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從“鄭昭宋聾”到“上下其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春秋時期的鄭國(都城在今新鄭市)不算大,也不算強,但鄭國人的智商并不低,他們尤其善于應對那些突發的復雜事件,曾多次化險為夷!班嵳阉蚊@”就是當時楚國人申舟夸贊聰明智慧的鄭國人而原創的成語。這個典故源自楚國的一次外交活動。

  公元前595年秋天,霸主楚莊王為了考驗宋國、鄭國的忠誠度,派遣大使申舟去齊國訪問。去齊國必須經過宋國,楚莊王卻交代申舟:“不用跟宋國打招呼,只管路過。”又派遣公子馮去晉國訪問,也交代說:“也不向鄭國打招呼,他敢不讓咱借路!”申舟早年得罪過宋國,就向楚莊王告辭說:“鄭國人明白懂事,知道權衡利害;宋國人昏聵糊涂,去晉國的使者不會受到傷害,而我恐怕就難以再見到大王了。”果然,宋國人攔住并殺害了申舟。消息報到楚國,楚莊王勃然大怒,御駕親征包圍了宋國。宋國遭遇了一次滅國危機。兩者對比,孔子對鄭國大加贊賞,并作出權威發布:“鄭國人善于和大國打交道!

  幾十年后,鄭國的一個戍邊軍人登上歷史舞臺,有幸跟楚國“高層”聯袂演出,把鄭國人的聰明才智發揮演繹到極致,由此引出了另一個成語故事。

  公元前547年夏天,楚國侵襲鄭國,三路大軍兵壓城麇(鄭邑)。鄭國人皇頡是城麇戍守,出城迎敵,結果戰敗,被楚國猛將穿封戌活捉。按說初戰告捷,又活捉了俘虜,應該是件高興事,可楚軍前鋒將領公子圍卻高興不起來:他覺著頭功讓別人占了,臉面無光,就仗著自己是國君楚康王的弟弟這一身份搶功,硬說皇頡是自己逮住的。穿封戌雖然武藝高強,但心眼實誠,不知道讓功,弄得公子圍下不來臺,只好請隨軍太宰伯州犁做裁定。伯州犁能混到太宰,說明也不是一般人。他很高興媚事權貴的機會來了,忙命人把皇頡押過來站在階下,說:“現在你是他倆所爭奪的對象,你是個君子,要實話實說!比缓蟾吒吲e起手,畢恭畢敬地指著公子圍:“這位是王子圍,他是國君最寵愛的弟弟。”接著把手壓得很低,指著穿封戌:“這個人叫穿封戌,是方城外的縣尹。你看清楚,是哪位生擒了你?”

  皇頡正倒霉自己做了俘虜,處境跟落入陷坑的困獸差不多,本來已經不指望會有什么活命的機會,沒承想伯州犁向他拋出了一根救命稻草,放著桿子不爬,有生不求那是傻子!再說趁此機會推波助瀾離間對方內部關系,何樂不為?皇頡過去凈守城打仗,沒演過戲,誰知真要演戲,入戲還挺快,馬上指認公子圍:“我碰到王子,戰他不過被擒!苯Y果,公子圍因功加封,皇頡脫險,伯州犁也為今后人生投了份保險。

  由于這次“跨國合作”配合默契天衣無縫,成語典故“上下其手”橫空出世,寓意是玩弄手段,暗中作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2668.html

相關閱讀: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臧文仲
魯國的傳奇寡婦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