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說孔明“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就是說,諸葛孔明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提并論。能讓孔明自比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管仲是輔佐和成就了春秋霸主齊桓公的能臣,那么樂毅是誰,他又做了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事兒?他的故事且聽作者細細道來。
樂毅的先祖樂羊原是魏國大將,世居靈壽,靈壽這個地方(今河北靈壽縣)原屬于北方狄族鮮虞部落建立的中山國。說起中山這個國家,也真是命運多舛,先是被樂羊率領的魏軍所滅,后來復國,等到趙武靈王繼位胡服騎射之后,又被趙國所滅。出生在這樣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又受狄族彪悍尚武之風熏陶,樂毅“好兵”一點也不讓人意外。一開始樂毅被舉薦在趙國做官,沙丘之亂時,趙武靈王被親兒子趙惠文王圍困餓死,時局混亂不明,于是樂毅離開趙國,去了祖籍地魏國。樂毅替魏國出使燕國的時候,被禮賢下士的燕昭王相中,拜為亞卿,他一開始是“辭讓”的,可能是真辭也可能是做樣子,反正后來樂毅在燕國呆得挺久的,而讓他聞名于史的也正是他為燕國建立的不世功勛。
那時候的燕國,實力比較弱,受過東方大國齊國的欺負,在內亂的時候差點被齊國借機滅了,這奇恥大辱一直在燕昭王心里憋著。齊國在這段時間,就是個事兒逼,哪哪的矛盾它都得插一腳,跟楚國打過,差點滅掉燕國,跟三晉既打過群架又合起伙胖揍過秦國,趙滅中山國它也摻和了,還破了宋國占了好大一片地,總之一副到處打架揩油的嘴臉,神憎鬼厭的。樂毅和燕昭王一合計,這么多人都討厭齊國,好事兒啊,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憑燕國一國是打不過齊國的,燕國挑頭聯合起了趙、魏、韓、秦,五國合縱伐齊,樂毅為上將軍,趙國還把相印發給了他,那叫一個聲勢浩大。聯軍和齊國在濟水以西大戰一場,齊國本身就準備得不夠充分,加上趾高氣昂的齊?王對著主將觸子嚷嚷“給老子打,打不過就斃了你們,刨你們祖墳”,以致主將離心,臨陣而逃,齊軍慘敗,史稱濟西之戰。
齊軍主力被打敗,為了使燕國利益最大化,樂毅想辦法遣散其它四國的軍隊,獨留燕軍深入齊境。不過看官們須知,其它那幾國豈是那么好相與的,不給點甜頭,怎么可能讓打就打,說退就退?秦國在濟西之戰前一年就已經單獨攻齊,拔了齊國九城,即已得了好處,加上路途遙遠,給養不便,就退了兵。魏國被許諾可以去奪被齊國占領的宋地,趙國可以去奪取河間地,大家都急于吃分到自己碗里的肉,聯軍既散,燕軍自可放開手腳報仇雪恨了。
在燕軍深入齊境之前,燕國是有不同的聲音的,與其花巨大的代價滅齊,不如蠶食一些齊國邊境之地,先逐步壯大自己。齊國雖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燕國想要一口吃掉它,怕是沒那么大的消化動力,何況其它諸侯國虎視眈眈,焉知不會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不過燕昭王仍然準許樂毅繼續深入追擊,攻占齊國國土,一方面是報齊國差點滅燕之仇,另一方面是太想借此機會使燕國國力整體上升一個層次,這么好的機會如果白白錯過,過了這村可就沒那店了。齊都臨淄被燕軍占領,大量財寶被運回燕國,燕昭王親自勞軍,樂毅獲封昌國君。燕王押運戰利品回朝前留給樂毅三個字,“接著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0518.html
相關閱讀:臧文仲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魯國的傳奇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