨復雜起來。

  秦昭王(前307-前251年)于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向趙提出以15城易趙之“和氏壁”。這是強國對弱國進行的一場政治訛詐。一塊壁玉,無論多么寶貴,也不能與15座城池相抵質,強秦不過借機試探趙之虛實而已。消息傳來,趙君臣明知是訛詐,卻無如之何。如作應允,顯然“秦城恐不可得”,拱手送璧入秦,定使趙國徒受愚弄,而強秦更求索不已,如不應允,秦便輕易得到出兵趙國的借口,趙便面臨戰爭的威脅。這種被動情況,正是弱國外交難以為計的必然形勢。

  藺相如在這緊要關頭,出面打破僵局。他對比秦趙實力,說明趙雖不能以武力相抗,但可從道義的曲直著眼,采取“寧許以負秦曲”的策略,來揭穿秦的騙局,使秦得不到出兵的借口,而趙在道義上取得主動。策略得到贊成,藺相如自報“愿奉壁往使”,井保證“城入趙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請完壁歸趙。”

  秦素稱“虎狼之國”,此次出使的艱難可想而知。但藺相如事前已有周密考慮,充分準備,所以臨事應變,處處主動。秦王便殿接見,輕慢趙使,接玉后又無意償城。藺相如智索國寶,嚴辭揭穿騙局,氣勢上占了上風。秦人欲以武力奪回壁玉,藺相如“怒發沖冠”,“舉壁睨柱”,表示了與國寶共存亡的決心,以生命維護了趙國的尊嚴,取得了“完壁歸趙”的勝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2175.html

相關閱讀:魯國的傳奇寡婦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臧文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