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蘇聯士兵正在東北拆運機器回蘇聯
到抗戰末期,經過日軍多年的苦心經營,東北工業生產總量已經超出日本本土,東北真正成了日本侵略全中國和東南亞的基地。日本投降后,其在東北的工業,自然成為同盟國注意的目標。
中國人民浴血抗戰8年,如從"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抗日民主聯軍對日作戰算起,中國人民抗擊日本長達14年之久。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日本法西斯戰爭中所做出的民族犧牲最大,所作貢獻也最大。所有在華日本資產作為對華戰爭賠償費用,無論就公理,還是就法理而言,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1945年中蘇締結《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開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就明確指示中國代表宋子文:"關于東北原有各種工業及其機器,皆應歸我國所有,以為倭寇對我償還戰債之一部分,此應與蘇方切商或聲明者也。"斯大林當時對中國這一正當要求也表示"同情"。
抗戰結束后,1945年9月18日,中國政府向美、蘇建議:凡屬日本及日本國民在華領土內所有全部產業權、契據、利息以及各類財產,包括房屋、發電廠、各種工廠、船只、船塢、造船廠、機器、礦業、有線及無線電設備材料、鐵路、車輛、修理廠等等應認為已讓予中國;凡屬同盟國約定歸還中國之任何中國或臺灣領土,如有盟國軍隊駐扎,應采取一切必要及緊急辦法,防止敵人從事摧毀、破壞、隱藏、移動及轉讓等行為;關于分配日本國內各種資產,中國應享受優良百分法,及交貨優先權,以抵償中國國家及人民所受之長期犧牲與損失。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復函表示,蘇聯完全理解中國對日本賠償問題的立場,具體辦法應由四強(中蘇美英)組成的對日管制委員會做出。美國還在1945年8月下旬宋子文訪問時,就表示支持中國的要求。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接見宋子文時說,"中國抗戰八年,蘇對日作戰僅數日,向日本要求賠償,中國自應居首位"。英法等同盟國對中國的正當要求也表贊成。在當時看來,日本在華資產,作為對華賠償的一部分,在國際上并無問題。但是誰也沒想到,都認為沒有問題的事情卻出了問題。
斯大林雖口頭上對中國以日本資產作為賠償的主張表示同情,但實際上他對東北的日本工業早就另有打算。在簽訂雅爾塔協議時,他對羅斯福要求: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歸蘇聯,并恢復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去的在東北的全部特權,否則他無法對人民交代蘇聯為什么要出兵中國東北。這是他公開說出口的出兵東北的目的。還有沒說出口的目的就是把東北的日本資產全面占有、重點摧毀,然后實行壟斷性的經濟合作。對后一目的,是后來蘇聯代表在與中國國民政府進行經濟合作談判時透露出來的。
所謂全面占有,就是把東北所有日資產業宣布為紅軍的戰利品,由紅軍全面接收。重點摧毀就是把最新最好最重要的機器設備拆運到蘇聯,滿足自己的需要。剩余的部分,一分為二,中蘇各占其一,雙方再進行排他性的經濟合作,以免第三國(美國)的勢力進入東北。這三個環節是統一的,缺一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全面占有和重點摧毀。三個環節都服從于蘇聯國家安全的目的。
由于東北的輕重工業幾乎全為日本的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滿洲電業株式會社以及滿鐵株式會社所壟斷,蘇軍占領東北后,首先將這幾個壟斷組織的頭頭--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總裁高崎建之助等日本高級經濟管理人員抓起來,拘留于長春寓所,嚴加看管,然后從他們口中索取各種所需要的材料。讓他們證明,東北某某企業是為關東軍服務的,日本資本占多大比例,以便為蘇軍將企業攫為戰利品提供"事實根據"。
把各種材料準備齊全之后,蘇軍當局于1945年10月24日,強迫高崎建之助"將屬于滿業之各種事業移交于蘇聯"。高崎表示,滿洲國既已解散,他作為滿業總裁,無權簽署這樣的文件。既然蘇聯要求移交,應由蘇聯下書面命令,不然,"將來中國方面必有異議"。但蘇軍當局拒絕下書面命令,并說中國方面由蘇聯解決。高崎經不起威脅利誘,于10月29日與其他管理人員聯署了以下文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4031.html
相關閱讀: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