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70年魏武侯去世,由於死前并未確立繼承人,國內發生混亂,魏?與公子緩(魏緩)互相爭立。七月,魏緩逃亡到達趙國邯鄲。這時公孫頎從宋國經趙國進入韓國會見韓懿侯,說:「魏?與公中緩互相爭立為太子,大王可?說這件事了吧?如今魏?得到了王錯的輔佐,擁有上黨,來就算半個國家了。趁這個機會除掉他,一定能打敗魏國的,可不能失去這個機會啊�!管埠�?了很高興,就跟趙成侯合兵一起進攻魏國。
明年,雙方在濁澤交戰,魏國大敗,惠王被?困。趙侯?韓侯說:「除掉魏君,讓公子緩即位,割地後我們退兵,對我們有利�!鬼n侯說:「不能這樣。殺死魏君,人們必定會指責我們殘暴,割地退兵,人們必定會指責我們貪婪。不如把魏國分成兩半,魏國分為兩國,不會比宋國、衛國還強,我們就永遠也不會有魏國的禍患了�!冠w侯不聽。韓侯不高與,帶領各自的軍隊連夜離去�;萃鮿t殺死了魏緩成為了魏國君主。
太史公評論說:「惠王之所以沒有死,魏國沒有被分裂的原因,就在於韓、趙兩家的意見不和,如果聽從一家的意見,魏國就一定被分裂了。所以說『君主死了沒有嫡子繼承,這個國家就可能被攻破�!弧�
之後不知原因,王錯在前368年逃亡到韓國。惠王任命公孫痤為相,與韓、趙兩國軍隊在澮北作戰,俘虜趙將樂祚,惠王很高興,特別到城外迎接,并賞財良田百萬畝為俸祿,公孫痤拜謝,講述前人的遺教和功勞,又說:「乘敵人的疏忽而猛打戰鼓,絲毫不敢有所怠慢,只有這點臣能作到。大王僅僅認為臣的右手沒有倦怠,而重賞臣,是什?道理呢?假如認為臣有功,那臣的功在哪里?」
惠王說:「賢卿的話有道理�!轨妒菍ぴL吳起的後人,賞財他們良田二十萬。
之後一度攻破秦孝公於櫟陽,秦退回雍城。
遷都大梁
魏惠王九年(前361年)四月一日(西歷5月13日),把都城從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村)遷至大梁(今河南開封東南),以便進取中原謀取霸業。魏惠王十年(前360年)開通人工運河鴻溝。范臺之會時魯共公曾告戒他「縱欲者必亡其國」,要他「清心寡欲」,公孫痤去世前,勸惠王重用商鞅,不要讓他離開,惠王不聽。
惠王前期,多次與鄰國君主會面,并與韓國、趙國互相交換領土,使魏國領土連結為一片。
惠王十五年(前355年)趙伐衛,魏國救衛,打敗趙國,派遺10萬軍隊包圍趙都邯鄲,并於次年十月攻破該城。趙成侯北走信都,齊國以圍魏救趙的方法救趙,魏國派遺龐涓帶領8萬軍隊迎戰,在十二月發生桂陵之戰。此戰魏將龐涓雖然被擒,但是魏軍主力未受多大損失�;萃跏四�(前352年)魏國扭轉局勢,與韓國結盟,合攻包圍襄陵城的齊、衛、宋之聯軍,聯軍在此戰被打敗,齊威王於是收兵,并請楚國大臣景舍調停。明年,惠王與趙成侯會於漳水,結諦盟約以和,魏國將邯鄲歸還給趙國。
中原戰局結束後,惠王集中軍力對付西方的秦國,迫使趁虛而入的秦國求和。
惠王二十六年(前344年),惠王與十二國諸侯在逢澤之地會面,率諸侯朝見周天子,并企圖攻打秦國。秦孝公聽了很害怕,下達命令加強守備以等待魏軍的來犯。這時商鞅獻策說:「魏國的戰功大,號令又能通行天下,和十二諸侯朝見天子,其黨羽必多,一個秦國恐怕抵抗不了魏國。所以大王最好派臣去見魏王,到時臣一定能使魏國敗退�!剐⒐妒桥缮眺鼻叭娀萃�。
商鞅見到惠王,說:「大王
惠王三十四年(前336年)發生馬陵之戰,二度為齊軍孫臏所敗。魏惠王後期,魏國反復的作戰與戰敗,魏國國勢衰退。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秦相商鞅誘執魏公子昂,大敗魏軍,迫使魏國將河西獻出,與秦講和。
惠王三十六年(前334年),惠王率領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今山東滕州東南)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於是也承認魏的王號,史稱「會徐州相王」。惠王并改此年為後元年。這標志著魏國的自魏文侯以來的霸主地位喪失,楚威王?此憤怒不已,「寢不寐,食不飽」,惠王後二年楚威王領大軍伐?,趙、燕兩國乘機出兵攻?。
五國相王
在惠王后三十三年(前323年),魏人公孫衍發起了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之事,來對抗張儀的連橫策略。
前319年冬季,惠王去世,享年長達82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2670.html
相關閱讀:魯國的傳奇寡婦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臧文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