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齊國老百姓逢于何:唯一把母親埋葬在宮中的平民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自古以來,很多帝王為了展示自己的豐功偉績,都會興建一些大的工程項目。這些工程往往都被建造的高大雄偉,裝飾的富麗堂皇。到了晚年之后,他們又會修建一些相對較為舒適、安逸的修養之所,我們的齊景公就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一位。

  今天我們所要講的這個故事,就和齊景公修建大型的宮殿有關。司馬遷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就曾明確記載:“齊景公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

  為了自己晚年有個清靜而又舒坦的養老之處,齊景公命人在宮殿附近建造了一處十分高大、宏偉的宮殿??路寢臺。

  路寢臺是個什么建筑呢,大家或許還不太清楚。這個建筑在西周時期為周天子的正殿,到春秋中后期“禮崩樂壞”之后,天下的局勢由“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改變成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天子已經無法駕馭各地諸侯。于是,很多諸侯也開始享用起了這種高規格的宮殿。

  說它高大、宏偉,那是有一定的依據的。據史料記載,當初僅修建這座路寢臺,就花費了三年多的時間,而且修建期間沒有停過工。路寢臺建成之后,齊景公要去上臺驗收,可他登到一半就不登了。

  為什么?

  太高了,一次性上不去,很累人!

  沒想到,這高大宏偉的宮殿建成之后沒多久,還出現了另外一個誰也不曾想的情況??齊國都城臨淄城內有個平民的母親去世了,埋不進祖墳。

  或許您要問了:一個平民的母親去世,能不能埋得進祖墳,這和國君新建成的這座高大宏偉的宮殿有什么關系呢?

  您要這么問,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可大了去了。當初齊景公修建路寢臺的時候,由于宮內地皮緊張,所以就往外稍微擴張了一些。

  但是,很不幸,這個名叫逢于何的平民家的祖墳就在路寢臺的圈地范圍之內。更不幸的是,他前些年去世的老爸的墳墓還正好就在路寢臺的邊緣地帶。

  咱們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那就是父母死后必須要合葬。比如孔子,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連自己父親的墳地都不知道在哪兒的他,依舊是費勁了千辛萬苦打聽到了父親的墓地,順利的合葬了母親。

  雖然我們的逢于何兄弟知道自己的祖墳在哪兒,但他的情況卻并不比孔子好到哪兒去。有些時候,知道事情該怎么做卻做不成,是最讓人發瘋的。

  此時的逢于何很犯難??國君的宮殿肯定一般人是進不去的。就是進去了,也絕對不會讓你把死去的母親埋葬到他的高臺之下(每天晚上想到自己的房子下面埋進一個死人,換誰也都睡不安穩)。

  但是,逢于何這位兄弟又是一位大孝子。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自己的母親與父親合葬不可!

  想來想去,他想到了名相晏嬰。

  于是,他就天天在晏嬰上下班的地方等待著晏嬰的出現。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晏嬰同志終于出現了。

  見到晏嬰的馬車之后,逢于何就恭敬地站在了道路的中間。馬車緩緩的向自己走來,逢于何俯身拜了一拜。晏嬰聽說前面有人攔車,想到這人肯定會有難辦之事來找自己,以前他也遇到過很多這種情況。

  于是,晏嬰走下馬車,也對逢于何彎腰還禮。然后就直接了當地詢問逢于何找自己有何事情。

  逢于何也沒有絲毫的隱瞞,把齊景公如何搶占自己家的墳地、父母死后又是如何無法合葬的情況,一五一十地都告訴給了晏嬰,希望晏嬰能夠給自己想想辦法,完成自己這個孝子的心愿。

  聽完逢于何的訴說,晏嬰也感到有些為難。因為自己還從來都沒有處理過這樣的事情,自己心里也沒有多大的把握。

  于是,晏嬰也把自己的顧慮告訴給了逢于何。此時的逢于何,眼中帶著一絲悲傷而又信任的目光,面對這種帶有哀求的眼神,晏嬰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拒絕的。

  于是,晏嬰親自來到了齊景公的寢宮,見到了齊景公。齊景公對此很是納悶??“你不是剛從我這兒下班回家么,怎么又回來了,有什么特別重要的事情需向我匯報么?”

  晏嬰表示,有件事對我們齊國現在來說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國君要處理不好這件事,以后就可能會成為大事。

  什么這事、那事的,說的我都有點頭暈了。晏嬰的話語讓齊景公有點摸不著頭腦。

  于是,晏嬰就開門見山地說出了自己碰見平民逢于何的前前后后以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晏嬰也懇求齊景公讓逢于何完成孝子的心愿,允許他的母親與父親在路寢臺下合葬。

  玩笑,真是天大的玩笑!自古一來,還從來都沒有聽說過把死人埋葬在君主居住的宮里的,就是國君的親人死后也沒有,就更別說是平民百姓了。

  于是,聞聽晏嬰此言之后,齊景公立刻臉色就變了。然后,他抬起頭來,眼睛直視著晏嬰問道:“從古至今,你可曾聽說過有在國君的宮中埋葬死人的么?”

  對于齊景公的這個問題,晏嬰來的路上就已經想到了。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表示,自古以來自己確實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情,但是因為古代的國君從來都沒有搶占過死人的地盤?涩F在國君您為了修建這座路寢臺,不光強拆了活人的房屋,而且還霸占了死人的安息之地。

  然后,晏嬰又告訴齊景公,他拆了活人的房屋,讓活人憤怒;霸占了死人的住所,更是激起了地下人的怨恨。當陰陽兩界的怨恨積攢到了一定地步,他就是想答應退還給人家,人家都不一定會答應。

  晏嬰的這句話對齊景公有很大的震撼力。齊景公雖然平時奴役百姓,橫征暴斂。但是,他最怕的就是百姓造反,國內發生什么大的動亂。對于現在舒坦的好日子,他還是想多過幾天的!

  于是,他答應了逢于何的請求,允許他把自己的母親埋葬在路寢臺之下,與他的父親合葬。逢于何此舉也打破了一個記錄:史上唯一一個把自己的親人埋葬在國君宮中的平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7498.html

相關閱讀: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臧文仲
魯國的傳奇寡婦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