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孫中山兒子孫科晚年窘迫:買不起新書啃番薯度日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孫科是孫中山的唯一子嗣。后來孫科在海外生活困難,甚至有時去啃番薯,連新版的書籍都買不起,由此而可鑒人非其時是什么意思。

  孫科(1891?1973),字哲生,廣東中山人,孫中山獨子。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文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任第一任廣州市長,1923年、1926年兩次再任廣州市長,1931年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1932年任立法院長,主張速行憲政聯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49年辭職旅居香港、法國、美國等地,1965年任臺灣“總統府”高級咨議,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臺北。

  孫科是孫中山的唯一子嗣,如同其父一樣,身后除了留下一些書籍和照片之外,沒有什么遺產。他雖然在意識形態上與大陸相互對立,但其在民族存亡的最緊要的關頭還是堅持民族氣節,支持兩黨合作抗戰。同時在內戰期間及在臺期間,為人耿直,生活節儉。作為國民黨顯要,比較其他人揮金如土,腐朽奢侈,他是一個清廉的典型。

  孫科夫婦初抵美國,先后寄居在自己兩個女兒家中,時間長達兩三年之久,其后則蟄居在洛杉磯郊區其次子治強的寓所。孫科不置家產,因此,到美國后,生活十分窘迫,有時為了節省開支,自己種菜、烹炊,這一點值得人們欽敬。這樣的生活,他度過了14個春秋。其能自甘淡泊的為人,在國民黨黨政要人之中當屬難能可貴。

  人們仿佛淡忘了過去一般,把一個身為孫中山哲嗣而又屢居黨政要職的人如此淡忘了十多年,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以致后來孫科在海外生活困難,甚至有時去啃番薯,連新版的書籍都買不起,由此而可鑒人非其時是什么意思。

  其實,久居美國的孫科早就有回臺的愿望,盡管他在美國以讀書打發時光,但是他又不甘寂寞,始終關注臺灣政局變化。在20世紀50年代他曾幾次想返回臺灣,然而臺灣當局的冷淡令他望而卻步。因此,他一直和臺灣故友保持密切聯系,希望有朝一日回到臺灣,重溫昔日在政壇上的風采。

  孫科向臺灣當局表白返臺心愿不久,即1962年“雙十節”前夕,廣東中山籍的“立委”劉崇齡以“老院長(指孫科)”為題,向“行政院”提出質詢:“哲生先生功在國家,過去曾擔任過國民政府的副主席和行政院、立法院的院長,最近孫先生言詞之間,也懷念臺灣的老朋友,同時表露出有思鄉之感!

  劉崇齡要求政府能主動邀請孫科回臺看看,而回答這位中山籍立法委質詢的,也是一位中山籍的“行政院”副院長王云五。他代表“院長”陳誠以堅決的語氣表示:“政府非常歡迎哲生先生回來,而且在籌備中的第三次陽明山會談,哲生先生也列入優先邀請的名單中。”劉崇齡這個試探氣球放得恰如其分,為孫科回臺預作了鋪路工作。梁寒操等一些粵籍國民黨要人、孫科先前的僚屬相繼轉告在美國的孫科,現在時機已漸成熟,可以回到臺灣來了。

  圍繞選擇何種適當的時機讓孫科名正言順地返臺,雙方最后約定在臺灣各界慶祝孫中山百歲誕辰紀念時,以大會名義邀請孫科返臺。

  1964年4月,孫科在檢查身體時發現血壓偏高,小便有血球,因擔心是膀胱癌,入院手術三星期出院,又調養了三個月,方完全恢復。孫科在《八十述略》中把返臺時間說成純屬由于他的健康狀況決定的,顯然是在掩飾自己返臺過程中他與臺灣當局達成的默契。

  孫科古稀之年決定返臺,在人生道路上又一次作出非理智的選擇,為其晚年寫上了“擁蔣反共”的不光彩一筆,頗為世人惋惜。

  10月30日,恰好是蔣介石的生日,孫科偕兒子孫治平在蔣經國、鄭彥棼的陪同下,乘飛機專程飛往臺南,晉見蔣介石。此時,蔣經國已在臺黨、政、軍界站住了腳跟,蔣介石傳子的基礎已經奠定,這也是孫科受邀回臺的原因之一。蔣介石與孫科可謂各自歷盡劫波,加之兩人都步入老年,故而相見甚歡。蔣邀孫共進午餐,并于餐后邀他共同游覽風景區,又親自送孫科回到行邸,給予孫科以極大的禮遇。盡管兩人輩分不同,蔣介石應屬同孫中山一輩的人物,而孫科則應屬晚輩,但兩人年齡相差只有5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6102.html

相關閱讀: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