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禮樂崩壞,各諸侯國兼并戰爭不斷,奴隸社會正土崩瓦解。當然,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也使得當時的文化思想空前繁榮,這些思想很多都與軍事、戰爭、政治有關! 1.攻戰與伐謀、伐交相結合,豐富的戰爭實踐促進了春秋戰國時期軍事謀略思想的形成! 〈呵飸饑鴷r期,即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社會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隨著宗法制度的解體,士大夫階層興起于民間,加上連年的戰爭,諸侯爭霸,多元的政治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軍事謀略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艽鸀榱吮阌诮y治,分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同姓或異姓諸侯。隨著周昭王南征荊楚,死于漢水,周王朝就一直走下坡路,社會內部矛盾加劇,加上周幽王時政治腐敗,西方少數民族入侵,西周王朝最終覆亡。至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間相互兼并的戰爭愈演愈烈,“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應運而生。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分裂最嚴重、持久的時期之一,僅有文字記載的大小戰爭就達614次之多! “殡S著戰爭的發展,作戰武器日益先進,作戰類型日益增多,為謀略思想的產生提供了豐富的土壤。 公元前638年的宋楚泓水之戰,當時雖然宋軍兵力處于劣勢,但是卻占有先制之利,本可以乘楚軍半渡或立足未穩而擊之,結果執意要實行宋襄公的“仁義之舉”而慘敗。這種血的教訓,為后代兵家所吸取。“勝于易勝”的謀略中就透露著要抓住機會戰勝容易戰勝的敵人的思想。春秋中期,各國軍隊的規模越來越大,爭霸戰爭的規模也日益擴大,經過長期的戰爭實踐,一些軍事家對戰爭規律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并運用了一些高超的謀略和戰法。到戰國中期,諸侯國軍隊的規模逐漸增大,戰爭規模比春秋時期擴大,殲敵規模也較大,有的多達10萬人。特別是戰國中、后期,各諸侯國軍隊規模增大,騎兵成為重要兵種,車兵減少。戰爭規?涨皵U大,戰場范圍也空前廣闊,持續時間累月經年,各大國間伐謀、伐交與攻戰緊密結合,謀略運用精彩紛呈! 2.百家爭鳴,立派建說的文化氛圍,促進了春秋戰國時期軍事謀略思想的發展! ‰S著宗法制度的解體,士大夫階層興起,私學發展,社會上各種思想流派空前繁榮。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權力旁落,公室衰微,“學在王官”的局面被打破,新興地主、商人、平民子弟,都有了受教育的機會,文化知識滲透到社會的不同階層,得到更廣泛的傳播。春秋戰國時期,私學的規模已相當可觀。一時間,聚徒講學成為時尚,各家立派建說,相互駁難,終致百家爭鳴之勢! “士”原本屬于統治階層的一部分,但處于貴族的最低等級,在嚴格的宗法社會里終身依附于卿大夫,“家臣而欲張公室,罪莫大焉”,春秋戰國禮崩樂壞的社會變動,改變了士的生活,把他們推上了社會?浊鸬母赣H為武士,老聃曾任周守藏史,孔丘則擔任過委吏(相當于今日的會計)。士階層的另外一大來源是庶人中的佼佼者,“布衣卿相”在春秋戰國間已不罕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混戰、爭霸圖強的政治環境,突出了對人才需求的重要性。“夫爭強之國,必先爭謀”。這一時期重要代表人物有孫子、老子、田穰苴、商鞅、管仲等等,對軍事謀略思想的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3.“慎戰”“全勝”的謀略思想植根于中華民族農耕文化、和合文化的傳統 中華文化的基礎是農耕自然經濟,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鑄就了中華農耕文化的溫和性特征。一個大的定居族群,由于生產工具的落后,生活物資的匱乏,對生活物資的爭奪肯定會不時發生,為了維持穩定相處的生活環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公認的準則:有爭議也是協商解決,而不像游牧文明采取決斗的解決方式。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和諧的民族,“和合”是中國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認同的人文精神,“和為貴”成為公認的準則,它縱貫于各個時代的各家各派思想文化之中,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尤為突出。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迅速發展,呈現出經濟的日益繁榮,此時,各諸侯國為了生存和爭霸,逐步認識到戰爭不得不進行,進行戰爭又不得不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于是一些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家、軍事家,主張在保民利主的前提下進行爭霸戰爭,出現了一些注重人和,宣傳上下同欲的重民思想。如孫臏說:“間于天地之間,莫貴于人……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與“全勝”相聯系的是孫子提出的“慎戰”的謀略思想。其主要內容包括慎重決策和慎重謀劃,其宗旨是“安國全軍”。對于戰爭決策,孫子提出了限制戰爭的三個原則:“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旨在使決策者對戰爭保持克制和理性,以降低戰爭發生的頻率,其著眼點則在于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 “全勝”、“慎戰”、“不戰而屈人之兵”,伐謀、伐交與攻戰相結合,這些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的軍事謀略,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將世代綿延、經久不衰。重溫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與經驗,繼承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對于今天繁榮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乃至作好軍事斗爭準備工作,都不無指導意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7032.html
相關閱讀:魯國的傳奇寡婦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臧文仲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