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滇西抗日反攻作戰,主要戰場大致集中在松山、騰沖、龍陵三處。這是當時日軍第56師團在滇西三角防御體系的三個支撐點。因為第56師團代號為“龍兵團”,對于這三地之間的關系,一名在龍陵戰場幸存下來的日軍主計軍官(后勤會計人員)石川臺一,曾在其回憶錄中形象地繪圖比喻其為“雙頭龍”:松山、騰沖是兩個“龍頭”,龍陵以西沿滇緬公路延伸到芒市、遮放、畹盯,為“龍身”。
借這位日軍主計軍官的比喻,遠征軍滇西反攻最后的戰果,就是斬斷了兩個“龍頭”,砸爛了一段“龍身”,最后,日軍拖著血肉模糊的殘肢退縮到緬甸去了。戰時,一直令日軍諱莫如深的是,“龍陵”的含義為龍的墳墓,“龍兵團”葬身于此,簡直是命中注定。
在松山,遠征軍第8軍斬斷了日軍第一個龍頭——以第113聯隊為核心的“拉孟守備隊”;在騰沖,第20集團軍斬斷了日軍第二個龍頭——以第148聯隊為核心的“騰越(騰沖舊稱)守備隊”。當時策劃“斷作戰”方案,企圖在龍陵擊破遠征軍第11集團軍攻勢,前去救援松山、騰沖的日軍第33軍高參遷政信大佐,則稱這兩支被圍的孤軍為“火中二子”。最終戰事慘敗,這兩個在戰火中哭嚎數月的“兒子”,都相繼“玉碎”了。
在騰沖外圍戰中,最具決定性的勝利是奪取來鳳山。
騰沖城西、北、東三面為開闊地,有大片稻田及大盈江、飲馬水河阻隔,遠征軍接近城垣不易。惟城南橫亙著一座來鳳山,海拔約1914米,成為拱衛騰城的天然屏障。
7月26日,對來鳳山總攻開始。遠征軍以輕型轟炸機18架,分批臨空轟炸來鳳山敵據點,該山之營盤坡、文筆塔之一部堡壘,中彈炸毀。作為騰沖地標的文筆塔,也在此次轟炸中轟然倒地。午后2時許,遠征軍預2師第4團步兵以火焰噴射器猛烈噴火壓制日軍,向最西端的營盤坡外圍堡壘發起攻擊。
火焰噴射器,在整個中國戰場這是首次使用,比攻擊松山的部隊使用還早幾天。據載,該兵器以主副射手兩人為一組,在機槍火力掩護下,以躍進方式接近日軍堡壘,在二三十米外對準敵堡壘機槍射孔噴射。這一堡壘攻堅的利器,完全出乎日軍預料,攝氏1000度的烈焰鉆入堡壘,沾滿油液焚燒著的日軍躥出堡壘嚎叫,其心理上的震撼效果,不亞于實際殺傷力。據遠征軍第4團特務排長王希孔回憶:“……最具威力的就是用火焰噴射器向敵人噴燒,從十多米外噴向敵掩蔽部內,都會把敵人燒死。那天我眼看著有四個日本兵,身上燃火,滿身黑煙,連滾帶爬地邊跳邊跑。士兵連續投去五六個手榴彈,把敵人炸得血肉亂飛,真解恨。”
終于,營盤坡日軍戰斗意志崩潰了,開始向東面的文筆塔陣地逃竄。
此后,預2師第6團對文筆塔發起攻擊。18時30分,即將文筆塔整個堡壘群全部占領。來鳳山制高點被我攻占,日軍極不甘心。26日夜,各陣地的殘存日軍屢次向文筆塔發起反撲,第6團官兵在夜暗中疲于應對,但仍有20余名日軍竄入被攻克的堡壘內。打退敵人幾次反撲后,13時30分,文筆塔亦復為我攻占。自是,敵恃為要塞之來鳳山已全入遠征軍之手。
奪占來鳳山后,54軍的前進指揮所搬到了山上,居高臨下指揮攻城。7月28日清晨,來鳳山頂升起國旗,和順鄉等地的士紳鄉民幼童人等,紛紛爬上山來,簇擁著部隊指揮官、美軍顧問和記者來觀戰,成為一道獨特景觀。
一
1948年春夏之際,有三座省會城市被列為我軍的攻擊目標:華東野戰軍粟裕部作戰范圍內的山東濟南、東北野戰軍林彪部作戰范圍內的吉林長春以及華北軍區徐向前部作戰范圍內的山西太原。
毛澤東將目光投向了濟南。濟南北靠黃河,南倚群山,重要的戰略地位使這座古城變成了一座軍事要塞。此刻,濟南城內駐守著王耀武部9個正規旅、5個保安旅和特種兵部隊,兵力約10萬。同時,其南面還駐扎著邱清泉、李彌和黃百韜的3個機動兵團約17萬人。一旦濟南受到攻擊,他們隨時可以北上增援。
1948年7月16日,毛澤東一天之內起草多封電報,發至華東野戰軍,催促發動攻擊濟南的作戰行動。
毛澤東的催促令粟裕很是不安。粟裕經過縝密考慮致電中央軍委,提出目前攻擊濟南尚有困難,建議休整一個月,然后集中華東野戰軍主力發動濟南戰役。
中央軍委回電,同意粟裕部休整一個月,但需提出休整完畢后的作戰計劃。
粟裕提出初步戰役設想后,建議中原野戰軍主力向信陽或南陽漢水流域進擊,吸引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南下,使其不易北援;陳謝兵團在鄭州附近發動攻勢,牽制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使其不能東援。
但毛澤東認為粟裕僅用兩個縱隊攻打濟南顯然兵力少了,而且,他對粟裕預想的打援計劃也有異議,認為采取尾追分割的辦法不妥,建議在運河兩岸設置伏擊戰場。
粟裕表示堅決執行軍委的部署。同時,粟裕要求調蘇北兵團主力參戰以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8月22日,中央軍委來電批準蘇北兵團除在蘇北留兩個旅之外,其余兩個縱隊加一個旅全部北上參戰。
至此,“攻濟打援”的作戰方針基本形成。
粟裕計劃9月16日發起攻擊,預計15至20天攻克濟南。
濟南攻堅注定要付出巨大犧牲。1948年8月25日,毛澤東致電粟裕、譚震林,指定正在養病的許世友擔任濟南攻城部隊指揮員。毛澤東看重的是許世友勇猛的作戰作風。
接受任務的許世友迅速趕往山東兵團司令部。他認為,濟南攻堅必須像殺牛一樣殺其要害,對濟南守軍要采取“牛刀子戰術”:集中兵力和火力,東西并舉,數把尖刀沖開血路,向守軍的心臟兇狠地剜下去。許世友給攻城各部隊提出的要求是:不能擺困難,不能找借口,各自解決自己當面的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停止攻擊!
蔣介石深知“濟南穩則徐州穩,徐州穩則中原穩”。1947年2月萊蕪戰役失利后,他曾親自到濟南當面告誡王耀武:“濟南在政治、軍事、地理上都很重要,濟南必須固守。如發生問題你要負責。”
9月初,蔣介石得知華東野戰軍開始向濟南方向云集,立即命令將駐守青島的整編七十四師(孟良崮戰役后重建)五十七旅和駐守徐州的整編八十三師十九旅緊急空運濟南。同時命令邱清泉的第二兵團集結于豫北商丘一帶,黃百韜的第七兵團集結于蘇北新安鎮一線,李彌的第十三兵團集結于蘇北宿縣一線,以備北上增援濟南。
王耀武知道,由于濟南城太大,而守備區域內處處都要設防,必然兵力不足。他利用現有兵力制定了濟南城防計劃:濟南全城被劃分為東西兩個守備區,守備的重點是機場以西以南。
當時,濟南各大報刊連續刊登吹捧文章,稱譽王耀武“當年三捷長沙,近日砥柱黃河,古城名將,相得益彰,濟南城防,堅如磐石,固若金湯”。
二
1948年9月16日午夜,濟南戰役正式打響。
華東野戰軍攻城兵團在東、西、南、北各百里的廣闊范圍內,同時向濟南外圍據點發起猛烈攻擊。
王耀武判斷我軍的主攻方向在西面,目標首先是占領機場,遂將預備隊整編八十三師十九旅調往機場方向,并將整編七十四師五十七旅收縮入城,準備用于城西防御。
我軍西兵團十縱由西向東攻擊。拂曉時分,守軍十九旅五十五團聞風撤退,二十八師官兵追敵至濟南以西的古城附近,殲滅整編第二師二一一旅的一個團部。在向古城攻擊時,突擊部隊一度受阻,后改用土工作業的手段挖掘交通壕近敵。
夜幕降臨,二十八師在開闊地的深壕內再次發起攻擊,守軍最終放棄陣地逃跑。此時,二十九師已開始攻擊玉符河邊的常旗屯據點。常旗屯據點是敵二一一旅旅部所在地,前面的玉符河寬約100米,河邊堡壘成串,設置有地雷區。二十九師八十七團三營在營長胡成群和教導員劉華的率領下,強渡突破。七連三排長張憲臣率領全排邊涉水邊攻擊,39名官兵,攻擊到堤壩前時,只剩下了腿部受傷的張憲臣和參軍才一個多月的戰士李洪緒。張憲臣踩著李洪緒的肩膀爬上堤壩,炸毀一座地堡之后,用綁腿將李洪緒拉上來,兩人在守軍反撲時堅持不退,一直等到后續部隊來到。
我軍東兵團九縱的攻擊目標是城東的防御高地茂嶺山和硯池山。
茂嶺山是濟南防御體系中重要的外圍陣地,就在這里受到攻擊的前幾個小時,王耀武還到這里檢查了工事。九縱二十五師七十四團的3個連同時發動沖擊,四連八班首先攻占一座碉堡,一排在東北角爆破成功,二排在連續攻擊后全排只剩下9人,但最終還是將守軍壓縮到了茂嶺山陣地的西南角。2個小時后,七十四團占領茂嶺山主陣地,并且迅速掃清山腰殘敵。此戰,七十四團傷亡巨大,戰斗中人員連續合并5次,戰后全團只能編成3個排。與此同時,二十五師七十五團在付出重大傷亡后,也攻占了硯池山陣地。
9月18日,戰斗集中在西面的飛機場和東面的馬家莊。
凌晨2時,在濟南以西防御的整編第二師二一一旅旅長馬培基讓衛兵弄來了月餅,他對獨立大隊大隊長瞿賡揚說:“老弟,我們過個節吧。”瞿賡揚明顯感到了馬旅長悲涼的心境,言外之意是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被打死了。吃完月餅,瞿賡揚率領兩個連發動反擊,這兩個連的骨干全是“中美訓練班”出來的學生,作戰兇猛,果然把當面的一支攻擊部隊壓了下去。
此時,從徐州來的整編七十四師正在空運中,當炮彈落到跑道上的時候,滿載后續部隊的運輸機根本沒有降落,立即掉頭往回飛。已經被空運到濟南機場的整編七十四師的7個連,由五十八旅一七二團團長劉炳昆率隊。劉炳昆是王耀武的老部下,盡管他帶來的這7個連沒有任何武器(因為劉峙連輕武器都沒讓他們攜帶),但是他還是向王耀武要求戰斗任務,并且要求把他派到作戰最吃緊的地方去。劉炳昆的7個連到軍械倉庫領取槍支彈藥后,被派往東面戰斗最殘酷的馬家莊。
華東野戰軍攻城東兵團攻占茂嶺山和硯池山后,立即向濟南外圍城垣發起攻擊。王耀武命令守軍在馬家莊一線建立阻擊陣地。東兵團攻擊部隊集中炮火掩護步兵反復沖鋒,一度占領了馬家莊的一半陣地。王耀武命令十九旅上來增援。東兵團的官兵利用房屋作掩護阻擊十九旅,十九旅則在房屋墻壁上打洞強行推進,致使馬家莊一線每房必爭,雙方都付出了很大的傷亡。十九旅旅長趙堯親手槍斃了十幾個潰兵,但依舊不能阻止士兵怯戰。戰至午后,趙堯負傷,十九旅“死尸累累,傷兵后運,絡繹不絕”。
就在戰斗膠著的緊急時刻,王耀武聽到了一個令他徹底絕望的消息:負責濟南城西防御的整編第九十六軍軍長兼整編八十四師師長吳化文被共產黨人策反倒戈了。
9月19日晚,吳化文率整編第九十六軍軍部和整編八十四師師部以及第一五五旅、一六一旅、獨立旅等部約2萬人宣布起義,并將濟南機場和周圍防區移交給了宋時輪、劉培善指揮的攻城西兵團部隊。
吳化文倒戈后,王耀武立即派特務團、裝甲汽車連加強司令部的警衛,同時分別給蔣介石和劉峙打電報報告吳倒戈情況。此時,王耀武“固守”濟南的決心雖然已經動搖,但他還是連夜擬定了固守待援的方案。
9月20日,濟南外圍防御據點已被全部掃清。華東野戰軍準備攻城了,血戰即將開始。
三
吳化文的戰場起義,使濟南城防西線敞開了一個口子,城內守軍不得不調整部署以封堵缺口。在這種情況下,我軍必須連續突擊,決不能給敵人以喘息的時間。9月20日,粟裕電告許世友、譚震林以及十縱司令員宋時輪、政治委員劉培善:“戰局可能迅速發展,望令各部就現態勢以三縱、十縱及十三縱并力迅速向商埠攻擊,得手后則全力攻城。”許世友命令西兵團當晚對濟南城西守備區商埠發動攻擊,并將總預備隊周志堅的十三縱投入到這個作戰方向。
就在許世友即將發動攻擊的時候,中央軍委致電粟裕、陳士榘、唐亮、張震,提醒他們必須保障濟南外圍的安全,因為吳化文已經起義,而攻城兵團又即將發起攻擊,王耀武很可能向天津或青島或臨沂等處突圍逃跑。為此,粟裕迅速調動打援兵團在濟南外圍形成了三道防線,并將葉飛的一縱主力放置在濟寧與兗州之間適時機動。
在此情形下,王耀武分別給徐州和南京發出電報,提出了向北突圍的請求。結果遭到蔣介石的嚴厲斥責,要求務必固守。
王耀武看完電報,在“固守”二字旁畫了4個圈,在“援軍”二字旁畫了4個叉,然后對參謀長羅幸理說:“7點召開旅長以上軍事會議,決定死守。”
會議氣氛慘淡。王耀武說:“老先生是英明的,我們要相信他。濟南是戰略要地,他責令我們固守,杜副司令已親自督率邱清泉、李彌、孫元良等三個兵團來援。只要我們能堅守一個星期,援軍定可到達。我們應當聽從老先生的指示,盡力堅守。”
一散會,王耀武下令征召城內壯丁補充部隊,將老幼婦孺全部疏散,并且在攻守雙方的分界線上設立明顯的標志,以利于空軍大面積的轟炸。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一件特殊的事,這件事顯示出他內心極度的不安和矛盾:他打電話給軍法處和軍事監獄,命令將所有在押犯人全部釋放。對于關押的共產黨員和俘虜的解放軍官兵,軍官發給金圓券5元、士兵3元,全部送出城去一個也不許傷害。
9月20日,皓月之下,炮火驟起,吶喊震天。我軍攻城部隊從西、南、北三面對商埠發動了猛烈攻擊。
從北面首先插入商埠的,是宋時輪的十縱二十九師八十五團。副團長劉竹溪率領先頭營沖到官扎營東口和天橋以西時,遭到了天橋至火車站一線守軍的火力阻截。這時,三營和特務連上來了。三營長劉振溪報告說,七連的看護員李恩海是濟南人,對這一帶路很熟悉,可以當向導。在李恩海帶領下,三營和特務連迅速繞過天橋,穿過鐵路,插到了館驛街與小緯一路的十字路口。劉竹溪把八連和特務連留下攻擊街心的碉堡,其余部隊沿館驛街北側繼續向東前進。大街上到處是守軍的街壘和火力點,他們不得不采取從街巷和院落中橫穿而過的方式。他們攜帶著大量的小炸藥包,這種小炸藥包大的八九斤,小的只有三五斤,既可以炸碉堡,也可以對付坦克。在巷戰中,把小炸藥包往墻上一貼,爆炸后就形成一個洞,橫穿居民區的時候,一連串地炸下去,就可以形成一道由若干個洞口組成的“胡同”。三營穿越館驛街,經順河街繼續向東,看見了濟南外城城墻。
在炮火的掩護下,突擊隊員抱著炸藥包,冒著守軍的反擊炮火,越過電網和壕溝,對西南卡子門連續爆破9次,終于將城門炸開一個缺口,后續部隊迅速擁入。至午夜12時,三縱和魯中南縱隊的各突擊部隊已全線突破商埠防御陣地,開始向濟南城中心地帶推進。
天亮的時候,當八師攻擊到經四路與緯八路交叉路口時,街心的一座堅固街壘橫在前進的路上。師長王吉文得知攻擊受阻后,跑到了前沿。路口彈如雨下,一顆炮彈在王吉文附近爆炸,一塊彈片嵌進王吉文的左肺。王吉文從昏迷中蘇醒過來后,發現軍醫正在給他打針,便說:“不要給我打針了,快去前面搶救負傷的戰士,他們治好了還可以參加戰斗!”王吉文拒絕上擔架,讓擔架隊趕快上前沿去把受傷的戰士抬下來。王吉文躺在這個硝煙彌漫的路口,直到血流殆盡。
9月21日,商埠戰斗進入白熱化階段。
三縱、魯中南縱隊和十縱已經從不同方向靠近了濟南外城最重要的兩座城門:普利門和麟祥門。整編第二師拼死防守,雙方在普利門正面逐條街巷地爭奪。黃昏到來時,攻城部隊突然向普利門和麟祥門一線猛烈開炮,整編第二師獨立大隊大隊長瞿賡揚看見了令他驚駭的景象:
這是一場慘烈的血肉搏斗。七連在戰斗中迅速減員,三營副營長張本信一邊吶喊著“堅決守住突破口”,一邊端著機槍掃射,兩次中彈倒下又兩次站起來,直至最后犧牲。這個年僅21歲的基層指揮員的兩個哥哥,在之前的戰斗中已經犧牲,攻城前上級把他列入重點保留的人不讓他參戰,但是張本信堅決請戰,最終血染戰場。
天亮了。國民黨軍開始向突破口增援。
一O九團副參謀長梁風崗等人的吶喊聲激勵著官兵們進行最后的血戰。一連八班16歲的士兵石仁芳胳膊和大腿兩處負傷,他拒絕班長把他背到安全的地方去,拖著炸藥包爬向守軍的火力點,在炸藥包爆炸的同時身中數彈犧牲。
城墻下的二營官兵在營長宮本江和教導員姚江的率領下冒死登城。突破口,一個被炸開的城墻斜坡,已經層層疊疊摞滿了犧牲官兵的遺體。那些躺在斜坡上尚有一絲氣息的傷員用最后的力氣喊:“從我們身上踩過去!踩過去,沖啊!”
4個小時后,突破口被國民黨守軍重新占領。已經突進內城的三連和九連被分割在城里。決不能停止沖擊!堅決把突破口再次打開!三十七師師長高銳和政治委員徐海珊命令:一一O團三營接替突擊坤順門的任務;一一一團從一O九團曾經打開的突破口打上去。
戰斗重新開始了?v隊所能集中的火炮、火箭筒和機槍一齊向城頭開火。三營官兵抬著幾百斤重的巨大云梯沖向城墻。城上的守軍拼命往下扔手榴彈。云梯倒下,但城下的官兵蜂擁而上,云梯再次豎立起來。終于,在九連長秦嗣照的吶喊聲中,官兵們再次登上城墻,城墻上立即成了肉搏場。在殘酷的刺刀對刺中,國民黨軍肝膽俱裂,九連官兵趁勢逼上去,把跑不及的守軍往城墻下推,如果敵人抱住了他們,他們就與敵人一起跳下城墻。
突然,城墻上的守軍混亂起來,因為他們的身后出現了攻擊部隊。
被分割在內城里的三連和九連,在與上級失去了聯系的情況下,從俘虜的口中得知突破口被守軍重新占領。九連指導員劉健和三連連長呂洪團研究決定,以一部分兵力頂住敵人,抽另一部分兵力打回去,策應團主力恢復突破口。他們首先占領了突破口附近的一座樓房,然后組織火力向守軍的背后開火。他們的策應令攻城部隊當面壓力驟減,后續部隊得以在短時間內大量登城。
由于突破口狹窄,登城官兵密集,國民黨守軍的炮火和飛機轟炸給部隊造成大量的傷亡。三十七師師長高銳負傷,政治委員徐海珊犧牲。
戰后,華東野戰軍十三縱三十七師一O九團獲得“濟南第二團”的光榮稱號。
9月24日凌晨,王耀武趁亂跑到城外的一個小村莊里,換上百姓的衣服后向東逃亡了。
1948年9月24日,華東野戰軍占領國民黨軍第二綏靖區司令部。濟南攻堅戰役勝利結束。9月28日,王耀武在壽光縣境內被抓獲。
濟南戰役,華東野戰軍經8晝夜激戰,以傷亡2.6萬余人的代價,共殲國民黨軍10.4萬余人(內起義2萬人),開創了人民解放軍奪取國民黨軍重兵堅守的大城市的先例。濟南戰役的勝利,使華北、華東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為華東野戰軍會同中原野戰軍南下隴海鐵路以南舉行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創造了有利條件。周恩來后來說:“三大戰役的序幕是濟南戰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3083.html
相關閱讀: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