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典藏的國民政府檔案中,意外地發現了河南許昌鄭發在1946年12月和1948年5月23日寫給蔣介石的兩封信,把蔣介石的出身地說到了河南許昌。加上《金陵春夢》里的內容,一些河南籍的原國民黨官員寫的回憶錄也支持此說,一時弄得沸沸揚揚。
兩封信都有國民政府收文日期,登錄編號,以及文官長以下各級部門主管人員的簽署意見。信里說,兩人過去同在開封念書,1930年中原大戰時蔣介石路過許昌看望鄭發,適鄭外出未遇,現在來南京渴望求見蔣介石。雖然信的內容不符合蔣介石的身世,但是鄭發何以敢于寫這兩封信,特別是寫第二封信時的步兵少校身份。這兩封看似平常的信,為何認真謹慎地歸入國民政府檔案,這仍是個不解之謎。
據考證,鄭發系河南省許昌縣河街鄉(當時稱靈溝鎮)后鄭莊人,生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4月23日,排行老二,按祖譜為“魁”字輩,大名鄭紹魁,小名發,亦稱鄭二發。其兄鄭大發早年夭折;其弟小名合成,又名三發子,生于1887年農歷9月(與蔣介石生日相符);其父鄭福安約在1891年去世;其母王采鳳(與奉化蔣母王采玉僅差一字)因許昌大旱,成為從奉化到開封經營益泰鹽行蔣老板家中的保姆,不久,成為蔣老板續弦。鄭發1895年離開蔣府自行謀生,從此未能與母親和弟弟見過面。1929年11月上旬至次年3月間,蔣介石也確實專程到過許昌。
1941年,鄭發去重慶找蔣介石,蔣雖未接見,卻安排戴笠“優待”鄭發住在白公館。1944年,戴笠又接來鄭發妻女,抗戰勝利后的1946年,讓他一家三口衣錦還鄉,安排為縣候補參議員。后兩次鄭發的來南京求見,蔣介石雖未召見,但都有安排要員去處理,還讓國民政府文官長吳鼎昌送他一筆錢,并給河南省主席劉茂恩打了個招呼,給鄭發安排個步兵少校的虛銜,拿一份干薪。
此外,舊社會家譜中,女兒是不入譜的,而《葛竹王氏宗譜》中卻特別把蔣介石生母王采玉寫入,這又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督鹆甏簤簟分械闹魅斯班嵢l子”果有其人,確有其事?講一口奉化官話的蔣介石難道真的是河南許昌人氏?一個老實巴交的中原農民,兩封內容奇怪的個人書信,道出一段鮮為人知的如煙往事。有人說蔣介石名字表示他對河南家門前的那塊大石頭“介意難忘”;中正這名字就是“中州長鄭氏”之意。據說鄭、蔣兩人身架、面貌還頗有幾多相似之處。
在溪口,根據《武嶺蔣氏宗譜》、《葛竹王氏宗譜》及當地口碑史料都能駁倒許昌之說,并有許多蔣介石出生和8歲前的故事流傳。奉化人對許昌說不屑一顧,嗤為笑談。而支持許昌說的學者據理力爭,認為蔣介石是對“拖油瓶”的身世不愿啟齒,完全有能力修改宗譜。……
名人出生地會有多種說法,看來蔣介石也不例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2859.html
相關閱讀: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