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高考歷史中日歷史上的戰爭總結,具體內容請考生仔細閱讀下文:
1、白江村之戰。660年百濟受新羅與支持新羅的唐朝的圍攻而滅亡,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向日本求援,日本應允出兵朝鮮。663年派遣23000名士兵渡海赴朝,與新羅-唐朝聯軍在白江村交戰遭到慘敗。百濟滅亡,日本退守對馬,壹岐。
2、文永-弘安之役。忽必烈于1268年命高麗特使赴日,表面要求建交,實質是勒令日本朝貢稱臣。當時鐮倉幕府執政為少壯派的北條時宗,拒絕對忽必烈進行任何答復,并命駐守鐮倉的御家人南下九州積極備戰。文永11年(1274年)忽必烈強征高麗平民5000人,與元軍組成25000人的軍隊準備對日作戰。在對馬與壹岐擊退了小股日軍后進駐博多灣,與少貳景資的相同數量的日軍交戰。日軍由于不熟悉元軍戰法因此處于被動地位,被迫退至九州大宰府組織新的防線。但元軍就在總攻前夜被一場大風將所有戰船刮沉,全軍覆沒。鐮倉幕府逃過一劫。
弘安4年(1281年)忽必烈兵分兩路,一路從朝鮮一路從中國江南進軍日本?傆14萬人于7月初匯合于鷹島,但又是在總攻的前夕元軍再次因大風而全軍覆沒。
3、慶長-文祿之役。文祿元年(1592年)在朝鮮屢次拒絕豐臣秀吉的臣服要求后,派遣16萬陸軍出兵朝鮮。在戰爭初期日本勢如破竹,連克朝鮮主力,占領了京城,開城,平壤三大重要城鎮。但在水戰方面日軍敗給了朝鮮的李舜臣,補給線受到沉重打擊。此時明朝應朝鮮李氏王朝的要求出兵救援。首批援軍在平壤之戰中遭到慘敗,祖承訓(日后祖大壽他爹)敗退,先鋒史儒戰死。第二批援軍由李如松率領再次入朝,經過一夜血戰收復平壤,但在開城北的碧蹄館被日軍伏兵擊敗退守開城。雙方進入短暫的休戰期。
慶長2年(1597年)秀吉再派14萬陸軍入朝與明軍交戰,明軍主力圍攻只有加藤清正5000人守衛的蔚山城卻久攻不克,最終撤退。但不久麻貴擊退了新來援助的日軍主力,加上豐臣秀吉病故日本開始全面撤退。在露梁海戰中雙方進行血戰,日軍損失了大量戰船和士兵。明-朝聯軍損失也很慘重,而且失去了老將鄧子龍與李舜臣。這次戰役至此告一段落。
4、中日甲午戰爭,這個大家都知道北洋水師全軍覆滅中國慘敗,簽訂《馬關條約》清政府承認朝鮮獨立自主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增開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開辟內河新航線;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中日問題的現在和未來都是在這個條約上埋下的
5、1900年6月,日本參加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后,1901年,被迫與包括日本在內的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6、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以對德宣戰的名義,強占了中國的山東,1919年1月至6月的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無理地將大戰前德國強占山東的特權交給了日本,1915年1月,日本政府以支持袁世凱稱帝為交換條件,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了旨在中國的二十一條,袁世凱全部接受,引發了五四運動。
7、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東北三省,1936年2月,日本建立了軍部法西斯,形成了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12月,日軍攻占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殺,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暴行。
8、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釣魚島是中國無可爭議的領土,但二戰后,美國卻在上面建起靶場,沒有歸還給中國,而1971年美國又將釣魚島交托日本,這就是現在的釣魚島問題。
歷史15-16高考二輪復習中日歷史上的戰爭總結分享到這里,更多內容請關注高考歷史知識點考點欄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3081.html
相關閱讀: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