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陷入大戰中。9月1日,日本乘機向在華德軍開戰,雙方激戰兩個月后,日軍大勝,就此奪取了德國在華的侵略權益。
在日本占領山東后,中國民眾要求收回山東主權的呼聲及排日活動聲勢愈發浩大,中日摩擦頻發。對于日本發來的抗議,袁世凱政府都不予理會。
野心勃勃的日本為了使繼承德國在華的既得利益合法化及謀取更大的侵華利益,1915年1月8日,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拋出了日本政府的對華二十一條要求。依照這些要求,日本不僅要把山東和東北變為它的殖民地,還要把整個中國變成它的保護國。
這就是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這些條款是以內田良平的《對華問題解決意見書》為藍本的,該藍本具有清晰的侵華步驟和計劃藍圖。
至此,日本提出“二十一條”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在收到“二十一條”后,一直被視為親日的袁世凱是什么樣的態度呢?
曾叔度,時任國務院參議兼大總統府秘書,作為當時的親歷者,他在《我所經手的“二十一條”內幕》里寫道:袁世凱開始看到21條后震怒異常,當即決定全部駁回,一個字都不能答應。
袁世凱很快冷靜下來,開始陷入沉思。
他清楚地意識到:倘若不接受“二十一條”,一旦交戰,西方國家正陷入世界大戰中,肯定無暇顧及,中國抗日將孤立無援,他面對的將是兩個敵人:一個是比中國強大得多的日本,另一個是日本武裝支持的孫中山革命黨。
日方警告袁世凱,這是一個秘密條約,必須從速商定,不能外泄。如果中國不答應,日本就要效仿甲午年海陸并進,大舉進攻中國。
袁世凱隨后不動聲色地對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表示,事關交涉事宜,必須由外交部主管辦理,打發走日本公使后,袁世凱立即召集緊急會議,梁啟超、蔡鍔等人都參與討論對策。
這一事件無疑是袁世凱從政以來最為嚴重的外交危機。
袁世凱采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利用各種渠道摸清日方的底牌。他甚至派人花重金收買日本間諜,收集日方情報,以在談判中爭取主動。
從現存檔案的“二十一條”的批示上不難看出,袁世凱批示的非常詳細,逐條圈注,反復斟酌。
袁世凱多次親自參與談判據理力爭。然而日本極其強硬不做任何讓步。袁世凱的策略轉為消極拖延。他指示中方代表在談判中想盡方法拖延時間。隨后又以國家初建事務繁忙,提出每周只能談判一次。在會議上,他甚至讓陸征祥拖延喝茶的時間,盡量減少商議的事項。
不久,袁世凱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日本提出“二十一條”一事并沒有正式經過御前會議認可,袁世凱果斷將“二十一條”的內容故意泄露出去,不僅國人嘩然,在日本乃至國際上都引起了軒然大波。
在美國,“二十一條”成為了當日報紙的頭條新聞,美國政府開始對中日談判進行干涉。談判有第三方介入后,很多內容就得重新再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4378.html
相關閱讀: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