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與八國聯軍,11.3萬人對2萬人的較量,北京地區的戰爭僅僅打了56天就全線潰敗。
而八國聯軍的兵力數量占有劣勢。八國聯軍包括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意大利、俄國、奧匈帝國。但是,實際的兵力不多。共有20000人。其中:日軍10000人;俄軍4000人;英軍3000人;美軍2000人;法軍800人;德軍100人;奧匈帝國和意大利軍隊加在一起,不到100人。
可是,這么好的作戰條件,清軍再次一敗涂地。1900年8月13日午夜,俄軍司令李尼維奇命令參謀長瓦西里耶夫斯基率部,在曾經幫助袁世凱訓練新軍騎兵部隊的挪威人曼德的帶領下,趁大雨清軍哨兵疏于戒備的時候,摸上東便門,拉開了聯軍強攻北京城的序幕。緊接著,聯軍各部隊按協同約定:日軍攻擊齊化門,即現在的朝陽門;美軍第14步兵團攻擊沙窩門,即現在的廣渠門;英軍第12炮兵團攻擊安定門,最終向正陽門推進。清軍無力抵抗,節節敗退。16日,日軍占領皇宮;17日,整個北京城淪陷。而大清國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和傀儡皇帝早在二天前就出德勝門西逃了。
從1900年6月21日宣戰到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列強簽定《辛丑條約》戰爭結束,這場戰爭歷時439天?紤]到1900年8月17日聯軍占領北京全城以后,清中央政府亡命西北,聯軍完全控制了戰爭局勢的因素,所以,不算東北地區的反對侵略者的斗爭在內,北京地區的戰爭僅僅歷時56天。
在這56天中,分為:大沽口登陸與抗登陸作戰;天津攻防戰;北運河阻擊戰;北京保衛戰4個階段。盡管在作戰中,清軍中不乏不畏犧牲、英勇作戰的官兵,比如,于6月13日陣亡在天津八里臺的淮軍首領聶士成。然而,從總體上說,清軍拿著近代化的武器裝備,打的卻是一種冷兵器時代的戰爭。
(四)1900年,正如1894~1895年那樣,并不是中國被外國敵人打敗了,實質上,再一次被外敵打敗的乃是京師所在的直隸部隊
19世紀末,列強侵華不斷加劇,已有瓜分中國之勢。在民族矛盾日益加深之際,民間反抗外來侵略的自發運動逐漸形成。1898年,在華北地區出現了以“ 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到1900年,義和團逐漸發展到包括京、津在內的整個華北地區。而清政府一方面懾于義和團的強大力量,另一方面則企圖利用義和團來抵制列強干涉,對義和團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長期采取默許的態度。
義和團的反帝活動使列強瓜分中國的圖謀遇到了極大的阻礙。帝國主義列強即以此為借口,合謀武裝侵華。從1900年5月開始,英、法、美、德、日、意、俄、奧等國分別從在華軍事基地、殖民地國家和國內調兵侵華。6月戰爭爆發,慈禧倉惶西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結束戰爭。
大沽口保衛戰也是一場具有一定近代性質的戰斗。守衛大沽炮臺的清軍所配備的新式大炮,多為克虜伯廠或阿姆斯特朗所造,炮臺防軍的訓練也接近近代化。在守將羅榮光的指揮下,清軍英勇抵抗6小時,給聯軍以極大殺傷,共擊壞敵艦6艘,擊斃聯軍58人,擊傷197人。據當時一個住在塘沽客輪上的目擊者說:“船中各西人論中國兵將未可輕視,此次以七國水師攻一炮臺,能持之六點余鐘之久,可謂難矣”。而在聯軍攻占天津之役中,軍校生的表現極為英勇,300多名天津武備學堂學生誓死保衛學堂,一位外國參戰人員記敘道:“這個學堂的學生是年輕的中國人,是一些剽悍而狂熱的愛國者,他們寧愿死去,也不愿意投降!
但是,戰爭的失敗仍然無情地暴露出清軍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事實上這些缺點久已有之,清軍雖然在甲午戰爭之后改進了其中的部分環節,但相對于達到一支訓練有素、完全現代化的新式軍隊的目標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再的失敗除了清廷腐敗、和戰分歧、進退失據等全局因素外,僅就清軍在戰爭中的表現而言,其不足之處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四,清軍的訓練水平仍然落后。首先,在訓練內容上徒具形式,不切實戰。一個外國軍官認為清軍根本沒有徹底地操練,他辛辣地諷刺道:“至操練的方式,與其說是訓練一支軍隊,毋寧說是在發展運動員的肌肉。”袁世凱也認為:“中國兵制,徒守湘淮成規,間有改習洋操,大抵襲其皮毛,未能得其奧妙!逼浯危遘娙狈f調作戰的演習,“中國不舉行正式的軍事演習”。
種種情況表明,清軍距離一支合格的近代軍隊的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些軍隊雖然大多采用了西方的武器裝備,并用西式操典訓練,但仍然只是徒具形式。對于近代軍事的真正內涵,無論是指導改革的規劃者還是普通的士兵都所知甚少,而高級軍官尤甚。在軍隊體制改革上的滯后嚴重制約了軍隊戰斗力的發揮。長久存在于清軍中的弊端也仍然存在。1899年,在中國軍隊中當過多年教習的瑞辛格少校就對中國軍隊作出了一寫列的批評,他指出:“中國的軍隊領導弱,號令不統一、武器不劃一、缺乏有效率的后方勤務系統、物資保管馬虎……除了這些不健全之處以外,還要加上已令人不滿的貪污、徇私、吃空額和餉銀過薄!边@些弊端并不是無人指出,然而,清政府長期以來所采取的中體西用、只重器物、不重制度的改革方式使這些問題遲遲無法解決。裝備新式武器,排出整齊的隊列并不代表就已經成為現代軍隊。在庚子國難后,遭到沉重打擊和羞辱的清政府終于認識到:“零星的軍事改革,決不能使中國強大到足以承擔一個十分艱巨任務的地步”。中國的軍事改革,逐漸開始走上了真正的現代化道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5489.html
相關閱讀: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