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二戰日本自殺性神風特攻隊死亡之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二戰后期,日軍為了挽回失敗的命運,組建了瘋狂的自殺性的“神風特攻隊”。到戰爭結束,共有千余名瘋狂的神風敢死隊員喪命……

瘋狂也是無濟于事的,美軍的皮靴還是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建立神風特攻隊的“瘋子”在日本宣布投降不久后就自殺身亡了……

第一個神風死亡者

1944年10月15日,一家日本戰斗機從菲律賓一個小型機場起飛。按照事先的計劃,這架飛機就此踏上了不歸之路。飛機駕駛員是日本空軍上校有馬雅史,日本空軍第11飛行大隊第26飛行中隊的指揮官。一些人認為就是他首創的神風敢死隊自殺襲擊戰術。他的飛機是首架實施自殺攻擊的飛機。在他執行自殺攻擊任務的當天,其他飛行員試圖說服他不要第一個出擊。但是有馬堅持己見。他扯掉肩章,扔到一邊,隨即登上他的戰斗機,開動引擎,飛向灰藍色的天空。但他的死毫無價值。他沒能用飛機撞上美國?吭诜坡少e萊特灣的富蘭克林號巡洋艦,而是葬身于太平洋。

到1944年的夏天,日本海軍已經大傷元氣。和美軍相比,日本空軍在數量上還占有優勢。隨著所羅門群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北部港口城市臘包爾區域的戰斗,以及菲律賓海戰役的持續,日本損失了400架戰斗機和飛行員,有經驗的戰斗機駕駛員開始短缺。日本第一空軍部隊指揮官、副總司令大西瀧治郎意識到,他手下的數百名幾乎沒有接受過什么訓練的飛行員,無法在空戰中打擊敵人,只會徒勞地送命。因此他決定組建自殺攻擊部隊,即神風特攻隊。

那些缺乏經驗的飛行員,駕駛著裝滿炸彈的飛機,一頭栽到美國的軍艦上。眾多的狂熱分子愿意加入這支隊伍。24名軍校尚未畢業的學生飛行員首先組成了特攻隊。他們組成4個分隊,分別以不同的名字命名,諸如“朝陽”、“櫻花山”之類。這些名字取自日本古典作品。神風一詞的首次使用,則要追溯到1281年,中國元朝的艦隊在征服日本途中遭遇臺風襲擊的歷史記載。

日媒:舊日軍神風特攻隊飛機信號最后接收地

所謂“神風突擊隊”,是全部由十六七歲的青少年組成的自殺性質的敢死隊。當時,面對盟軍的最后進攻,一批又一批稚氣尚未脫盡的日本青少年,在空戰中高呼“效忠天皇”的口號,駕駛飛機沖向對方與之同歸于盡。

神風突擊隊是使用自殺戰術

神風突擊隊是日本二戰時使用的一種自殺戰術。

神風特別攻擊隊,簡稱神風特攻隊(日語:特別攻?畝?假名 とくべつこうげきたい ,由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首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在中途島失敗后,為了抵御美國空軍強大的優勢,挽救其戰敗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對美國艦艇編隊、登陸部隊及固定的集群目標實施的自殺式襲擊的特別攻擊隊。但日軍也早有類似觀念適用于自殺潛艇、自殺魚雷“回天”等有人員操作的自殺式戰爭裝備。

日本《產經新聞》2月8日用游記的形式,為讀者揭開了舊日本海軍位于橫濱市的巨大地下戰壕群的神秘面紗。據稱,這里正是舊日軍“神風特攻隊”飛機信號最后的接受地。

《產經新聞》描述稱,太平洋戰爭末期,舊日本海軍為了實現從東京到中樞部的轉移,在橫濱市港北區的日吉地區建造了巨大的地下戰壕群。這個保留至今的地下戰壕群分為4處,總長度近5公里,平時并不會對外開放,只有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部所在的地下戰壕會每月向公眾開放一次。“日吉臺地下戰壕保存會”會在開放日舉辦面向一般群體的參觀會,為參觀者提供切身感受“二戰”的機會。

■ 迷宮般的地下戰壕

開放日當天,東急電鐵日吉站的檢票口前聚集了約50名參觀者,其中既有學生,也有老年人,還有一些外國游客。在接受了30分鐘左右的參觀前輔導后,參觀人群從戰爭后燒毀機密文件的“蝮蛇谷”旁邊通過,走向慶應義塾校區內的地下戰壕入口。

平日里緊閉的大門當日特許開放,門內是無限延伸的黑暗空間。拿著自帶的手電,戰戰兢兢下了陡坡,一邊注意著腳下開始慢慢前進。墻壁上的混凝土狀況良好,看得出并不是簡易修建的。在距離地面約20米的戰壕內,回蕩著腳步聲和說話的聲音。據說這里常年都保持著17度左右的溫度,意外地適于居住。但手機卻不通信號。

因為是司令部所在,戰壕內道路錯綜復雜,隨處可見分岔路口,宛如迷宮一般。地下戰壕在戰后被放置了一段時間,為防止附近的孩子在戰壕內迷失方向,墻壁上還留有當時畫的地圖。

■ 神風特攻隊飛機最后發信的接收地

主要的看點是電信室、作戰室,還有舊日本海軍大將豐田副武使用過的墻面裝飾精致的司令長官室。地下戰壕從塞班島陷落后的1944年7月開始建造,隨后舊日本海軍司令部及中樞部先后轉移到日吉。和平時期也曾使用地面上的建筑物,但因空襲等危機所迫,要員開始轉移到地下戰壕內工作。

“神風特攻隊”是太平洋戰爭后期日軍以飛機撞擊敵艦的特種航空部隊。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連遭慘敗,為阻滯美軍的海上進攻,決心使用潛艇、快艇和飛機撞擊敵艦以挽回敗局。自1944年10月起,日本海軍先后組建了8個“神風特攻隊”,“神風”飛機多由輕型轟炸機或戰斗機改裝,設備簡陋,但裝有大量炸藥。1944年10月,“神風特攻隊”在菲律賓萊特灣海戰中首次出擊,擊沉、擊傷多艘美軍艦只,使美國海軍大為震驚。1945年4月,“神風特攻隊”在沖繩戰役中更是頻繁出擊。在萊特灣海戰和沖繩戰役中,“神風”飛機共出擊2550次,其中475次命中目標,擊沉美軍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艦只43艘,擊傷各型艦艇約370艘

菲律賓馬巴拉卡特─ 1945年春,也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要結束時,日本海軍神風特攻隊以戰機為炸彈,向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發動自殺式襲擊。像戰爭期間的許多暴力行為一樣,日本的這種做法要么受到強烈譴責,要么被視為不合常理的離經叛道行為。歷史教科書的極端解釋是,日本年輕飛行員的自我犧牲源自對武士道和日本天皇是神的信仰。“萬歲”或“天皇萬歲”是他們的戰斗口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5224.html

相關閱讀: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