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在孫中山死后蔣介石如何迅速上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918年底,蔣介石飽受粵軍將領排擠,郁悶之下,他棄戎離職來到大上海,投奔結義大哥張靜江。直到1922年6月“炮轟總統府事件”,他從上海跑到永豐艦上護駕,重新回到孫中山身邊。1923年秋,他作為黨內代表前往蘇聯考察,1924年6月16日,成立黃埔軍校后任校長。
  
  孫中山之死
  
  孫中山為了革命,為了國家,為了三民主義,這個倔強的南方人,沒有被敵人擊倒,沒有被困難擊倒,更沒有被失敗所擊倒,卻被病魔打倒了
  
  來自于北方的邀請讓孫中山為之一震!
  
  他不顧身邊人的反對,毅然抱著重病的身軀踏上了北上之路。
  
  原來他是打都打不進的北京,今天他卻敢徒手進京。原因是在共產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活動,支持孫文北上。
  
  這種輿論上的支持,勝過百萬雄師。
  
  1924年12月31日,孫中山車抵北京前門車站時,各界列隊歡迎,人山人海,約有十萬之眾,
  
  孫文第一次感受到了民眾的力量。
  
  可一切都太遲了。
  
  到京不久,他被診斷出膽囊腺癌,入住協和醫院,被醫生宣布無力回天。出院后,他入住鐵獅子胡同行館。
  
  鐵獅子胡同是北京歷史上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卻是一條死胡同。
  
  自明至清,這條胡同聚集了太多的故事。無論是東林與閹黨間的大搏殺,還是明代名妓陳圓圓在此間的遭際,也無論是清代諸多王子之間的奪嫡搏擊,還是辛亥年間的總統行跡,無不給這條胡同留下了某些不祥的陰影。
  
  俟孫文入居之后,更發生了怪異之征,行館屋脊,每天都有烏鴉飛集,千百成群,啼聲徹耳。自3月9日起,群鴉飛集更眾,日達數萬只,密布天空,儼成張蓋。
  
  梁啟超正是于3月11日來到行館探問這個行將就木的老鄉老“故人”的。
  
  梁啟超的目的只有一個:此前一切的恩怨,到此都化為烏有!
  
  然而,令梁啟超想不到的是,剛進行館,便有數千只烏鴉,朝梁氏猛撲過來,爭相啄其頸項。梁啟超遭此突然襲擊,嚇得不知所措,舉手狂揮,其狀極其狼狽。
  
  梁啟超乃孫文平生政敵,這一現象也許是冥冥之中有天命。
  
  就在梁啟超遭群烏攻擊的第二天(1925年3月12日)晨,孫文病危,不久,即行病逝。
  
  享年59歲。
  
  一輩子都想打進北京的孫文,終于實現了他留在北京的夢想!
  
  孫文死后,遺言是“救中國”,可并沒有指定要誰去救。
  
  沒有指定接班人的后果立馬顯示出來了。
  
  這令人不得不佩服前朝皇帝,把接班當作攸關基業長青的大事。
  
  誰有資格來做他的接班人呢?
  
  此時的廣東革命大本營,一片撲朔迷離!
  
  國民黨內迅速形成三派。
  
  一派是元老胡漢民,他因為堅持反對孫文的“三聯政策”而成為右派領袖。
  
  一派是元老廖仲愷,他則堅決支持孫文的“三聯政策”而成為左派領袖。
  
  另一派就是汪精衛,他持中間路線。由于反對孫文的政策,也就是反對汪精衛,因此,汪精衛則更傾向于支持左派。
  
  在這三派都有希望問鼎最高權力時,有一個人對胡漢民的進步起到了絆腳石的作用,他就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愷。
  
  孫文之死后兩個月,廖仲愷就發表了《革命派與反革命派》一文,毫不遮掩地展開了他對國民黨右派的批評。尤其是對駐在廣東省內的軍閥各據防地、霸占稅收、開煙館、設賭場,飛揚跋扈、欺壓人民的狀況深惡痛絕。他提出堅決主張改組軍隊的意見,作為財政專家,他還提出要統一財政。
  
  左派向右派擲出的這枚“手榴彈”,爆炸效果非常的好。
  
  6月,國民黨中央召開全體會議,胡漢民僅撈得個外交部部長一職,可謂位卑人輕,與他的元老身份極不相稱。
  
  胡漢民是不吃素的,明爭暗斗著,兩派斗爭也日漸白熱化起來。
  
  俗話說:兩蚌相爭,漁翁得利。
  
  這個漁翁當然就是汪精衛。
  
  汪精衛的革命資歷有三:第一,他長期緊跟在革命家孫文身邊,第二,汪精衛的成名太早了,第三,汪自身的才華。
  
  汪精衛的成名作就是著名的刺殺皇帝溥儀的爸爸攝政王載灃。,載灃是當時中國的實際統治者,比皇帝還皇帝。他在獄中寫下: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從此汪精衛三個字名傳天下。
  
  在胡漢民與廖仲愷你來我往中,1925年7月,汪精衛眾望所歸地成了中華民國身兼國民政府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那一年,他42歲。
  
  看到汪主席接替了孫中山,有人不是那么服氣,那就是蔣介石。
  
  1925年初,蔣校長親任東征軍總司令正式向陳炯明宣戰,他要為孫中山報一箭之仇。
  
  忙著報仇的蔣介石錯過了與孫中山北上的好機會,卻得到了一次更好的機會,因為1924年6月16日,他就任了黃埔軍校校長。
  
  孫中山吃盡了沒有自己軍隊的苦,在蘇俄的援助下成立了這所軍校,蔣介石能當上校長,說明蔣是孫文的人了。因為,在擔任校長之前,他不過就是一個粵軍第二軍參謀長,而且名為參謀長,卻沒有指揮過一場戰斗。
  
  論打仗的資歷,像許崇智、李濟深都比蔣介石要深得多,但他們不是孫中山的人。孫中山手下的親信,真正懂軍事的不多,蔣介石算一個。
  
  當年,孫中山出師北伐時,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幕,這一幕和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非常相似。在一群志得意滿的北伐軍將領中,只有一個人悶悶不樂,發出了“婦人之仁”,“豎子不足與某”的感慨,然后獨自去了上海。此人就是蔣介石,你看,他像不像孫堅或者曹操?
  
  可直到“六一六”炮轟總統府,孫中山才真正意識到蔣介石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后悔當初沒有聽蔣介石的意見。
  
  在他逃上中山艦后,立即電請蔣介石前來護駕,從此,蔣介石成為孫中山最信賴的人。
  
  在黃埔軍校里,資歷深厚的李濟深只做了一個教練部主任,國民黨元老廖仲愷擔任了軍校黨代表。“黨國理論家”戴季陶,,做政治部主任不到一個月,也離開了軍校。李濟深做了近一年的主任后,到第四軍當軍長去了。
  
  很快,整個黃埔軍校的大權就完全落到了蔣介石一個人身上。
  
  當年,誰也不會想到,這座學校,竟然改寫了中國歷史,而且在將近一個世紀里,黃埔的影子籠罩著整個中國。
  
  胡宗南、宋希濂、余程萬、俞濟時、桂永清、杜聿明、陳誠、張靈甫,林彪(林育蓉)、陳賡……
  
  這些人都是黃埔出身的將軍。
  
  在蔣介石全心全意做他的校長時,胡漢民與廖仲愷的爭斗并不沒有因為汪精衛坐上主席之位而結束。
  
  這年7月,一些直指廖仲愷的謠言開始漫延開來,也收到了暗殺令。
  
  不過,那個年代,為了革命,連自己的命都不要了的人物大有人在!廖仲愷就是一個。
  
  8月18日,在國民政府的一次會議上,坐在廖仲愷身旁的汪精衛給他寫了一張條子,告訴他有人將對他不利。
  
  不料,廖仲愷當即表示:“為黨為國而犧牲是革命家的夙愿,何有顧忌!”
  
  20日上午8時,廖仲愷偕同夫人何香凝驅車前往中央黨部參加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六次會議。當汽車到達黨部大門前時,廖仲愷先下車,在門前登至第三級石階時,突然跳出兩個暴徒,向他開槍射擊,大門鐵柵內也有暴徒同時向他開槍。
  
  20余發子彈,廖仲愷中了4槍,槍槍都直擊其要害。
  
  國民政府高層震動了!
  
  誰是幕后策劃者?這個問題,迅速被提上日程。
  
  國民政府組織了“廖案檢察委員會”,委員會的組成名單: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
  
  汪精衛作為主席,許崇軍作為軍中代表,而蔣介石僅僅是代表廖仲愷的單位成為委員會成員的。
  
  可廖仲愷的死,為蔣介石的上位,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而且隨著事情的發展,越來越有利于蔣介石。
  
  隨著調查的深入,很多證據都直指胡漢民。
  
  有證據說明:組織和收買兇手的是胡漢民的堂弟胡毅先及其死黨朱卓文、梁鴻楷、魏邦平等人。但胡毅先、朱卓文逃到香港去了,他們一再聲明不是他們干的。
  
  這兩人的離去,讓胡漢民迅速成為嫌疑人。雖然作為黨內元老,可如今天他是怎么辯解也脫不了了干系。很快,他就被作為國民政府的特使以“出訪蘇聯”的名義離開廣州這塊是非之地。
  
  胡漢民徹底失敗了!
  
  死了一個左派元老,走了一個右派元老,很快又有一個人也不得不離開,此人就是廖案委員會的成員、軍中大佬許崇智。
  
  許崇智也被牽連進來。
  
  原因很簡單,就是調查似乎表明,他的部下參與了“暗殺行動”。
  
  他的親信被拘捕,他的衛兵武裝被解除,他的軍隊被繳械,他的住處被嚴密包圍……
  
  我們從蔣介石給許崇智的一封親筆信中可以略知一二。
  
  “廖案發生,陰謀暴露,而害黨叛國者,均為吾兄所部,而吾兄不引咎自責,幡然悔悟,知人之不明,用人之不當,竟釀成此巨變慘劇,豈不可痛........”
  
  蔣介石如此這般對待自己,是許崇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只悔當初,知人之不明,用人之不當。
  
  在蔣介石的咄咄逼人之下,許崇智無可奈何,悄然離開廣州去了上海。這位蔣介石的拜把兄弟,這位一手配手槍,一手配煙槍的陸軍老大,從此淪為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
  
  很快粵軍總司令由蔣介石一手代領,所屬各部被改編或遣散,許崇智在的國民黨和國民政府軍事首腦的權位,也為蔣介石取代。
  
  蔣介石就這樣,在大意想不到中成為了黨內的第二號人物!
  
  此刻,蔣介石的對手只剩下汪精衛!
  
  蔣介石在短短的時間內,登上了政治權力的高峰,也告訴我們要成功:必須有賞識你的人;遇到對手要勇敢面對;與對手過招要竭盡全力;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2806.html

相關閱讀: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