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孫立人親撰文章-新一軍兩年擊斃日軍七萬四千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文章摘自《炎黃春秋》2011年第10期 作者:王伯惠(系原中國駐印軍新一軍翻譯官和技術軍官) 原題為:對《抗日名將孫立人》一文的幾點意見

  《炎黃春秋》今年7月號載《抗日名將孫立人》一文是近年報刊概略介紹孫立人身世、評價其抗日業績的文章中,最切實公允的、寫得最好的文章之一。但其中有數處與當年史實略有出入,謹提出幾點供參考:

  1.孫立人瀘戰傷愈后“立即返回武漢,加入財政部重組之緝私總隊,擔任少將總團長”,實際是孫回武漢后得知瀘戰后稅警總團已撤銷,改編為44師,駐守河南歸德,日軍進犯時師長竟不戰而潰逃,孫十分痛心,輾轉找到宋子文和孔祥熙,經孔批準在長沙收容原稅警總團在醫院傷愈出院傷病員和各地流散舊部2000人,重新組建財政部緝私總隊,并去云南招納一批新兵,先后又組成6個團,駐貴州都勻練兵,孫被任命為中將總隊長。

  2.英軍被日軍包圍于仁安羌,“孫立人將軍奉羅卓英之命親率113團星夜馳援”,實際是:羅卓英命副師長齊學啟率113團往援,孫以此役關系重大,以我軍一個團1000人的兵力去抗擊日軍兩個聯隊約7000人的固守,弄不好自己會被全殲,因此除遵命出兵外隨即星夜趕到指揮部見羅卓英,要求親去指揮。到時已夜9時,羅已入睡,參謀長楊孔業接見,談到午夜兩點,楊仍不同意,孫乃告楊:自己必須前去,至于責任問題,只有等任務完成之后再來承擔。隨即抗命驅車趕去正向仁安羌徒步疾進的113團。

  3.“仁安羌戰后英國方面決定棄守緬甸”。英國政府的政策一開始就是“棄緬保印”,不是仁安羌戰役之后才決定的。

  4.“恰巧,為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聯軍第一師師長正在當時醫院療傷”。在仁安羌被圍的英緬軍第一師師長是斯高特(Scott),當時在英法爾養病的是其上級英軍第一軍團長史利姆(W·J·Slim)。

  5.“共擊斃日軍3個聯隊長以下3.3萬余人,傷日軍7.5萬余人”。新一軍緬甸戰果有多少個版本,孫立人后來又受到兩蔣的冤誣軟禁,將孫的業績肆意壓縮。最可信者應是在新一軍凱旋回國到廣州受降后,在廣州白云山麓修建“中國駐印軍新一軍印緬陣亡將士公墓”時孫立人親撰的“碑記”中所述:“二年以來……迭克重鎮,歸復土地六萬平方公里,斃敵官兵七萬四千人,傷者倍之,而我將士壯烈成仁者亦及萬余”。

  6.“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次日兩軍于芒友舉行會師,作為在越南河內(時稱東京)會師的前奏”。按:芒友在中緬邊界緬甸一側,在中國側為畹町、芒市。芒友會師大會上,滇西遠征軍總司令衛立煌在會上致辭說:“今天會師,是會師東京的先聲,我們要打到東京去,在那里會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1163.html

相關閱讀: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