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插話:“我這次(對印自衛反擊作戰)是參戰了的。還有少奇、總理、小平……”
毛澤東 資料圖
本文摘自:《紅墻見證錄(二)》,作者:尹家民,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1963年2月,張國華回北京參加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秘書通知他,主席要親自聽他匯報。張國華有些發怵:“叫別人匯報吧。”
“不行,主席點名要聽你講,說你一直在前線,最有發言權。”
張國華心里忐忑不安。他知道主席聽部下匯報時,最喜歡插話提問,即興發揮。他生怕哪個細節疏漏,對答不妥……也只好加緊準備匯報提綱。準備完了,他還覺沒把握,就把提綱送軍委秘書長羅瑞卿審閱。羅秘書長在上面批了幾個字:“此件看了,很好,請照此向中央工作會議匯報。”
2月19日下午,匯報會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當他走向懷仁堂講臺時,那安然自若的神情忽然間又變得緊張起來。好像所有的目光都向他射來,對著他笑。他朝左邊一看,又朝右邊一看,自己的座位竟被安排在兩位主席——毛澤東和劉少奇中間。他也記不得是怎樣走到自己座位上去的。只記得人在太緊張時反而拋棄了一切雜念。他開導自己:麥克風又不是機關槍,怕什么!反正是我親身經歷的事,就照直說。
他談到有些部隊參戰太倉促時,毛澤東果然插話說:“那個五十五師,從青海的西寧出發,用卡車送,就是在路上動員的,差不多一到就打。一三○師在四川是個生產部隊,放下鋤頭就上車,一到就打,就在汽車路上做動員工作,很倉促。”毛澤東一指張國華說:“就是你這個將軍也是臨時派去的嘛。”
毛澤東鼓勵張國華繼續說。當他說到“這場斗爭是一場錯綜復雜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時,毛澤東又愉快地插話:“要注意軍事,只搞文,不搞武,那個危險。各大區、省委的同志都要準備打仗,要練兵,每年要有8個月。”毛澤東側過臉,笑瞇瞇地望著張國華半開玩笑地說:“你也是書記嘛!一打仗,你那個病也就好了。”毛澤東磕磕煙灰,又補了一句:“當然有病還是要治的。”
張國華接著說:“中央軍委和總部在作戰中的每一重大轉換時節,都給我們做了及時、具體又詳盡的指示……”
毛澤東插話:“我這次是參戰了的。還有少奇、總理、小平……”
張國華匯報說,這一次打近仗多,毛澤東說:“要注意近戰、夜戰。對帝國主義,我不相信近戰、夜我搞不你不贏。在朝鮮戰場上美國人怕近戰、夜戰,怕手榴彈,怕拼刺刀,怕幾十公尺或者一百公尺這樣的射擊。”
張國華:“在交通運輸上,我們是依靠土法,依靠自己,依靠群眾。沒有空軍支援,靠地面;沒有公路,靠人、畜;沒有體積小、重量輕、有營養的干糧,靠糌粑……”
毛澤東:“在這一點上,他是現代化,我們是原始化。但革命的原始化戰勝了反革命的現代化。”
最后,毛澤東高屋建瓴地評價中印邊境之戰:“打了一個軍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軍事仗。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邊境10年的穩定。”
歷史完全證明了毛澤東的預見。事實上,從1962年至今,四十多年了,中印邊境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局面。這個局面的取得與這一仗有著密切的關系:沒有這一仗,是難以維持這么長的和平穩定的。
不久,羅瑞卿將參戰部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情況向毛澤東詳報。毛澤東若有所思:
“過去岳飛說過,‘文官不要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房。’前兩句有片面性。那時金兀術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我要說,撼山易,撼解放軍更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5454.html
相關閱讀: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