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美貌非凡手段毒辣的女人
文/夢光情雨
驪姬是春秋時期一位傳奇人物,制造了晉國內亂的毒美人,她為了一已私欲,紅顏亂政害死了晉國太子申生,逼走了公子重耳和夷吾。
然而就在驪姬夙愿實現的時候,卻也離毀滅更近了一步。按照歷史的評判,驪姬是最典型的紅顏禍水,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為其辯解。的確如此,驪姬從嫁給晉獻公起,就生出了無法填滿的欲壑。而這欲壑越來越大,最后連驪姬自己都被吞噬。
晉獻公十分寵愛驪姬,驪姬不僅貌美如花,體輕如燕,且工于心計,深諳討乖取巧的門道,令晉獻公想入非非,并把驪姬立為夫人。驪姬以美色取得了晉獻公的專寵,奸狡詭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的信任,參與朝政。
驪姬成為晉國夫人之后,驪姬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讓奚齊成為晉國太子,繼承王位。
晉獻公當太子的時候,有一妻兩妾,妻未生育就病死了,兩妾各生一子,夷吾(晉惠公)和重耳(晉文公),但晉獻公最寵愛的卻是他父親晉武公的小妾齊姜,兩人亂倫生子申生。晉獻公即位后立齊姜為夫人,申生為太子。
太子申生為人忠孝,曾為晉國立下過汗馬功勞,是諸大臣心中最理想的未來國君。驪姬要想廢黜太子申生,推自己的兒子上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單靠自己的力量,驪姬很難達成所愿,她找到了晉獻公最寵愛的戲子優施。優施是晉獻公的心腹,一個善于見風使舵的小人,他知道晉獻公寵愛驪姬,幫助了驪姬就等于保證了自己的將來。
于是,當驪姬找到優施的時候,優施很爽快地答應了驪姬,并且表示可以找到更可靠的幫手。優施所謂的幫手,自然也是能言善辯、溜須拍馬之輩,朝中除了晉大夫梁五和上關五,沒有其他人更符合這些條件。
這就樣,朝中形成了一個以驪姬為中心的篡位團隊。幾個人商量來商量去,認為只要讓申生離開晉國都就,就一定會找到可乘之機。
一天,晉大夫梁五和上關五向晉獻公進言,建議派人去鎮守曲沃(今山西省聞喜縣)、蒲城(今山西省呂梁縣)和南北屈(今山西省石樓縣)這3個地方,理由是,曲沃乃晉國宗廟所在,是晉國的精神象征和第二都城;蒲城和南北屈地處邊陲,是晉國邊防要塞。
晉獻公一聽,覺得有道理,但是這么重要的幾個地方,該派誰去鎮守呢?
梁五早已想好了,他告訴晉獻公,鎮守曲沃的人選非太子申生莫屬,曲沃有晉國宗廟,申生是晉國的未來,沒人比申生更合適。而蒲城地和南北屈,則分別由晉獻公的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鎮守。
晉獻公思前想后,認為派兒子們去那么遠且又十分荒涼的地方鎮守,實在欠妥,更何況其中一個還是未來的晉國君主。
上關五早料到晉獻公會這么想,便順著梁五的話說:“這些地方雖然荒涼,可是地域廣闊,位置重要。如果能把這些地方建成城池,晉國就相當于有了一座因若金湯的屏障,何樂而不為?”
晉獻公終于被說動了,將3個最有能力的兒子派到了邊疆,只留下奚齊與卓子二人在身邊。
申生和兩個兄弟離開之后,驪姬又生一計,命人在朝中四處散播謠言,說太子要被廢了,不然怎么會被派去如此荒涼的地方。
自古以來,輿論就像一顆種子,只要有適合的環境就會爆發出裂開巖石的力量。驪姬的種子種下了,不久之后,適合的環境也出現了。
當年冬天,一年一度的宗廟祭祀大典開始了。按照祖制,主持大典的不是國君就是太子。而這一年,晉獻公以身體不適為由沒有出席,太子則遠在他方無法趕回。
于是,主持大典的任務就落在了奚齊的身上。當奚齊出現在眾臣面前的時候,立即引起了一場排山倒海般的大討論。討論的中心只有一個,晉獻公是不是要改立太子。
輿論導向基本被驪姬掌握,接下就是要讓太子消失。
讓太子徹底消失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了他,不過起初驪姬并沒有想過親自動手,她想了一個更好的辦法來借刀殺人。
當時,晉國邊境有很多戎狄部落,不過在晉國的不斷討伐下,大多部族都不敢騷擾邊境,唯獨南邊的東山皋落氏會時不時來挑戰晉國的實力。
驪姬得知此事,便向晉獻公進言,讓申生帶兵去討伐東山皋落氏。
公元前660年,申生奉命討伐東山皋落氏。其實驪姬的想法再明顯不過,就是要讓申生戰死沙場。
令驪姬失望的是,申生這一仗不僅沒有戰死,反而大獲全勝。更為重要的是,這次戰役的勝利為申生的個人形象加了不少分,更多人認定他能成為晉國的明主。
一計不成,驪姬又生一計。公元前656年,晉獻公外出狩獵,驪姬趁此機會派人告訴申生,說晉獻公前一晚夢到了申生的生母,希望他祭奠一下母親。
于是,申生奉命在曲沃舉行了簡單的祭奠儀式,并在儀式結束后將祭肉、祭酒送到了王宮,讓父親食用。
驪姬在晉獻公回來之前,在祭肉上下了毒。等到晉獻公要成全兒子一番孝心,準備享用的時候,驪姬便裝模作樣,說為保萬全還是試一試酒肉有沒有毒。
驪姬讓人牽來一條狗,將肉拋給狗吃。不一會,狗就出現了中毒癥狀,最后倒地而死。驪姬又讓一個太監食角,太監也當場死亡。
晉獻公還沒反應過來,驪姬在一旁已經泣不成聲:“太子怎么這么狠心,這晉國遲早是他的。如今父親已老,他就連這點日子都等不及,要弒君篡位嗎?”
驪姬越說越傷心,趴跪在晉獻公腿邊,佯裝傷心道:“太子之所以要這么做,無非是擔心我跟奚齊搶了他的位置。請求國君酒肉賜給臣妾,臣妾愿意代君去死,好讓太子安心。”
驪姬說完拿起毒酒就要喝下去,晉獻公急忙奪了過來,當即怒火中燒。
驪姬此刻又再火上澆油,哭訴說:“太子真狠心,連父親都敢殺,還有什么人不敢殺。一開始你要廢了他,我還不同意。如今他竟然要加害于您,我罪過可太大了。”
晉獻公見嬌妻滿面淚水,十分心痛,便下定決心要殺了太子申生。
有臣子將此事告知了太子申生,申生逃到了新城。其實申生心知肚明,“下藥者乃驪姬也”,但申生沒有選擇解釋,卻選擇了逃避。
申生覺得“吾君老矣,非驪姬,寢不安,食不甘。即辭之,君且怒之,不可”。換言之,這位太子過于孝順,擔心揭發了驪姬之后,父親寢食難安,因此寧愿自己背負所有罪名。
有人勸申生逃到其他國家,但是申生認為自己背負弒父罪名,天下已沒有容身之地,最后選擇了自縊而死。
驪姬的哭泣宣告了太子申生生命的終結,也宣告了晉國的一段混亂時代即將到來。
清除了太子申生,驪姬仍然不肯罷手,緊接著將矛頭指向公子重耳和夷吾。
驪姬在晉獻公面前進讒言,從中挑撥,說這兩位公子也是申生的合謀。晉獻公再一次相信了驪姬,派人去逼殺公子重耳和夷吾。
無可奈何之下,公子重耳和夷吾各自奔逃,過上了流亡的生活。
驪姬終于得償所愿,讓兒子奚齊當上了太子,并在晉獻公死后當了上君王。
不過風光的日子沒過多久,忍無可忍的臣子就密謀政變,殺了奚齊,驪姬見大勢已去便投井自殺,后被臣子撈出尸體砍成肉泥。驪姬費盡心機為兒子奪取的權勢,為自己奪來的地位,霎時成為一枕黃粱。
驪姬之死算是惡有惡報,只可惜申生如此孝義,卻英年早逝。不過申生但凡能夠像重耳、夷吾一樣忍辱負重,懂得變通,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先自保,就不會留下這樣的遺憾。
但從另一方面看,這一切都似乎是命中注定,重耳若不經歷這番艱險,也不會有后來的豐功偉績,歷史上也不會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5285.html
相關閱讀: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魯國的傳奇寡婦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臧文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