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山艦事件真相揭秘: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始末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1926年的“中山艦事件”多年來撲朔迷離,眾說紛紜。近來隨著蔣介石日記逐漸公開,真相日漸明朗。

  1926年的“中山艦事件”多年來撲朔迷離,眾說紛紜。近來隨著蔣介石日記逐漸公開,真相日漸明朗。本文作者中山艦代理艦長章臣桐外孫梅宇亭先生試圖在理順事件脈胳的同時,以解封的蔣介石日記為依據,結合家族記憶、書信等一手資料,剖析這一歷史迷案,揭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當時調艦的命令到底是誰下的?貌似偶然的歷史事件為何導致了嚴重的后果,并使蔣介石加深對蘇俄和共產黨的疑心?

  1910年7月,滿清海軍大臣載洵、海軍統制薩鎮冰以特派專使的身份前往日、美考察海軍;貒,經清廷批準,分別向英、德、美、意訂造軍艦18艘。其中向日本訂造的有兩艘,名曰“永豐艦”、“永翔艦”。但尚未完工,翌年便爆發辛亥革命。

  1913年,袁世凱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先后派員出洋監造以前清政府遺訂的艦只。永豐艦由日本三菱造船廠制造。清廷派往監造的大員李國圻、鄭貞能技術嫻熟、督造有方,使該艦建造周期大為縮短,不到一年便竣工下水,造價為68萬日元。該艦長62.1米,寬8.9米,排水量836噸,航速13.5海里/小時。有主副炮8門,滿員編制138人。整艦比例適中,造型優美,是一艘頗具實力的新式軍艦。

  1922年6月l6日,陳炯明部下葉舉在廣州發難,炮轟觀音山(越秀山),孫中山避難珠江上的永豐艦。隨即召集艦隊官長,號召討逆,“乃命艦隊先發炮,攻擊在省叛軍,以示正義之不屈,政府威信之猶在”。炮彈落在瘦狗嶺、觀音山等叛軍陣地四周,連帶著炸死無辜百姓過百人,激起義憤。迄至8月9日下午,孫中山偕陳策、蔣介石等人登上英艦,離開永豐艦去香港,再轉道赴滬。

  孫中山逝世后,1925年4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將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

  1997年1月底,這艘滿載歷史包袱的軍艦在武漢金口鎮附近的江面打撈出水。現在,中山艦靜靜地躺在武漢江夏區金口鎮,成為歷史文物。

  1925年8月20日上午,國民黨元老廖仲愷在廣州中央黨部大門前遇剌身亡。廖案發生,激起國民黨左派無比憤慨。案發當天,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舉行聯席會議,推舉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三人組成廖案特別委員會,授以政治、軍事、警察全權。

  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內部是汪精衛集團和蔣介石集團在明爭暗斗。汪與胡漢民同為孫中山最倚重之戰友,而蔣介石在資歷和威望上還難以望汪項背,就是與粵軍總司令許崇智相比,也不在一個檔次。于是,蔣介石以追兇為名,順藤摸瓜,逼走了有廖案嫌疑的許崇智和胡漢民,剩下汪精衛一個重量級政敵。

  其時汪精衛是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而蔣介石只是軍事委員會委員兼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以及黃埔軍校校長,兩人皆是響當當的以孫中山忠實信徒自居的國民黨左派人物。國民黨政府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以俄為師,蘇聯顧問在政府中的決策舉足輕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0842.html

相關閱讀: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