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吳王夫差的霸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摘 要】吳王夫差是春秋戰國時期東南地區的一代名君。當時的吳越兩國在中原文化的影響下迅速發展,最后擁兵北上,稱霸諸侯。而群雄爭霸的這一時代,夫差成為了春秋的最后一位霸主,經歷了人生跌宕起伏的三個階段,譜寫了他輝煌的人生歷程,彰顯了他勇者無畏的霸氣。

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在吳越兩國長期交戰中,越國最終戰勝吳國,復了會稽之仇,而吳王夫差在最后的失敗中國破身亡,這是人們都熟知的歷史。由于過去的歷史記載往往以成敗論人,所以夫差被貶為一個驕奢淫佚,親信奸臣,殘害忠良,咎由自取的無道國君。事實上,吳王夫差在霸業上的成就并不遜色于春秋五霸,雖然稱霸的時間短暫,但依然顯示出一代君王的雄心壯志與霸氣。本文依照有關歷史記載以及各種文獻并結合個人觀點揭示了夫差的立志復仇、稱霸中原、國破身亡,三個人生階段中顯露的英雄霸氣。
  一 立志復仇時的霸氣
  夫差的父親闔閭在位期間,為了報出兵破楚時越王允常偷襲吳境之仇,趁允常薨喪、勾踐新接之機,出兵伐越,不料卻大敗于?李,闔閭也在此次戰役中身亡。繼位的太子夫差,發憤為父親報仇,自己親自在靈巖山立射棚,設練兵場,苦心訓練三千精甲。在兩年的練兵期間,他貴為大王卻睡薪草,吃粗糧,身先士卒,風雨無阻,寒暑不避,苦練斧術,練得手舉不起來,仍不休息,終于把三千精甲練就出身輕如燕的特技,練就出百發百中的箭術。 歷史
  正是這三千名精兵,在吳越“夫椒之戰”中勇猛如虎,在水兵的配合下,竄入越營,縱橫射殺,射死了越將靈姑浮,使勾踐的三萬大軍最終只逃走了五千人,終于打敗了越國,報了殺父之仇。
  夫差在立志復仇的過程中歷盡艱辛,但他沒有退縮,身為一國之君以身犯險,體驗士兵的苦難,品味士兵所不能及的苦澀,揚軍威,收軍心,同仇敵愾,一舉殲滅了越國。據《左傳·定公十四年》記載,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伐越,越子因而伐之,大敗之。夫差使人立于庭,茍出入,必謂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可見在即位之初,夫差志在雪恥,因而能自我克制、約束、警惕,終于使越臣服于吳國。雖然夫差初登王位,但“夫椒之戰”中足以體現了他卓越的領導才能與王者霸氣。
  二 稱霸中原時的霸氣
  稱霸中原是先王闔閭的愿望,因此夫差遵照父親的遺愿北上稱霸。當時越國弱小,所以夫差不把越當做稱霸的大敵,在他繼位的第二年,一舉擊敗了越國,不廢吹灰之力的控制了這個小國,可是越國雖然國力弱小,土地卻很廣,而且居民蠻悍,勇敢善戰。要占領部族中心的會稽山一帶,對夫差來講易如反掌,但要控制如此大的地區和流散四方的部族居民,卻十分困難,所以他答應勾踐的求和,使勾踐夫婦入吳為自己養馬。讓勾踐入吳為奴,不僅是北上稱霸時安定后方的策略,而且能讓列國諸侯對吳國存有畏懼之心,使其對北上稱霸做了很好的鋪墊。因此,伐越是夫差稱霸中原的第一步,也是君王霸氣的顯露。
  其北伐討齊的軍容之威武在《國語·吳語》中有這樣描述:“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望之如茶。王親秉鉞,載白旗以中陣而立。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望之如火。右軍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烏羽之?,望之如墨。為帶甲三萬,以勢攻,雞鳴乃定。既陣,去晉軍一里,日未明,王乃秉?,親就鳴鐘鼓,丁寧,?于振鋒,勇怯盡應,三軍皆?,?以振旅,其聲動天地。”
  從夫差即位次年敗越起,第七年就稱霸中原,到第十四年(前482)主持晉、魯諸國參加的“黃池之會”而登峰造極。在通常所稱的“春秋五霸”之中,宋襄公實際上未立霸業,晉文公稱霸還不到十年,秦穆公在崤之敗后僅霸于西戎,勢力不及中原。因此,在整個春秋時代,夫差的霸業可與齊恒公和楚莊王相媲美。而且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沒有一個春秋霸主其霸業及于后代。與上列諸霸相比,夫差已達到了會盟黃池,耀武中原,遣使周室,天子宣慰的目的。夫差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除了他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外,還賴于他稱霸中原的勃勃野心,以及一代君王的霸氣。
  三 國破身亡時的霸氣
  夫差降越后把作為人質的勾踐夫婦置于身邊,經過三年的考察,確定了勾踐的忠心和順從以后將其釋放,并且“封地百里于越,東至炭瀆,西止宗周,南造于山,北薄于海。”(《吳越春秋》)至此,越國成為夫差的附庸和安定的后方,以便專心致志地從事他北伐稱霸的宏圖偉業。當夫差北伐討齊,會盟黃池之際,勾踐臥薪嘗膽、以德報怨,攻打了只有老弱殘兵守衛的吳國。夫差聞訊趕來救援時,吳國只剩了姑蘇城。
  勾踐滅吳后,告訴夫差:“王其無死,……夫婦三百,唯王所安,以沒王年。”(《吳語》)“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越語上》)當夫差面臨與勾踐同樣的選擇時,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死亡。因為夫差明白勾踐不會輕易饒過自己,會想方設法折磨他。茍活,對于諸國臣服、領霸諸侯的夫差是無止境的羞辱,因此傲骨凜然的夫差絕不會茍且偷生。而這“寧死不屈”更彰顯了這位一代君王的霸氣。
  四 結束語
  夫差重王道,講信義,夫差有“仁”,但他并不“慈”。吳王夫差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間,從被弱小越國擊敗的戰敗國到稱霸群雄的一代霸主,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人生三個階段,既立志復仇時的刻苦隱忍,北上中原成為一代霸主的過程和國破身亡時的悲壯。三個階段緊緊相扣,向人們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個“勇士到君王再到英雄”的蛻變過程。夫差用短暫的一生為我們演繹了霸氣十足的君王形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9467.html

相關閱讀:魯國的傳奇寡婦
臧文仲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