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毛主席一揮手 中國戰機毅然迎戰世界最強空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949年11月11日,在新中國成立40天后,人民空軍宣告誕生。

60年鍛鐵翼神箭,60年筑藍天長城。人民空軍沐浴黨的陽光,伴隨共和國前進的步伐,御風翱翔,不斷成長壯大……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站在新起點上的人民空軍,已發展成一支由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通信兵、雷達兵、電子對抗兵等多兵種合成、具有信息化條件下攻防兼備作戰能力的現代空中力量,成為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藍天鋼鐵長城”。

60年來,在祖國的藍天上,一代代英雄的人民空軍將士,大筆書寫著波瀾壯闊的華彩篇章。

60年輝煌航程,人民空軍在戰火中誕生,在戰斗中成長,在改革開放中快速發展,在科學發展道路上闊步前進,忠實履行神圣使命,為祖國和人民建立卓越功勛,讓共和國的天空寧靜蔚藍。

像人民空軍這樣,從一誕生即奔赴血與火的戰場,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空軍對抗,這在世界軍事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的烽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空軍司令官,我等著你的空軍吶!”1950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前夕,當著毛澤東、周恩來等軍委領導的面,彭德懷盯著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一字一頓地說。

“此時的中國空軍未滿周歲,僅有新組建的2個殲擊機師,1個轟炸機團和1個強擊機團,各型作戰飛機不足200架。”著名戰斗英雄王海回憶,當時,飛行員連駕駛技術都不熟練,更談不上會空戰。而他們的對手“聯合國軍”中,僅美國的參戰飛機就達1100余架,飛行員飛行時間在1000小時以上,多數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

“躲在娘懷里的崽沒出息。”毛澤東主席大手一揮,搖籃中的雛鷹面對強敵,毅然選擇了起飛迎戰。

這是世界上第一場大規模的噴氣式飛機戰爭——年輕的志愿軍空軍飛行員在噴氣式飛機上平均飛行時間僅有14小時38分鐘,但憑著中國軍人特有的英勇精神,與世界頭號空軍強敵殊死對決。在2年8個月的作戰中,共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

戰爭結束,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驚呼:共產黨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舉世矚目的空戰傳奇背后,是空軍官兵捍衛祖國藍天安寧的堅定信念。60年來,在這種信念支撐下,人民空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戰績,寫下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導彈三發,28公里消滅目標!”空軍地空導彈兵第二營營長岳振華下令:“發射!”

三聲巨響,由臺灣桃園機場起飛的美制RB-57D型高空偵察機被擊落。

1959年10月7日,一個注定永載史冊的日子——在地空導彈問世18年后,世界戰爭史上第一個用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先例終于出現了。開創這一先河的,是組建剛剛一年的人民空軍地空導彈兵。

“4個月前,二營的官兵才剛剛迎來他們的裝備。”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王明亮說,第一代地空導彈兵在第一次操縱現代化武器中就擊落敵機,使得一向憑借飛行高度優勢而肆無忌憚的美蔣飛機,在長達2年零3個月中不敢再深入大陸腹地。

1962年1月,在裝備更先進的美制U-2高空偵察機后,臺灣當局恢復了對大陸的偵察,不到半年內就出動11架次,活動范圍遍及除新疆、西藏外的大陸所有省份。

此時,守衛祖國天空的僅有3個地空導彈營。

但就是這寥寥幾支部隊,在10年間6進西北,5下江南,足跡遍布20個。▍^、市),行程24萬公里,連續擊落5架U-2飛機和3架無人偵察機的記錄。

“導彈打游擊”的驕人戰績引起了偉人的關注,1964年7月23日,毛澤東親自接見了屢建戰功的地空導彈兵第二營全體官兵。到20世紀60年代末,人民空軍在國土防空作戰中,共擊落敵機105架,擊傷186架,為保衛偉大祖國的領空安全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60年來,守護祖國藍天的人民空軍,始終把人民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為這片藍天下生活的人民送去吉祥安康。

1956年5月26日,3架試航飛機打破雪域高原天空亙古的寧靜,無數藏胞走出家門,驚奇地仰望這神話般的飛翔機械降臨。

當一位好奇的西藏老人登上5116號伊爾-12飛機后,只是反覆說著這樣一句話:“神鷹降臨,人民幸福。”

藏族群眾不會忘記,幾十年前,世界屋脊上的第一輛汽車是被拆開了運進西藏的,這輛車,從來沒有跑出過拉薩。隨著人民空軍的到來,這片古老而高遠的雪域,擁有了連接外界的快捷通道。

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建設機場,在被西方飛行家稱為“空中禁區”的高原上開辟航線。半個世紀來,空軍部隊先后為西藏修建了5個機場,開辟了26條航線……

不僅僅是西藏——60年來,人民空軍積極發揮高技術軍種優勢,始終馳騁在支援國家經濟建設的各個戰場,先后為21個省(區、市)的30多座城市開通航空運輸業務,為民航輸送5000余名空勤人員,幫助地方開辟700多條航線,還出動飛機數萬架次參加航空測繪、人工降雨、飛播造林等行動……人民養育了空軍,人民空軍把自己的一切都回報給人民。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不少受災地區道路斷絕、通信中斷,數十萬災區群眾生死不明。

“快!快!快!”空軍官兵聞訊而動。各型運輸機、直升機和偵察機在第一時間飛赴災區,展開了空軍歷史上出動飛機最多、飛行強度最大的空中救援行動……

陡峭的山還隱形在濃厚的云霧中,但神奇的空降兵已出現在云端……15名勇士在5000米高空驚天一跳的那一刻,已被作為抗震救災最具標志性的永恒瞬間,定格在億萬國人的記憶之中。

人們忘不了,也是這年春節之際,一場漫天大雪,將中國南方大地封凍在冰天雪地之中,斷水,斷電……無數車輛和人員被困于途,有的城市成為“孤島”。

大型運輸機穿云破霧強行下降,機翼上凝結的冰雪劈里啪啦往下掉……人民空軍在17個省36個機場緊急動員,出色完成向災區運送物資的任務。

時間回溯。98抗洪中,空軍航空兵晝夜飛行,從祖國各地把抗洪大軍和救災物資運送到長江沿線和嫩江、松花江兩岸,航跡遍及19個。▍^、市),航程足夠繞地球17圈。

1976年,唐山大地震,人民空軍每天起降救災飛機超過200架次,一度創造了最短起降間隔只有26秒鐘的紀錄。

“養兵千日,用兵千日”,即使在看似風平浪靜的日子里,每天也有數萬名空軍官兵枕戈待旦,在高原、海島、戈壁、邊疆,日夜巡邏和守衛著祖國的萬里藍天。

60年,人民空軍始終高飛在為保衛祖國安全、支援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天空,在祖國的藍天上劃出一條條壯美的航跡。

60年創新發展,人民空軍加速推進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跨越,由航空型向空天一體發展,確立了“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戰略,筑起牢不可破的藍天長城。1909年9月21日,在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第6年,“中國航空之父”馮如駕駛自己研制的飛機試飛成功。

2009年10月1日,在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從預警機、加油機到殲-10、殲-11,人民空軍以百余架清一色國產先進戰機的陣容,宣示了新時期跨越式發展的成就。

100年間,中國的天空中侵略者的飛機魅影憧憧。60年前人民空軍成立時,中國空軍與西方強國空軍間的差距,已遠非馮如與萊特兄弟之間那個6年可以形容。

“參加開國大典閱兵的17架受閱飛機全部是繳獲的。”92歲的方槐老人,是中國共產黨培養的第一代飛行員。老將軍回憶,人民空軍起步時,僅有從侵華日軍手里繳獲和國民黨留下來的美、日、英等國制造的20多個型號159架破舊飛機。

1949年7月,毛澤東主席、中央軍委明確提出,加速空軍建立的步伐。人民空軍開始從蘇聯進口飛機。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人民空軍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同時在加緊建設自己的航空工業。1954年7月11日,“初教-5”飛機在南昌被成功研制出來。雖然只是一架初級教練機,但得知新中國生產出了第一架飛機的毛澤東仍親自致電祝賀:“這在建立我國飛機制造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從在落后的農業社會基礎上建機械化空軍,到在不發達的工業社會基礎上建信息化空軍,60年來,人民空軍始終堅定地走著一條創新發展的跨越之路。2006年底,國產新型戰機殲-10首次公開亮相,標志著我航空工業研制能力和武器裝備實現了里程碑式的跨越,中國已具備自行研制世界一流戰機的能力。

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地局部戰爭此起彼伏,以美國的F-15、F-16和俄羅斯的蘇-27為標志的第三代作戰飛機逐步成為制空的主力,人民空軍以殲-6、殲-7為主力的機種,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國防武器裝備現代化的需要,與國際先進戰機的差距日益擴大,研制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先進戰機迫在眉睫。

以宋文驄院士為首的科研人員整整奮斗20年,先后突破了以先進氣動布局、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高度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等關鍵技術,終于使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殲-10戰機飛上了藍天。

殲-10戰機,只是人民空軍體系跨越的一個標志。審視不久前的國慶大閱兵空中梯隊,人民空軍裝備呈體系跨越之勢非常明晰。

空警-2000、空警-200兩型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預警機,是人民空軍信息化建設的標志;轟油-6、轟-6H等戰機,是人民空軍戰略打擊、精確打擊、遠程作戰能力的標志;而殲-8F、殲-10、殲-11等殲擊機列裝部隊,以其威武雄壯的姿態向世界表明,人民空軍的制空力量,已經完成了更新換代,三代戰機已經成為主體作戰力量;裝備直-8K/A機型的空軍直升機部隊在閱兵式上首次公開亮相,標志著人民空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以及完成特種作戰任務的能力有了突破……

60年櫛風沐雨,60年發展壯大。更高的跨越,同步在人民空軍的思想、體制、訓練作戰等層面展開——

自從20世紀90年代確立“攻防兼備”戰略思想以來,人民空軍開始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戰略方向的轉變,猶如一支進軍的號角,催促著人民空軍加快跨越的步伐。

1994年10月,空軍首次組織高技術條件下空中進攻戰役實兵演習,參演部隊運用多種武器,采取干擾、壓制、封鎖和摧毀等各種攻擊手段,在多維領域向“敵”發動聯合攻擊,標志著空軍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邁出了堅實步伐;

1998年10月,空軍首次在計算機組成的遠程分布式網絡系統上,成功進行了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室內空中戰役對抗演習,從而實現了從“圖上談兵”到“網上演兵”的歷史性跨越。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根據戰略轉型需要,人民空軍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空軍戰略,積極推動訓練進一步向信息化聚焦。2001年,空軍確立“緊貼實戰、突出對抗、從難從嚴、科技興訓”的軍事訓練指導思想,部隊訓練逐漸向基地化、模擬化和網絡化發展;2006年,空軍開展“全員全裝深訓精訓”活動,部隊訓練邁向加速轉變的新時代。2009年初夏,西北大漠深處,兩個軍區空軍直接指揮兩個戰役集團的激烈對抗正在進行。

飛機出航不久,告警信號指示燈開始閃爍,緊接著,導航系統被干擾,雷達被壓制……這是空軍某航空兵師飛行員高景駕機參加對抗演練中所親歷的一幕。

“‘敵’導彈!”顯示被對手鎖定的紅色告警燈突然亮起。高景猛拉操縱桿緊急機動,最終沒能擺脫對手,被導演部判定被擊中,遺憾地退出了空戰。

從武器裝備性能、使用技巧到戰斗精神強訓,甚至具體到毫秒的時間感知能力——高景和戰友們在這片人煙稀少的大漠中,全方位地感受著真正的現代戰爭。

這塊大漠,就是中國空軍的武器試驗基地,也是中國空軍的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中國軍隊最大的電子戰綜合訓練場。

戰機、導彈、雷達……在這里,幾乎可以找到人民空軍現役的全部裝備;信息、心理、電磁……在這里,幾乎感受到人民空軍信息化條件軍事訓練的全部元素;藍劍、利劍、紅劍……在這里,幾乎可以看到人民空軍應對未來戰爭的全部戰略戰術。

戰略思想轉變和訓練思路的變革,推動了人民空軍的作戰能力的躍升:航空兵基本具備了一定的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地面防空兵部隊具有遠距離攔截、梯次打擊能力和抗大機動目標、抗干擾和抗摧毀能力;雷達兵部隊具有了多目標警戒和多目標引導能力。

今天,空軍飛行員平均年飛行訓練時間大幅增加,從空軍至軍區空軍,從軍、師到團,航空兵部隊軍事主官人人能飛,個個會指揮,飛行師長、團長都能帶隊升空作戰,空降兵部隊各級主官都會空降作戰……

面對21世紀空天時代的到來,人民空軍發展成為一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現代化空軍,已經有了明確的時間表。

60年血脈傳承,人民空軍弘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在歷史延續中肩負起時代使命和軍人責任,造就了一支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要求相適應的藍天勁旅

永做祖國藍天的忠誠守衛者

1分44秒!

2009年3月7日下午,空軍航空兵某團副團長、特級飛行員李峰,創造了我軍第三代戰機飛行史上的奇跡——駕駛失去動力的殲-10飛機安全降落。

空軍司令員許其亮、空軍政委鄧昌友簽發通令,為李峰記一等功。“五四”前夕,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李峰“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駕駛數十噸重失去動力的飛機,搏擊生死一線之間。李峰的壯舉,不僅為空軍挽回了一架價值過億的戰機,更帶回了殲-10戰機空滑迫降的寶貴數據。

傳奇,是在生死選擇中寫出的。面對殊榮和贊譽,李峰引用了一位前輩的話:“飛機是國家的財產,只要還能操縱,拼死也要把它飛回去!”

這位前輩,就是空軍著名戰斗英雄李永泰。

李永泰,在朝鮮戰爭中擊落4架敵機的空軍戰斗英雄。1951年9月25日,他在保衛清川江上的金川里大橋時,遭受8架敵機圍攻,連飛機座艙蓋都被打了個大窟窿。然而,李永泰硬是駕駛著56處負傷的戰鷹安全降落,被譽為攻不破、打不爛的“空中坦克”。

“我們這些飛行員都是陸軍出身,許多人都打過仗、拼過刺刀,要戰勝數量比我們多、經驗比我們豐富的美國空軍,必須靠我們特有的勇敢精神。”回眸幾十年前的戰爭,81歲的李永泰老將軍說,在艱苦的東北航空學校時,共和國培養的第一代飛行員們就創造過跨越初、中級教練機,直上高級教練機這樣的世界飛行訓練中的奇觀。在空戰中,他們敢在飛機負傷、油耗將盡的情況下堅持向敵進攻,甚至駕機向敵機發起撞擊。

“在射擊判讀膠卷上,有時連敵機機身上美國空軍的徽幟都能看得出來。可見我機與敵機距離之近,這完全像空中拼刺刀。”老將軍說。

在整個朝鮮戰爭中,有212名飛行員擊落或擊傷過敵機,涌現出三等功以上功臣8000余名,特等功臣16名,一等功臣68名,一級戰斗英雄5名,二級戰斗英雄15名。同時,也有116名飛行員永生在長空中。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責任。從李永泰到李峰,在人民空軍60年的征程中,英雄的熱血在藍天上一脈相承——

抗美援朝戰爭中,“空中突擊手”孫生祿為保護空中指揮員和機群安全,與10架敵機英勇格斗,毅然放棄跳傘機會,駕駛熊熊燃燒的飛機沖向敵機群;

國土防空作戰中,一等功臣杜鳳瑞奮勇援救戰友,在飛機負重傷的危急情況下,擊落兩架敵機而英勇犧牲;

……

“我把起落架收起來了,迫降!”生死一線之際,“200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空軍航空兵某師飛行員李劍英竟然如此從容冷靜。2006年11月14日,在飛機發動機因撞鳥停車后,為避開下面密集的村莊,這位特級飛行員放棄了跳傘求生,在16秒的時間里用自己的生命改變了飛機航向,壯烈犧牲。

李劍英所在的航空兵師,是一支英雄的部隊,著名的戰斗英雄張積慧、李漢等都曾在這支部隊戰斗過。李劍英身上,同樣流淌著前輩們的“紅色基因”。在參加一次清明節祭奠革命先烈的活動后,李劍英寫道:“對真正的軍人而言,崇尚英雄應該是他首要的人格特征和理想追求。”

“一代代英雄舍生忘死,源于他們對黨和人民無比的忠誠。”空軍機關的領導介紹說,自1949年11月11日至今,先后有1551名藍天驕子獻身祖國的萬里長空。

人民空軍黨締造,人民空軍忠于黨,一直以來都是人民空軍建設發展的取勝之道、傳家之寶。早在1924年,深謀遠慮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把目光投向了天空,在建黨剛3年、人數不足1000人的情況下,就選派4名共產黨員到廣州航空學校學習。1938年,黨在最困難的時期,又精心挑選了43名干部前往新疆軍閥盛世才的航空隊學習飛行技術。1946年,解放戰爭的硝煙中,東北老航校在炮火連天的冰天雪地中成立,一個個放牛娃從這里飛向了藍天……

正是中國共產黨,把一個個放牛娃培養成了空中勇士。

1953年4月7日,美國“雙料王牌”飛行員費席爾在被擊落并被俘后,一再要求親眼見見把他從天空打下來的那位對手。當他真正見到只有20歲的韓德彩時,認為對方是在“開玩笑”——他無法接受,自己是被這個飛行時間不足100小時,在參軍后才學文化的放牛娃擊落的。

60年血脈相傳,60年發展跨越。在今天空軍的飛行員隊伍里,再也無法找到韓德彩這樣的“放牛娃”。統計顯示,空軍目前所有飛行人員均畢業于飛行院校,經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其中,碩士師長、博士團長也并不罕見。這同樣是一種跨越:

1987年11月20日,空軍首批獲得軍事學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飛行員畢業;

2002年6月13日,空軍首批獲得雙學士學位的飛行學員畢業;

2003年起,空軍開始從地方大學生中招收雙學士學位飛行員;

2005年9月,空軍招收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

建設空軍,人才先行。從毛澤東在陸軍中精選部隊和人員組建空軍那一天起,人才,就始終是貫穿人民空軍建設發展的一條紅線。進入新世紀以來,為打造一支與履行使命任務要求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方陣,空軍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措施:

2000年,成立空軍人才建設指導委員會,空軍司令員、政委任組長,下設人才建設辦公室。空軍聘請20名院士擔任科技發展和人才建設顧問;

2004年9月,在全軍率先成立人才研究中心,進行人才建設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

2008年6月,空軍軍事職業大學成立,空軍全體官兵入校學習。

從2000年到2009年,空軍先后10次召開人才工作會議,專題研究人才建設問題。多次完善《空軍人才發展戰略》,明確了其后5年、10年、20年間空軍人才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奮斗目標和措施辦法。

圍繞加快“復合型指揮人才隊伍、智囊型參謀人才隊伍、專家型科技人才隊伍、多能型飛行人才隊伍、裝備技術保障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創新人才培養格局,一批具有雙學士學位的高素質飛行員已經走上航空兵師團領導崗位,3萬余名具有學士、碩士學位的地方大學生干部走進空軍基層部隊。

建立院士顧問制度,開展重大國防科研課題技術合作,指導解決武器裝備技術難題,重點幫帶空軍高層次人才。11

如今,我們欣喜地看到,一支由高學歷、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組成的藍天人才方陣,正在形成強大的智力優勢,推動著空軍建設的加速轉型,以復合型指揮軍官、尖子飛行員和科技領軍人才、技術專家為代表的新型人才群體已經形成。

駕長風逐日月,搏九天攬風云。60年風雨兼程,人民空軍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2009年5月22日,胡錦濤主席從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高度,提出了“建設一支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要求相適應的強大的人民空軍”的戰略目標。

應對來自空天領域的安全威脅和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人民空軍將時刻銘記黨和人民的千鈞重托,不負時代重任,不辱神圣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沿著科學發展的道路加力騰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9612.html

相關閱讀: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