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蔣介石要除掉宋慶齡為何先殺楊杏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933年6月18日,位于上海法租界亞爾培路(今陜西南路)的國民黨中央研究院,一位身穿麂皮夾克和騎馬褲的男子走出了大門,身后還跟著一位活潑可愛的少年。兩人剛剛踏上停靠在中研院大門口的汽車,突然,意外發生了,幾名持槍的歹徒從不同的方向沖過來,向著車內猛烈射擊……

  楊杏佛,名銓,1893年出生,江西清江人,早年曾在上海中國公學讀書,并且加入了由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楊杏佛追隨孫中山到南京,在臨時總統府秘書處工作。

  孫中山的臨時政府只持續了3個月,孫中山和袁世凱“南北議和”之后,南京臨時政府就解散了,袁世凱表示愿意接收臨時政府的所有官員,其中也包括楊杏佛,但他們都不愿意到袁世凱手下做事,于是就作為稽勛留學生,去美國留學。

  稽勛留學生是中華民國的首批官派留學生,也是中國近代留學教育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其成員多為原先追隨孫中山打天下的革命黨人,或者是對辛亥革命有功人士的子弟,他們由臨時稽勛局以“酬勛”的名義派遣出國留學。這批留學生熱心向學,多數成才,其中楊杏佛、宋子文、張競生、任鴻雋、譚熙鴻、李四光等人更是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在美留學期間,楊杏佛和一群懷抱著科學救國理想的留學青年一起,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綜合性科學團體——中國科學社,高高舉起了科學的旗幟。他們還創辦了《科學》月刊,這是中國第一個綜合性科學刊物。1917年,《科學》月刊遷往上海,積極致力于“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中國最有影響的科學團體和科學刊物,對近代中國科學事業的推進功不可沒。

蔣介石與宋美齡

  在美留學期間,楊杏佛學習了西方先進的工商管理和金融管理等相關知識。學成歸國后,楊杏佛來到武漢,在張之洞開辦的漢陽鐵廠擔任成本會計科科長。其間,聲勢浩大的“五四”青年運動爆發了,上海等地紛紛相應。作為具有先進民主思想的熱血青年,楊杏佛認為漢陽鐵廠的工程師學會也應該有所表示,響應“五四”運動的號召。然而,令楊杏佛大失所望的是,響應者竟然寥寥無幾。后來,他就到了南京的東南大學去教書。

  在學生們的眼中,楊杏佛是一名學識淵博、崇尚民主思想的良師益友,備受信賴。然而,在校方領導的眼里,楊杏佛卻是一個不安分的員工,他時常在校園里向學生們宣揚馬克思主義,講解資本論和剩余價值理論,一時間成為校方的心頭隱患,校方幾次企圖將他解聘,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借口。后來學校想了一個辦法,對學校進行改革,把整個工科都取消了,楊杏佛自然也就無法再教學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2071.html

相關閱讀: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