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為什么會在公元前5世紀進入戰國時期,是必然還是偶然?如果是必然,哪些因素在起決定作用?哪些因素在起促進作用?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中國之所以進入戰國時期,政治格局的劇烈變化,是最根本的原因。這一變化就是,維持中原國家脆弱平衡的唯一的霸權晉國四分五裂。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在城濮展開決戰,晉國大勝,霸權從此開始。此后將近200年的時間里,在中華文明的發源地,經濟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區,晉國霸主的地位一直無人取代。
讓我們先看一看春秋戰國之交各主要國家的版圖和地位。晉國身處中原心臟地帶,一直最為強大;秦國在西,基本上是蠻荒之地。在他的霸權之路上,倒下的都是更加蠻荒的小角色,對中原尚無法構成威脅;楚國在南,也是發源于蠻荒之地。他所吞并的,也都是南方更加蠻荒的小國。雖然也曾有過問鼎周室的壯舉和?城戰役戰勝晉國的輝煌,但很快就在鄢陵戰役中被打回了原形,對中原,也無法構成威脅;齊國在東,雖然有過齊桓公霸權的輝煌,但晉國崛起之后,就再也沒有問鼎中原的能力;吳國和越國都是曇花一現,而且是互相纏斗,戰國七雄,甚至都沒有他們的影子;戎狄在北,經過齊國,秦國和楚國的不斷打擊,已經是癬疥之疾,而非心腹之患。作為唯一的但卻沒有絕對壓倒性優勢的超級大國,晉國通過和中原其他國家結盟,干涉事變國家內政,討伐背盟國家,召開和平會議等方式,維持著中原各國的穩定與和平。
可以說,春秋的歷史,就是個洗牌的歷史,那些實力教弱的小家伙,一個個被洗掉,進入公元前5世紀中頁之后,牌桌上只剩下十幾個人,每一個人都沒有絕對的實力,也沒有哪一個人處于絕對的劣勢(不包括小家伙魯國和只剩下架子的周王朝)。于是,牌局進入了焦灼的狀態,除了吳國和越國在牌桌的一個角上相互廝殺。牌桌上的人,都有些昏昏欲睡了。但一個突發的事件,打破了這種平衡,使所有玩牌者,象打了嗎啡一樣,都無比興奮起來。晉國的內部,出問題了。
晉文公去世后,追隨他流亡的大臣,組成了一個世襲的貴族統治集團,到公元前5世紀40年代的時候,這個集團只剩下荀、趙、韓、魏四大家族,各自擁有強大的私家軍隊和廣大的領土,國君倒是象周王朝的國王一樣,成了擺設。其中荀家的勢力最為強大。族長荀瑤,興起吞并其他三家的念頭,開始向他們勒索土地。韓魏兩家答應,但趙家卻予以拒絕。公元前456年,荀瑤聯合韓魏兩家進攻趙家,韓魏陣前反水,聯合趙家,將荀氏一族,整族誅滅。這樣,晉國只剩下三大家族,國君的地位更加微弱。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把韓趙魏三家全部晉升為諸侯。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牌桌上的各位一覺醒來,驀然發現,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了霸主的干涉和仁義禮制的約束,大家彼此彼此,半斤八兩,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戰國大戲,開演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2796.html
相關閱讀: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臧文仲
魯國的傳奇寡婦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