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德國與日本對二戰的反思為何如此不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897年,德皇威廉二世借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巨野縣被殺事件電告遠東艦隊:“中國人終于給了我們期待已久的理由。艦隊立即駛往膠州灣,占領該處村鎮,并采取嚴厲報復手段!贝文辏聡仁骨逭炇稹赌z澳租借條約》,從而占據了膠州灣,并獲得在山東的開礦和鐵路鋪設特權。

“庚子之亂”時,德國派出的侵華遠征軍人數前后總計達到2萬,形成了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最大規模的海外軍事行動。在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來自柏林的統帥瓦德西發動了46次對中國抵抗力量的討伐行動,其中有德軍參加的行動達35次。在中國根據《辛丑條約》必須賠償的4億5千萬兩白銀中,德國獲得了其中的五分之一。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和德國都分處對立的國際陣營。

中、德之間之間似乎又存在著某種緣分。

從19世紀下半葉起,積貧積弱的中國把歐洲的后起之秀德國視作富國強兵的榜樣。洋務運動的風云人物張之洞率先借用德國建制和德國教官來組建新式軍隊,李鴻章也曾選擇德國的克虜伯大炮來加強中國的海防,并完全采用德國戰艦來裝備中國的北洋水師。

1876年,清政府派遣淮軍的軍官到德國留學,卞長勝等7個年輕人成了中國最早的陸軍留洋學生。

在一次次探尋民族振興的出路而又一次次遭受挫折的情況下,中國的一代知識精英在20世紀20年代接受了誕生于德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民眾的命運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很少有人知道,在抗日戰爭的初期,對中國最大的境外援助竟是來自德國。

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和戰爭的初期,世界列強對日本的侵華計劃大多持觀望態度。美國樂觀日本與中、蘇兩國為敵,對中國政府提出的軍援請求置之不理。蘇聯為免遭日、德兩國東西夾擊的威脅,也曾經希望日本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蘇聯不僅拒絕了中國提出的對日出兵請求,還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同時宣告:“蘇聯誓當尊重‘滿洲國’之領土完整與神圣不可侵犯性”,并就此停止了對中國抗戰的援助。

留德學者陳仁霞曾在研讀大量歷史檔案的基礎上完成了一篇題為《中德日三角關系研究》的博士論文。她在這篇論文中揭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在抗日戰爭的前夕和爆發后的初期,德國曾是支持中國抗日的第一國際力量。

為了避免中蘇兩國出現結盟,促使日本在遠東地區對蘇聯形成有效鉗制,主導納粹德國外交部、國防部和經濟部的德國傳統精英派分子曾旗幟鮮明地反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七七事變”爆發3星期后,德國外交部在一則工作訓令中指出:“因為日本阻礙中國之團結統一,導致了共產主義在中國之成長與蔓延,而其最后結果將驅使中國投入蘇聯懷抱。日本因此不能期望獲得德國的支持!

“九一八事變”爆發5年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的戰爭已迫在眉睫。1936年,德國曾協助中國的國民政府制定了一個在華南和華中建立新經濟中心的《中國工業發展三年計劃》,以應付日本可能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根據雙方秘密簽署的信用借款合同,德國應在隨后5年中每年向中國提供價值2000萬馬克的軍火和機器,中國則在10年內每年向德國提供價值1000萬馬克的農業、礦業產品用于還貸。

1936年,中國從德國訂購軍火的數量占據中國進口軍火總額的80%以上。在“七七事變”爆發的1937年,由德國軍事顧問團培訓的30萬中央軍成了在正面戰場抗擊日寇的絕對主力,而在這一年里由德國輸入中國的軍火數量在全世界占據第一位。面對頭戴德制M35鋼盔,手持德國武器,以德國顧問傳授的戰術與之作戰的大批中國軍隊,日軍恍惚感到正在進行的是一場對德國人的戰爭。在日本的一再抗議和退出《反共產國際協定》的威脅下,德國在1938年決定停止對中國的軍火供應,同時撤回了德國軍事顧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3069.html

相關閱讀: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