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英國人評朝戰:毛澤東被蒙蔽 犯了一個錯誤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毛的長期生涯中,這是他第一次讓政治考慮蒙蔽了軍事判斷。

結果不但漢城被放棄了,而且連帶北緯38度線的東側及其向北的一長條領土也被放棄了。在四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內,中國志愿軍損失了14萬人。美國人沿北緯38度線建立了一條堅固的堡壘式防御線,戰爭進入了圍繞著雙方現有陣地的拉鋸戰。1951年6月,和談開始,但雙方都不愿承認自己已經受夠了。直到兩年后斯大林去世和共和黨人艾森豪威爾當選為新任美國總統,美國人和中國人才準備不顧雙方在朝鮮的被保護人的反對,結束這場流血,簽署一項停戰協定。

1950年6月25日上午4時40分,朝鮮戰爭爆發了。

毛澤東預先曾得到過警告。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六個星期前曾飛到北京,告訴他莫斯科同意發動一次軍事進攻以重新統一這個半島。老謀深算的斯大林撂下了這么個條件:金必須首先得到毛的贊同。“假如你在那邊碰了壁,”這位蘇聯領導人對他說,“我連一只手指頭也懶得抬的。”這一暗示把毛逼上放棄這班朝鮮人的死胡同。在與中國的討論中,金忽略了這部分的談話內容。

在北京,這場戰爭極端不受歡迎。不僅存在美國將如何反應的不確定性,而且中國人連自己也處在進攻臺灣的準備階段。對金說的給斯大林送去一個信息請他進一步明確他批準了這次進攻的故事,毛已經深自狐疑。這位斯大林在他的答復中確實也很小心地干脆把皮球踢到毛的院子里:他說,最后的決定,必須由“中國和朝鮮的同志”共同做出。如果中國不同意,決定就應當被推遲。這使得毛無法做出真正的選擇。10萬名朝鮮人在東北同中國軍隊并肩作戰過。他怎么能開得了口對金說,他不必爭取“解放”他自己的國土?這位北朝鮮人得到了中國默許的暗示。

但雙方的不信任還在繼續。金下令不可讓中國人知道攻擊的確切日期,還把他們排斥在軍事決策之外。

對蔣介石來說,這場戰爭真是天賜良機。六個月前,杜魯門曾明確表示,臺灣如遭攻擊,美國將不會出面干涉以保護國民黨人。4月,中國軍隊曾在廣東省外海的海南島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陸海空登陸,在兩星期內粉碎了國民黨軍的抵抗,并造成3.3萬名國民黨士兵的傷亡。這看起來好像也確實是進攻臺灣本身的一場彩排。下一步是進攻金門島和其他沿海島嶼,接下來將會是翌年發動的總攻擊。

朝鮮改變了這一切。美國可能會對從各方面來說都是一種延續下來的中國內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是當一個受蘇聯庇護的朝鮮半島北部的國家對受到美國有效保護的半島南部的國家進行武裝侵略時,它是不可能同樣行事的。6月27日,華盛頓宣布說它將派軍隊支援南韓的李承晚,并且,作為額外措施,美國第七艦隊將保護臺灣海峽的中立。

毛的最初反應是有限的。中國的防空部隊轉移到邊境的北朝鮮一側,以防衛跨越鴨綠江的大橋和從東北南部派遣過境的援軍,如同一位中國將領所說,必須立足于這樣一種基礎“未雨綢繆”。進攻金門的計劃被無限期的擱置起來了。

然而,到7月底,隨著北朝鮮繼續其勝利的南進,毛開始坐立不安起來。他看到了,正如金日成所看不到的那樣,朝鮮人的戰線拖得過長且極易受到一次美軍的反擊。8月4日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毛首次提出中國軍隊不得不直接卷入戰爭以援助北朝鮮人的可能性,即使是以美國的核打擊為代價,他對同事們說,問題是,如果美國人打贏了,他們的胃口就會大開。中國就會面對美軍對東北和華東沿海城市的空襲的威脅;國民黨部隊越過海峽反攻大陸;甚至有可能出現法國軍隊越過中國南部的中越邊境打擊胡志明軍隊的配合行動。

兩星期后,毛的擔心加深了。周恩來的一位軍事參謀相信,美軍將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就要在朝鮮半島狹窄腰桿上的北緯38度線南側的仁川采取行動,那一條線是南北兩部分的通常劃分線。毛抬眼看了一下地圖,這位年輕的評論員也讓他信服了。他命令解放軍再調動50萬部隊部署在東北邊境一帶,并開始計劃一場為時一年的戰爭。

與此同時,他向金發出一項緊急警告。

他說,從戰略上講,美國確實是一只紙老虎。但從戰術上講,“美國又是一只真老虎,而且要吃人的”。朝鮮人應該重新集結準備打退一次登陸襲擊:“從戰術的觀點看問題,有時撤退比進攻更好……你的敵人是很難對付的。不要忘記,你正在同帝國主義首領作戰。要做好最壞情況的準備。”

金沒有理睬。斯大林也是如此。9月15日,仁川登陸開始了,北朝鮮軍隊土崩瓦解。平壤一片恐慌。金派了兩名高級助手到北京求助。斯大林也加入進來。允諾如果毛肯派地面部隊去防止北朝鮮人的沒頂之災,他將提供空中掩護。

自從1945年日本投降后遭受重創的那幾個月以來,接連幾個星期中毛又一次面對最險惡的情況。他幾乎不眠不休。一方面,他對他安置在東北負責戰備的高崗說,似乎無法避免直接干預了。另一方面,中國急切地需要和平以從事經濟重建。自從清王朝倒臺以來的近四十年中,這個國家飽罹戰亂。中國共產黨人還得去收復西藏和臺灣,并且在內陸據估計還有100萬土匪正流竄鄉野。工業是一片廢墟;城市里有大批的人失業,中部平原饑饉橫行。

甚至在北京,食品供應也很短缺。歸因于國民黨特務的暗中破壞事件大量增加。這個政權以結束國民黨人的腐敗、穩定通貨和恢復基本商務為手段所取得的信譽投資也已毀于一旦。

然而,到9月底,該來的和不該來的還是都來了。

毛的軍事計劃人員預測說,在頭一年,中國將會有6萬人死亡和14萬人受傷的損失。美國人擁有優勢武器裝備,但解放軍受到了更好的鼓動,具有更大的人力資源庫,并且在沒有一條穩定戰線的情況發生時更擅長“拉鋸戰”。中國軍隊因此應采用傳統的“集中優勢兵力擊破弱小之敵”和打殲滅戰的毛澤東主義的戰略,以最大限度地造成美軍的傷亡,并腐蝕美國公眾對繼續進行戰爭的支持。他們得出結論說,中國人最佳的介入時間是在美軍跨越北緯38度線進入北方之后不久,因為在這一點上美國人的供應線將會延伸到最大限度,中國軍隊將可以接近其后勤基地,并且在政治上中國的介入也會更容易經受公眾輿論的批評。

9月30日,第一支南韓部隊跨進了北朝鮮。24小時后,正當中國領導人慶祝人民共和國建國第一個周年紀念日的時候,金派一個密使乘專機到北京送來一條消息,承認他面臨崩潰的邊緣。“如果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他陰郁地說,“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急的。”第二天,毛在一個書記處(1950年的書記處還是作為政治局常委會的服務機構。除毛本人外,它還包括劉少奇、周恩來和朱德。第五位成員任弼時因突發中風于是年晚秋去世,后為陳云所繼任。)擴大會議上說,現在的問題不是我們應該與否而是應該如何迅速派兵去朝鮮。一天的差異將會是決定性的……今天我們要討論兩個緊迫的問題:我軍何時進入朝鮮,以及誰來當這個司令員。

但是,對毛來說,如果介入已無可避免,也不是說領導層其余的人都會立即贊同他的看法。當10月4日政治局全體成員與會時,多數人都反對他,并且同樣是出于他8月里曾經掂量過的經濟和政治的綜合原因。

林彪特別顯得多疑。他爭辯道,如果金被打敗的話,中國就在鴨綠江沿岸建一條防線,讓北朝鮮人以東北為基礎打游擊戰以恢復失地好了。毛卻不為所動。那樣的話,中國就要放棄主動權了,他回答道,“我們就得在鴨綠江上一年又一年的等下去,永遠不知道敵人何時會進攻。”林本來是毛想像中的中國介入部隊的首選指揮員,但他以健康不佳為由拒絕了。此時毛轉而提議由彭德懷去指揮。彭乘飛機從西安趕回來,很晚才出席會議。但他同意毛的分析,讓步是不會讓美國佬止步的。第二天下午繼續開會,彭的支持有助于保證贊同采取軍事行動的一致性。

兩天后,美軍的首批部隊,美國第一騎兵師跨過北緯38度線。華盛頓敦促聯合國批準了以朝鮮統一作為最終目標。10月8日星期天,毛發表一項正式法令,創建一支中國遠征部隊以援助北朝鮮,并可以將它叫做中國人民志愿軍,以強調此項使命屬于一種基于共產主義團結的道德討伐的實質,而且更重要的是,維持這樣一種設想,即北京的干涉乃是非官方的,從而不讓美國人針對中國城市的報復找到理由。該軍打算10月15日開始跨過鴨綠江。

隨后,在遠征就要開始的三天之前,毛突然命令整個部隊的調動停下來,急召彭回北京“重新考慮(介入)問題”。

問題像往常一樣又是出在莫斯科。在蘇聯的軍事支持上又冒出了一場危機。10月1日斯大林從他正在休假的索契黑海別墅打電話給毛:“我明白,我們的朝鮮同志的形勢處于絕望之中了......我認為你們應當調動至少五到六個師,立即趕赴北緯38度線。”在毛的心目中,這又傳遞出一項警告。問題不在斯大林的請求本身。使毛擔心的是這位蘇聯領導人絕口不提俄國人在仁川大恐慌的日子里所曾做出的承諾,提供蘇聯的空中掩護和軍需供應。

從表面上看,什么也沒有改變。中國拼命爭取蘇聯的援助重建經濟。在1950年的冷戰中,它也沒有轉而求援的地方。但是,輕蔑仇視的種子已經播下了。

當最后的比賽記錄公布時,中國已經在朝鮮蒙受了近40萬人員的傷亡,包括14.8萬人的死亡,其中之一就是毛的長子毛岸英。

打從五年前自莫斯科回國后,他一直工作在農民當中(追尋他的中國根,如他父親所述),隨后去了北京的一家工廠,在那里他成了黨支部的副書記。1950年秋,得到毛的同意后,他報名加入了志愿軍去了朝鮮。彭德懷拒絕了他跟隨一個步兵團工作的請求,考慮那對他過于危險了,并轉而任命他在自己的參謀部里擔任一名說俄語的聯絡官。1950年11月24日,就在中國軍隊越過邊境不到五星期之后,彭的在一處廢棄金礦內的司令部遭受到美國轟炸機的襲擊,彭本人和多數參謀人員托庇于一條坑道而安然無恙。岸英和另一名軍官卻落入了險境,臨時躲在地面上的一所木頭房子里。房子被一枚燃燒彈擊中,兩個人都燒死了。

革命已經奪走了毛的兄弟姐妹:他的堂妹毛澤健,1930年與楊開慧一道被處決;他的小弟弟毛澤覃,1935年在江西的一次與國民黨軍隊的沖突中去世;二弟毛澤民,1942年被新疆軍閥盛世才殺害;他的另一個僅存的兒子岸青,精神上不很穩定。

岸英與父親的關系一直都不很親密。毛是一個發號施令的人,他堅持他的孩子們的行為要無可指責,并受到與其他任何人同等的對待。他的警衛員李銀橋回憶到他曾對孩子們說“你是毛澤東的孩子,那可是你命苦的地方。”然而,自從這位年輕人回到中國,兩人的關系逐漸親密多了。當他死在28歲的年齡上時,那種可能在毛的內心中喚起一種深沉的個人的至誠之情的、碩果僅存的人性上的聯系,也就此永遠地切斷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5238.html

相關閱讀: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