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畔,世博園內,矗立著一幢橙黃色的廠房,滄桑而古樸。不遠處,有一片同樣色系與風格的別墅群。
80年前的暖春之日,中國酒精廠的盛大開業典禮在這里舉行。時任國民政府實業部長的陳公博親臨上海,主持儀式。國民政府元老林森、于右任,政要孫科、何應欽、陳立夫等紛紛題詞祝賀。投資方代表黃宗孝、上海工商界名人劉鴻生等3000余人參加典禮,共同見證了遠東地區最大的酒精廠在浦東誕生。位于上海世博園內的中國酒精廠廠房
中國酒精廠的成立,至少有兩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創建了中國的新式酒精工業,以最先進的技術、設備與管理,一步到位,實現酒精業的飛躍式發展。酒精是工業上的重要原料,此前大多輸自國外,每年的進口達500萬加侖。中國酒精廠剛投產時的年產量便達260萬加侖,并且預留出了擴充生產的硬件。出產的酒精純度為96%-97%,與世界市場上銷售的酒精純度相當。酒精廠產量與質量的齊頭并進,歸因于技術人員、機器設備與經營管理的完美結合。工廠聘請的技術人員,是國內最優秀的科學家。工業微生物學家陳?聲剛從美國學成歸來,即被高薪聘為總化學師。廠方還為高級技術與管理人員提供優渥的生活條件。陳?聲居住的別墅,便位于今天上海世博洲際酒店的別墅群內。
第二,開辟了國民政府與華僑合作投資的良好范例。1927-1937年,被譽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經濟領域確有上佳表現。中國酒精廠的出資方??黃仲涵總公司,是二戰前東南亞地區華人擁有的第一個和最大的財團企業。公司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鼎盛時期擁有的資產,達十五億荷盾,雄踞世界大富豪榜第13位。公司主要經營糖業,還包括貿易、航運、銀行等業,黃仲涵被譽為“爪哇糖王”。1924年黃仲涵逝世后,其子黃宗孝成為黃氏家族的新一代領軍人物。1930年代,黃宗孝開始投資國內實業,中國酒精廠便是其中最濃重的一筆。中國酒精廠的股份,實業部占10%,黃氏家族及其他股東占90%。
黃宗孝任命親信黃江泉擔任中國酒精廠的董事長。黃江泉精明強干,與時任國民政府交通部長的朱家驊早年在德國認識,曾同窗數載、情誼深厚。在朱家驊的提攜照拂下,與國內工商界素無淵源的黃江泉,得以兼任中國航空公司董事長等職務,在短短幾年內儼然成為上海工商界的知名人士。這對中國酒精廠的順利發展,及黃氏家族在上海、廈門、天津等地擴大商貿活動,無疑有促進作用。不過,正當黃氏家族意欲在祖國大展宏圖之際,抗戰爆發了。爪哇糖王、僑商黃氏家族成員:黃宗孝、黃江泉
商人的兩難:保全氣節,還是保障利益?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會戰開始。中國酒精廠因臨近浦東前線,被迫停工,大部分機器被陸續運至法租界,托用外商名義暫存。9月13日下午,日機飛至中國酒精廠所在的白蓮涇地區狂轟濫炸,前后投彈十三枚。所幸多數炮彈落在附近田野內,酒精廠所受損失較小。
面對戰事風云,廠方不得不做出抉擇。1938年10月,黃宗孝將黃江泉、廠長湯祥賢等招至香港,共同協商應對之策。當時討論的方案有三個:一是將酒精廠遷至川滇兩省,二是遷至上海法租界,三是改名為大陸酒精廠,由黃氏家族旗下大阪分公司的經理大橋龜次郎負責經營。經過詳細商討,廠方決定采取第三種方案。12月下旬,兩名日本人來公司懸掛日旗,并在大門口釘上木板,上書“大陸酒精廠”和“軍中管理”,其時黃宗孝正在上海。朱家驊寫信給黃宗孝,提出考慮到黃宗孝的地位與名譽,應盡量避免與日本人交往。為免生枝節,黃宗孝最好離滬返回南洋。不久后,黃宗孝即離開上海,黃江泉也攜帶家眷前往香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對黃氏家族而言是一個大轉折??上海再沒有租界的保護,黃氏企業在中國方面的總部所在地香港淪陷,印尼也于1942年春被日本占領,他們感受到了戰爭的直接威脅。
12月8日,日軍進攻香港時,黃江泉恰在上海處理業務,其家屬則在香港。朱家驊此時擔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他焦急萬分,在一個星期內連發數電,令潛伏在上海的國民黨黨部負責人吳開先,派遣精通英語的適當人員,陪伴黃江泉設法經過淪陷區速來重慶。
吳開先奉命后,于1942年2月終于找到機會,與黃江泉秘密晤面。隨后吳開先向朱家驊匯報:黃江泉同意待香港眷屬來滬后,一齊經淪陷區前往重慶。朱家驊在復電中請吳開先轉告黃江泉,孔祥熙因要發展糖業,希望得到黃江泉的幫助,暗示黃江泉到重慶后仍大有用武之地。朱家驊明白,作為富甲一方的商人,日方不會輕易放過黃江泉。若他與日方合作,則失去民族氣節,若反抗,則有性命之憂。而黃江泉需決定等香港的眷屬到上海后再做定奪,確有親情方面的考慮。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不能在此時完全放棄中國酒精廠。朱家驊,國民政府政要,歷任交通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中央組織部長、教育部長
事實上,日方對中國酒精廠進行軍事管理后,曾多次與黃江泉接觸,希望合作辦廠,但黃江泉一直不能接受日方的苛刻條件。直到1942年10月,雙方終于談攏,并得到汪偽政府和日本當局的認可,欲成立中日合辦的大陸酒精有限公司。在這家公司中,中方占51%的股權,日方占49%。董事會主席由中方擔任,董事會成員則雙方各占一半。由此可見,黃江泉滯留上海要竭力爭取的,是中方在酒精廠中的優勢地位。
但是到了1943年6月,日方突然提出鑒于軍事需要,由日本駐上海的海軍武官府出面購買酒精廠,完全無視此前達成的中日雙方合辦協議。黃江泉急忙向時任上海市偽市長的陳公博求救,表示不同意售賣酒精廠。陳公博即派下屬盧祺文到海軍武官府商談,日方回答:此事已經決定,不容洽商。1944年3月14日,《申報》刊出報道:黃江泉將中國酒精廠獻納給日本人?上攵S是被迫為之。此后,酒精廠購自英國的重要機器被運往日本,有的機器在運輸途中被盟軍炸沉大海。戰前輝煌一時的中國酒精廠,就這樣隕落于戰爭硝煙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48846.html
相關閱讀: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