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性恐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莎樂美

1918年6月,倫敦中央刑事法庭開審的一宗誹謗訴訟案,帶出一則匪夷所思的謠傳:性饑渴的英國婦女被戰爭奪走了男性伙伴轉而成了同性戀。這一事件的焦點集中在奧斯卡·王爾德的戲劇《莎樂美》中。盡管該劇1896年在法國首次上演,隨后又被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改編成歌劇,但在英國卻為戲劇檢查官所禁,理由是他認為該劇"一半像圣經,一半像色情作品"。當1918年4月加拿大舞蹈家毛德·阿倫參與了一場《莎樂美》的私人演出的消息傳出,哈羅德·斯潘塞(HaroldSpencer)上校在一份名為"警惕"(Vigilant)的下流小報的一個專欄中,發表一篇文章攻擊她,該文章有一個驚世駭俗的標題:"陰蒂崇祀"。文章中,斯潘塞驚人地宣稱,王爾德的戲劇不僅不道德,而且時下的這部作品正是德國人的一項旨在瓦解英國人戰時決心的陰謀的一部分。這么一來,阿倫告他誹謗也就應該不足為奇了。

在三天的庭審過程中,一連串荒謬而令人吃驚的場景上演。諾埃爾·彭貝爾通·比林(NoelPembertonBilling),獨立國會議員,《警惕》的出版者,堅決捍衛上述文章的真實性。盡管其妻是法國人,他卻在法庭上斷言英國社會充斥著墮落者和第五縱隊,這些人由于"腐敗和受到敲詐"而被迫替德國人工作。一個女重婚犯愿意作證,說政府曾授意她引誘彭貝爾通·比林去妓院,以敗壞他的名聲。他的主要證人斯潘塞上校宣稱,他曾在阿爾巴尼亞看到過一本神秘的"黑皮書",德國人在其中記錄了他們可以雇作特務的47000名墮落者的姓名,以及他們聚會的按摩院、澡堂和酒館的地理位置。他斷言,德國間諜利用雞奸犯、性虐狂和女同性戀者,試圖將英國人民帶入"遭奴役的境地"。他解釋道,他之所以以"陰蒂崇祀"作為其文章的標題,是提醒公眾警惕"邪惡女人的圈子","天生墮落"的毛德·阿倫是其成員,她們試圖以各種手段,諸如提供淫邪的娛樂,削弱英國的力量。

事實上,"黑皮書"并不存在,斯潘塞上校是個十足的瘋子,盡管如此,陪審團仍然宣布對彭貝爾通·比林和斯潘塞的誹謗指控不成立,他們的勝利令公眾歡欣鼓舞。毛德·阿倫的律師曾以為,對于認為敵人正試圖腐化英國社會這一荒謬的看法完全可以一笑了之。而正是戰時的性恐懼和性無知具有如此巨大的說服力,證明了他的判斷是錯誤的。

一批歷史學家曾斷言,以如此之多的手段粉碎維多利亞式的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勢必導致對性和性別的種種傳統看法的重估。匪夷所思的毛德·阿倫案始終頗具說服力地提醒人們,戰爭并沒有帶來任何徹底而直接的解放傳統性風俗的方式。整個歐洲數百萬青年男子喪生;許多家庭混亂不堪;宗教信仰衰微。戰爭以暴力的方式宣告了一個科學、技術和機器化的世界來臨。然而,無論在柏林還是倫敦,由于害怕傳統性標準不能抵擋這一巨大沖擊,一種更為熱切的捍衛這些標準的渴望產生出來。其中一個結果就是,警世故事的過量增殖。法國人和英國人不動聲色地創作了一連串內容大抵是熱衷強暴和摧殘無防衛能力者的"匈奴人"(Hun)的殘暴故事。然而,正如"黑皮書"轟動一時所表明的那樣,兩國的道德家則主要緊盯著婦女和年輕人的性問題。對于性別和長幼關系的變換的恐懼,助長了以通奸的妻子、"尋歡作樂的女子"和"戰爭嬰兒"為主題的故事四處泛濫。

當保守人士悲嘆道德淪喪時,他們死抓不放的首要觀點是:婦女正在利用這種由戰爭造成的無序狀態,將自身從舊有的約束中解放出來。保守人士勉強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戰時的經濟要求必然使數以千計的婦女作為一種補充力量,投身原先被認為"屬于男人"的工作。保守人士反對的是隨之而來的、明顯的性解放的征候。當婦女從愛德華時代的緊身衣中解脫出來從事種種新工作之時,令保守人士擔憂的是,她們將拋棄許多她們本應遵守的道德戒律。

報紙報道說戰爭的爆發導致了性約束的松懈。在誰也說不清能活多久的境遇中,年輕人為什么要放棄享受性快樂呢?婦女則被說成都迫不及待地投入即將奔赴前線的青年男子的懷中。為了更好地監視那些經常勾引士兵的妓女而組建的婦女監察巡警,發現他們還得與那些看起來似乎染上了"黃卡其軍服熱"(khakifever)的"濃妝艷抹的女孩"、"尋歡作樂的女郎"和家庭主婦們打交道。士兵們可能從一個職業妓女那里也可能從一個"業余妓女"那里染上性病。在保守人士看來,女人好壞的界線日漸模糊。厭女者甚至指控護士在照看傷兵時謀求色情服務費。鑒于護士--據維拉·布利坦(VeraBrittain)的說法,具有一種"勾引"的天性--不知不覺地總是被作為照看虛弱男子的強壯婦女,即便在最低程度上,這也是性別角色的倒轉。

根據官方的報告,戰爭使家庭生活處于巨大壓力之下。1914至1915年,結婚人數的驟增很難讓人安心。事實很快表明,匆忙結成的婚姻,通常難以承受長期分居而造成的緊張。而在戰爭臨近結束時,離婚率則飆升。例如,在法國,離婚個案從1909至1913年的15000例驟增至1923年的40000例。長期分離后重修舊好的種種困難是絕大多數離婚個案的罪魁禍首,但道德家則注重這種看法,即,當丈夫在前線英勇地冒死作戰時,妻子卻背叛了他。不忠現象是如此普遍,以致幾乎成了可笑的事情。在中歐,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電影院經理警告其觀眾,一個告假的全副武裝的騎兵正準備進入戲院,以搜尋他的妻子和情人,結果立刻有23對男女逃之夭夭。女人們背叛丈夫,與那些因不適合服兵役而留在家里的男人勾勾搭搭,已是惡劣得可以。英國報紙抱怨說,婦女們還同收入高的美國軍人勾搭。在德國,政府因發現有婦女與戰俘交往而憤怒異常。盡管如此,當殖民勢力將非洲裔的士兵帶進歐洲時,民族主義者才算真正遭遇到了最可怕的噩夢。種族主義者認為,正是這種兵源補充造成了對"白肉"(whitemeat)的天然嗜好,他們還為歐洲婦女變態渴求這類艷遇以及與之相關的可卡因和嗎啡而感到悲哀。英國和德國的種族主義者歇斯底里地公開指責道,法屬塞內加爾軍隊根據凡爾賽條約駐扎在萊茵蘭地區不啻是對強奸的一種鼓勵。

私生子比例升高,被一批憂心忡忡的人當作不忠婦女人數增多的證據。德國私生子的比例從1913年的9.77%上升至1918年的13.10%。在英國,評論家也指出,到1915年,私生子的出生率將飆升!抖軋蟆罚╰heShield)報道,"戰爭嬰兒"(其含義就是私生子)多由年輕女子所生,其死亡率是正常情況的兩倍。即便私生子比例并未升高,這也是許多婦女借助于墮胎的結果。在法國,據稱有許多因遭德國人強暴而懷孕的婦女想要墮胎,這甚至使那些保守人士也為這種形式的墮胎辯護,說它確是那些他們眼中的"戰爭受害者"解除自身痛苦的適當方式。那些只是因為不想有孩子而中止妊娠的婦女,被醫生和教士指責為"種族自殺"的幫兇。這種對婦女背叛其國家、其性別的揮之不去的幻想性成見,最終合乎邏輯地導致"女同性戀間諜"之類想法的出現。在英國,這些幻想的產物便是斯潘塞上校一手編造的所謂"黑皮書"和毛德·阿倫同性戀崇祀的故事。此公無疑部分地受到這樣一個事實的刺激,即1917年10月15日,法國政府處決了瑪塔·哈里(MataHari)荷蘭舞女、名妓。出生于殷實帽商之家,曾受高等教育。1905年在巴黎當舞女,因美貌動人,會跳東印度舞蹈,尤其是可以當眾一絲不掛,趨之者甚眾。1917年2月13日在巴黎以德國間諜罪被捕,7月25日由法國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但至于其是否德國間諜,現在尚無定論。--譯注,原因據稱是此人參與一系列性狂歡,以此為德國人刺探情報。

男性評論家將其性恐懼投射給婦女是不足為怪的,但是,在戰火紛飛之際,令人不安的證據表明,身處前線的男子同樣成為不道德的欲望的犧牲品。戰爭及其造成的種種犧牲,從一開始就被許多人看作是療救現代物質主義的解毒藥而受到歡迎。作戰雙方的國家主義者將這場戰爭視作一次真正的男子漢氣概的測試,他們號召青年男子展現自身的勇敢、堅定和自我犧牲的男性美德。那些擔憂性別界線日漸模糊的人相信,戰爭將使兩性回歸各自的"自然"角色。雄赳赳的男人前去戰斗;婦女們則看守家園。男人們有機會擺脫女人煩人的干擾,可以在軍隊中找到質樸而良好的同志友情。軍隊操練他們,剪去他們的頭發,給他們套上軍服,讓他們團結一心,讓他們看起來更壯碩、更強大。流行報刊將國家的"男人們"說成是有力而陽剛的武士;而敵人則是怯懦遲疑的墮落者。于是同盟國說皇帝"強暴"比利時,一個法國性學教授可以一本正經地告訴他的讀者,研究表明,法國人和德國人有天生的性虐待的嗜好。英國的宣傳機構稱德國人為"匈奴"--亞洲的野獸,喜歡割下無助婦女的乳房。英國人歷來將淫邪行為的傳播歸罪于同歐洲大陸尤其是法國的接觸。于是,英國人一再談論法國式的接吻、法國式的書信等等。然而,當法國成為其戰時盟國,盎格魯·撒克遜人則開始攻擊德國人,說他們是危險的"性另類"。至于法國人,則認為其絕大部分的鄰國比他們自己更具同性戀傾向,比如,他們提到了意大利人的邪惡和阿拉伯人的風俗。他們一貫將英國的公共學校,連同其儀式性拍打慣例視做性虐待和受虐狂的溫床,但在戰時其言論又不得不謹慎了許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9619.html

相關閱讀: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