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軍在這次血戰中也傷亡慘重,戰役期間,軍長湯恩伯前往陣前視察,看到陣亡官兵長長的名單,這位不要命的湯鐵漢難以自禁淚如雨下,南口戰役是國軍以寡敵眾,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南口戰役 資料圖
本文摘自鳳凰衛視8月14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說到南口戰役,我們講了不要命的湯恩伯,講了敢拼命的羅芳?,其實他們不過是十三軍的代表人物,正像一位戰地記者所描寫的“十三軍從軍長到勤務兵,他們全不要命了”,其中不少人特別是普通士兵根本沒有留下姓名,在另一篇戰地通訊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我們如實照錄,不論機關槍怎樣準確向我軍掃射,奮勇的十三軍戰士沒有一個想到槍彈會打進血肉來,短兵相接時,手榴彈是唯一可以與大炮報復一下的東西,擲手榴彈的戰士雖然一批一批的倒下來,第二批馬上又跳出戰場去抵抗,這樣的沖鋒接連3次以后,機槍連僅剩一個戰斗兵,一個傳令兵,一個伙夫,戰斗兵、傳令兵把住兩挺機槍,伙夫在中間向左右輸送子彈,繼續對2000敵眾強烈反抗,太陽照臨著整個山谷,這3位作殊死戰的英雄最后含著光榮的微笑躺在陽光中,恐怕正是有了這樣的中流砥柱,南口戰役才得以名垂青史,就在南口激戰進入白熱化的階段,戰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8月27號,張家口失守,劉汝明被迫退往蔚縣,這樣一來南口先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危境中,為了避免全軍覆沒,根據蔣中正電令,湯恩伯率軍突圍,至此南口戰役落幕,南口大戰之前日軍曾經公開聲稱,三個月可以迫使中國投降,沒想到南口一戰日軍付出了傷亡一萬五千人的代價,日軍總指揮官阪垣征四郎也就是“九一八事變”的主謀,曾經慨嘆,十三軍畢竟是支那軍的精銳,我們在南口遇到了堅強的抵抗,南口一場戰事日軍傷亡人數超過了日軍侵占東北全境的傷亡人數的總和,十三軍在這次血戰中也傷亡慘重,戰役期間,軍長湯恩伯前往陣前視察,看到陣亡官兵長長的名單,這位不要命的湯鐵漢難以自禁淚如雨下,南口戰役是國軍以寡敵眾,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十三軍為主力的國軍以分散的兵力牽制了“武器精良十倍于我”的日軍十八個晝夜,阻擋了日軍前進的步伐,這次大戰中,蔣中正親自擬稿給湯恩伯發了十六封電報,在抗戰所有的戰役中,南口之戰是蔣親自擬發電報最多的一次,對于這場大戰,中共也高度評價,1937年8月底,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發表評論,稱南口戰役“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遠與長城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5888.html
相關閱讀: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