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八十四師一戰士因打靶誤傷而亡,將軍大怒,命厚葬,師長政委抬棺。其時,八十四師師長政委均為抗戰干部也。故皮定均將軍常云:“子不教,父之過;兵不教,官之過。”此亦將軍帶兵之道也。
皮定均 資料圖
本文摘自:《他們是這樣一群人:開國戰將經典史記》,作者:吳東峰,出版:國防大學出版社
皮定均將軍愛罵人,官愈大罵之愈狠,然從不罵士兵。
某日于某部營外,見兩士兵棄空酒瓶于水田。召連長指導員至,命其下田摸酒瓶,倆士兵欲替下,將軍怒止之。
某日某部,將軍見一哨兵軍大衣少一鈕,即命營長跑步帶針線,為哨兵釘鈕。將軍側立一旁,怒視之。營長手顫抖,良久方畢。將軍至某島視察,見無一條平坦之路,即命守備團長端一盆水上將軍車,繞島一圈。路顛簸,水晃蕩,團長全身淋透,方恍然醒悟,此乃將軍嚴厲批評也。
“文革”前,八十四師一戰士因打靶誤傷而亡,將軍大怒,命厚葬,師長政委抬棺。其時,八十四師師長政委均為抗戰干部也。故皮定均將軍常云:“子不教,父之過;兵不教,官之過。”此亦將軍帶兵之道也。(李正華(皮定均秘書),1992年7月27日福州采訪筆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5221.html
相關閱讀: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