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原名劉季,沛郡豐邑人(今江蘇豐縣),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是中國歷史上西漢的開國之君,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卓越的軍事家和指揮家。其在位的12年間,一面平定諸侯王的叛亂,鞏固統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養生息之寬松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復生產發展經濟,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梢哉f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他死后,謚號“高皇帝”,廟號太祖。
公元前195年11月,大漢高祖劉邦經過魯地曲阜(今山東曲阜),用太牢(太牢,即牛、羊、豬)祭祀孔子,并封孔子九世孫世襲為奉祀君,成為中國歷史上帝王拜祭孔子的第一人,孔子的地位由此被官方正式肯定。
據《史記》記載:“高皇帝過魯,以太牢祠孔子!薄稘h書》也說:“漢十二年十一月,劉邦行自淮南還。過魯,以大牢祠孔子!(大牢,即太牢,如上,在當時,這是一種最高規格的祭品。)
自從漢高祖劉邦開了祭祀孔子的先河之后,“祭孔”活動不但在全國引起轟動,而且后世帝王也竟相效仿,成為了他們的招牌動作。
話又說回來了,為什么漢高祖劉邦經過魯地,要隆重祭祀孔子呢?據筆者推斷應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劉邦之所以隆重祭祀孔子,這是他的政治手段和作秀。目的是讓天下人看到他是一個有文化、有修養、有內涵的君主。
二、劉邦祭祀孔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推行儒學,用儒家比較溫和的思想駕馭民眾,便于統治。
三、劉邦好酒色,性格粗野,率真豁直、大大咧咧、行為放蕩。作為一個皇帝來說,劉邦如此形象示人肯定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臉面和聲威。他之所以以大牢祠孔子,其目的是向文化靠近,向儒學靠近,以實際行動改變自身形象,獲得認可。
總之,無論這三種原因哪一種更接近事實真相,或者另有其他的解釋,都無法改變漢高祖劉邦祭祀過孔子的事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6978.html
相關閱讀:臧文仲
魯國的傳奇寡婦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